◎ 题干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濒临消亡
我国东北地区的三少数民族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微小民族,从山林中走出的鄂温克族、擅长狩猎的鄂伦春族和契丹人的后裔达斡尔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然而,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正面临“人亡文灭”的境地。萨满传承人仅存74岁高龄的关扣尼先生,这意味着承载着北方原始文化的萨满文化濒于失传;民歌、刺绣、剪纸等文化类型的老艺人们相继去世,仅剩不到20人;因丧失原料来源,画皮和兽皮工艺等上千年的狩猎文化精髓濒临失传。
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除年轻人受经济大潮、现代理念和生产方式冲击,对传统技艺普遍缺乏兴趣外,中国社科院一项最新调查结果也表明,三少数民族语言已基本退出本族家庭环境,处于“中年人半通、小孩子不通”的窘境。在“打招呼”“平日聊天”“工作单位”等不同场合中使用本族语言的比例都不足15%,有的家庭甚至出现了孙子听不懂爷爷说话的情况。这对只有发音、没有文字的三个少数民族而言,文化传承成了找不到妈妈怀抱的婴儿。
为保护生态环境,有关部门于上世纪90年代对森林地区的猎民实施禁猎、禁伐措施,引导他们转向农业耕种。三少数民族的森林游猎生活延续了千百年,他们对生态环境有着天然保护意识,不射杀怀孕或正在交配的动物;他们到河边捡“漂流木”或林中的倒木来制作桦皮船;篝火节结束后,都会把篝火的灰烬埋在含有水分的土里,用脚结实地踩好……当他们迁出森林,完全适应了农耕,从某种程度讲也就意味着其狩猎文化载体的消失。
此间专家认为:把民间文化置于档案资料库成为“死标本”的方式并不科学。文化遗产不仅需要挖掘整理的静态保护,更需要多种形式的动态传承。“比如,作为文艺界人士,我们可以进行实地考察,用现代技术创作出集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能够再现三少数民族历史变迁和民风民俗的文化精品,争取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强影响。”
著名人士吴雅芝建议,设立“国家级抢救挖掘微小民族历史文化专项基金”,基金可因族设项,并多向与民族语言保护有关的科研项目倾斜。
不久前,在有关部门资助下,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鄂伦春自治旗积极发动本民族老人和语言学者,采用汉字配合达斡尔语记音符号的方式编写了我国首部达斡尔语教科书《达斡尔语校本教材》以及《鄂伦春语释译》等工具书,颇受少数民族群众欢迎。达斡尔学会理事长敖景峰说:“各少数民族自治旗、自治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本民族言课、民歌课、手工艺课、体育课等民族文化课程,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民族文化面临失传的最佳途径。”
(选自2008年10月新华调查,有删节)
1.下列关于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承载着北方原始文化的萨满文化的唯一在世传人关扣尼先生已经74岁高龄,这意味着萨满文化濒于失传。
B.由于民歌、刺绣、剪纸等文化类型的老艺人们相继去世,这些民族文化事实上已经失传;
C.画皮和兽皮工艺等上千年的狩猎文化因丧失原料来源,也处于濒临失传的状态。
D.三少数民族中的达斡尔族和鄂伦春族已经开始尝试将本民族语言书本化,这对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
2.从文中看,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濒临消亡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
◎ 答案
查看答案
◎ 解析
查看解析
◎ 知识点
    根据n多题专家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濒临消亡我国东北地区的三少数民族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微小民族,从山林中走出的鄂温克族、擅长狩猎的鄂伦春族和契丹人的后裔…”主要考查了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于这些知识点的“档案”,你可以点击相应的链接进行查看和学习。
◎ 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濒临消亡我国东北地区的三少数民族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微小民族,从山林中走出的鄂温克族、擅长狩猎的鄂伦春族和契丹人的后裔”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