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创作有赖想象,鉴赏也要靠想象。文学鉴赏时的想象,是缘文驰想,按其不同生想状况,可分为三种类型。
  设身处地型。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它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一定的形象和意境。读者首先要将文字符号“译化”为具体形象,同时想象其具体的情状,使此时此地的读者进入彼时彼地之境。若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强,加之读者思想上又有接受它的因素,也就更容易设身处地地想象其内容。读者的身世、心境与作品内容愈接近,那么读者设身处地的主动性也愈大。
□□□□型。阅读鉴赏时,不仅想到作品写的是什么,还会由此诱发想象到它之外与之相关的内容。这种因文生想也就是平时说的“联想”,它也有一定的想象轨道,也能形成种种联想形式。例如,有一种是因文而想及与之相接近的事物和作品。作品刺激了读者大脑皮层后,引起原来储存的与之相近的讯息苏醒过来,从而使两者同时亢奋起来。所谓“近”或是时近,或是地近,或是事近。如读杜甫的《石壕吏》,自然联想到写于同时期的其他二《吏》和三《别》。若是为二者某些性质上的相似点触发的联想就又不同了,这样“相似”或是立意相似,或是感情相似,也可能是手法相似。如读怀人诗,很容易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与杜甫的《月夜》或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联系起来。想象有时又会反激到另一方向去,这也是一种思维规律,想象领域也很广阔。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中的“怕春”也很容易引起人“喜春”、“伤事”的对比思考。想象除形象到形象外,也能由形象上升到理念,即读者将形象抽象化,由个别推及一般。有时只取作品中某些语句,便连缀成另有含义的哲理佳句,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一段理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也。”三段引文原是三首宋词中的妙句,全非说理,但经哲理联想而取之则就不同了……上述种种,都为触境生想。但实际鉴赏活动中却没有这么清晰,常呈多重、交错、变化的状态。
意象加工型。读者在其感情、理性的驱使和制约下,调动原有的知识、生活等先行想象,从而形成源于作品又异于作品的意念形象。鲁迅曾指出:“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是因读者而不同。”驰骋想象的过程,也就是意象加工的过程,它又有着好几种状态。实为鉴赏者在前两种类型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重创作品意境。
1、观照第二段,下列解说中,不属于“能使读者设身处地主动进入想象”的因素是
A.读者要将文字符号“译化”为具体形象。
B.作品本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C.读者思想上能够接受作品。
D.读者的身世、心境与作品接近。
2、下面说法,不符合第三段内容的一项是
A.如果在段首的空格处填入一个最合适的词语,应是“触境生想”。
B.“相似联想”的“相似”指的是作品的内容或手法相同。
C.本段提到的联想形式有相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哲理联想。
D.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运用何种联想方式须弄清楚,因为几种联想互不相容。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三段中“因文生想” 指的是由作品的内容诱发,想象到作品之外的相关内容。如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联想到《赤壁赋》。
B.想象除形象到形象外,也能由形象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能从形象上升到哲理。
C.阅读文学作品之所以会形成不同于作品的意念形象,是因为读者在其感情、理性的驱使和制约下,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生活等先行想象。
D.本文介绍了想象的三种类型,这三种想象既适用于鉴赏,又适用于创作,因为创作有赖于想象,鉴赏也要靠想象。
◎ 答案
查看答案
◎ 解析
查看解析
◎ 知识点
    根据n多题专家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创作有赖想象,鉴赏也要靠想象。文学鉴赏时的想象,是缘文驰想,按其不同生想状况,可分为三种类型。设身处地型。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主要考查了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于这些知识点的“档案”,你可以点击相应的链接进行查看和学习。
◎ 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创作有赖想象,鉴赏也要靠想象。文学鉴赏时的想象,是缘文驰想,按其不同生想状况,可分为三种类型。设身处地型。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