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山访水与读山吟水
走山访水,亦人生一大快事。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竞争之隙,暂入自然怀抱,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名月,涤一涤被污染的心灵。尽管我们现代的“鸢飞戾天者”,不会“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也不会“窥谷忘返”。然而却可从中得到一些必要的轻松、超脱,及至反思与启悟,岂非大有益耶?更何况,旅游活动还被现代人当作开拓视野,了解一地、一国、一民族之历史文化的重要渠道呢。
不过,经验又常常这样启示我们:走山访水,欲臻山水妙境,得到最佳的效果,最好先之以读山吟水,即读一读那些描写山水名胜的诗文。因为,山水名胜诗文,乃作者经心灵感受,用文学描绘的山水,是艺术创造的第二自然。那里面有作者的性灵、心态、热情、才华的流动,也有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沉积。它实在是一位很好的审美的导游。当你面对奇山异水惊诧莫名的时候,它能够很快沟通你和自然间的“灵犀”,帮你机敏地捉住景物的独特的美质和神韵;当你在古堡废墟面前茫然寻思的时候,它将为你打开那厚重的历史帷幕,让你窥见其中的奥秘。总之,它将帮助你真正读懂大自然。
中国有无数的佳山秀水、名园胜迹,从塞北至岭南,从鱼米之乡至丝绸之路,到处有令人梦思神往的胜境。中国更是一纪游文学特殊发达的国度。“性耽山水”、“情系田园”的中国文人,几乎个个都是描山画水的能手。他们以山水为知己,为情侣,闲暇时游赏之,失意时隐匿之;山屋著述,古寺谈禅,从事人生的反思与总结。中国文人的这种独特的文化心态,使其同庄严静穆、清远幽秘的大自然达到非凡的融合。他们给大自然以情感与生命,大自然给他们以灵感与启悟。人之性灵与山水之秀灵,合同而化。于是,人生况味,自然风采,宗教气氛,一起揉和成中国山水名胜诗文所特有的清幽、空灵之美。展读中国的山水名胜诗文,你仿佛置身于深山古寺,伴着那幽谷鸟鸣,云外钟声,聆听作者的清谈妙论、感慨隐忧。
就这样,中国文人,凭着他们那特殊的对山水自然的感受力,以其特有的审美趣味与高超的艺术才华,为中国的山水名胜,塑造出像画一样精美,如梦一般空灵的形象,为中国山水名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文学背景。
走山访水,固为人生一大快事。然而欲真正享其快意,最好先行读山吟水。这倒用得上中国一句老话:“先读为快!”
1.(4分)“走山访水”有什么意义?
答:(1)                                                           
(2)                                                           
2.(4分)(1)第一段“被污染的心灵”在文中是指:
答:                                                                   
 (2)第三段的“山水之秀灵”指什么?
答:                                                
3.(6分)作者是怎样评价“山水名胜诗文”的特点和作用的?
答:(1)                                                           
(2)                                                           
(3)                                                           
4.(4分)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文章从阐述走山访水的意义起笔,引出读山吟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得出“先读为快”的结论,娓娓道来,浑然一体。
B.作者认为走山访水是人生乐事,但必须先读山水名胜诗文,否则就不能真正享其乐趣。
C.排比句、对偶句的运用,使文中语言铿锵有力、气势酣畅,让人读后,走山访水之情油然而生。
D.“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明月,涤一涤被污染的心灵。”这犹如对联的文字,句式整齐,语言精辟,富有哲理。
E.文章首尾都说走山访水是人生一大快事,但前者用“亦”,后者用“固”,显示了作者根据行文需要而准确选词的写作功底。
◎ 答案
查看答案
◎ 解析
查看解析
◎ 知识点
    根据n多题专家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走山访水与读山吟水走山访水,亦人生一大快事。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竞争之隙,暂入自然怀抱,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名月,涤一涤被污染的…”主要考查了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于这些知识点的“档案”,你可以点击相应的链接进行查看和学习。
◎ 相似题
与“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走山访水与读山吟水走山访水,亦人生一大快事。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竞争之隙,暂入自然怀抱,让幽谷清涧,静一静被困扰的神经,引清风名月,涤一涤被污染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