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胡杨仰止
                    王本道
①西域之旅,每天要有大量的时光消磨在旅途之上。自从第一眼看到了胡杨,接连几天,我在旅途之上便总是隔着车窗,悉心凝望胡杨的身影。于是,我看到了晨光曦微之中,她的突兀与古劲;烈日炎炎之下,她的昂奋与蓬勃;夕阳西下时,她的葱茏与俊秀。让我稍稍有些失落的是,资料中曾介绍说,“成年的胡杨树高十多米,树干粗大,足可数人合抱”。而我所见到的胡杨,大多数不过五六米高,那树干也谈不上挺拔,有的甚至弯曲而多枝权,类似较高的灌木。为了能认识胡杨的真谛,利用一次旅途的小憩,我走进了附近的一片胡杨林。
②百里空旷的大戈壁上,在一片浑黄起伏的沙丘之中,突兀出现的一片胡杨林,显得伟大而孤独,很容易引起人的敬畏。在林中,我细细地观察着每一棵胡杨,她们中高的五六米,矮的只有二三米,相互簇拥地生长着,棵棵都长得铁干虬枝,粗壮有力,就连每一个细小的枝杈都显得刚劲而凛然。那枝干的树皮纵裂,呈灰白或灰褐色,树冠阔圆如伞,叶子呈灰绿色,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显示着荒原上独有的明艳与旺盛。走进胡杨林深处,我立刻陡生一种肃穆,一棵棵胡杨那巨大的、苍迈的、奇形怪状的形态,仿佛有了灵性。她们有的像龙蛇盘踞,有的像鹰鹤独立,有的像豹熊的背影,有的像骏马惊立,有的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恐龙、一只巨蜥、一条鳄鱼……啊!胡杨,这茫茫大漠造就的生命,浩浩沙风雕镂的塑像,给我提供了宽泛无际的想象空间。
③我似乎踏上了月球,萌生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胡杨林中,有些成员显然已经衰老了,树皮的褶皱高高地翘起,时光的足迹在她们身上显而易见;有的树干中心已成空洞,但伸展向四方的树枝依然绿意蓬勃;有的已经死去倒下了,但仍然保持着刚劲的躯体;还有的已被埋进了沙丘,但坚韧的枝枝杈杈仍然倔强地在地面上伸展着,顽强地固守着周围的一片沙土。我忽然想起贾平凹先生评价胡杨说过的一席话:“在那样的风沙干渴中,可以整整地活一千年;死了,又可以挺挺地站立一千年;最后倒下了,又还可以不腐烂不散架,把自己的形态保持一千年!”她的生命经历岁月这么悠久,足见她的根系扎得多么深,躯体和筋骨有多么坚硬。即使生命止息了,倒下了,她生命更多的部分仍然延伸在大地的深层!
④中巴车继续向前疾驶着,一片又一片胡杨林在车窗外掠过。她们像大漠卫士,沉寂而虔诚地守护着这片广袤的土地。随之扑入视野的是一片片“村庄”。是,那不是村庄,是玛扎[1]、拱北、敖包[2],是“十三连”。它们共同静静地躺在天山山麓博大的怀抱里,谛听着这片土地上长风的呼号,马达的轰鸣,欢庆的锣鼓。这些“村庄”中的每一个成员本该安然地歇息了,但是他们的脉动并没有停滞,像那一株株坚韧的胡杨,活着的时候不避艰险,不怕孤寂,不择壤土,即使倒卞了,她的生命还在大地原深层中延续着……
注:  [1]在新疆,维吾尔族称坟墓叫“玛扎”,哈萨克人似乎也叫“玛扎”,回族人叫“拱北”,蒙古人叫“敖包”,只是坟墓的形态各有不同。
[2]“十三连”的内涵:按照一个团的建制,本来只有十二个连队,兵团死去的人,便被称为“调到十三连去了”。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说那一片胡杨林“显得伟大而孤独,很容易引起人的敬畏”,为什么?  (4分)
答:
2、联系全文,理解“我似乎踏上了月球,萌生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的内涵。(4分)
答:
3、联系全文,概括作者对胡杨的感情,并分析第四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五个“有的……”句子,从外形、神态、动作等方面写出了胡杨活生生的“灵性”,给我们生动形象的想像空间。
B.作者引用贾平凹先生评价胡杨的那段话,旨在证明胡杨的生命力旺盛,起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C.此文运用了比拟、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句式灵活多变,语言与胡杨一样富有刚性。
D.这篇文章与巴金的《灯》一样,都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E、文中写到了一天中不同时间的胡杨的情态和胡杨林中不同年龄段的胡杨,写到了胡杨的外形内神,为结尾一自然段的叙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 答案
查看答案
◎ 解析
查看解析
◎ 知识点
    根据n多题专家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胡杨仰止王本道①西域之旅,每天要有大量的时光消磨在旅途之上。自从第一眼看到了胡杨,接连几天,我在旅途之上便总是隔着车窗,悉心凝望胡杨的身…”主要考查了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于这些知识点的“档案”,你可以点击相应的链接进行查看和学习。
◎ 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胡杨仰止王本道①西域之旅,每天要有大量的时光消磨在旅途之上。自从第一眼看到了胡杨,接连几天,我在旅途之上便总是隔着车窗,悉心凝望胡杨的身”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