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20分)
读 树
李国文
那时住在东城,去太庙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才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劳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重温我当年读树的场景。
以前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人,各有各的不同风采,树,各有各的独特个性。即使同一品种的树木,无论在山谷里林海起伏,在旷野里连片成群,在公园里彼此相邻,在马路上延绵不断,那也是形态相异,姿式不一,张弛收放,绝非一色。这和我们在大千世界里,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是同样的道理。
树比人长久,它能活到人的十倍以上的年纪。因为见多,自然识广,因为识广,自然看得要远。所以,巍峨庄重,枝根虬结,苍劲肃穆,气势不凡。在它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映衬出它的老迈龙钟,也反托出它那种上了年纪的大度宽容。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时光痕迹,好像时间在古老的身躯里凝滞住了,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如今来到这座太庙,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那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这就成为今天读树的新篇章。所以,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比起老树来,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的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出现,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机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就像园子里的这些新的、老的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A.这篇散文文字平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眼前的客观事物与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无穷启示。
B.第一段中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情景,一方面说明自己难与年轻人“赛力气”,另一方面与后文写文学的新人辈出相呼应。
C.文章将“树”与“书”这两种记录自然与人世变迁的事物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
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各有各的独特个性”,文章第三段到第五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做好了铺垫。
E.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用眼睛去捕捉,用心灵去体悟,一切都是可以读的,作者就是借助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来抒发对人生的思考的。
小题2: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分)
小题3:文章三、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分)
小题4: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6分)
◎ 答案
查看答案
◎ 解析
查看解析
◎ 知识点
    根据n多题专家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20分)读树李国文那时住在东城,去太庙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才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主要考查了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于这些知识点的“档案”,你可以点击相应的链接进行查看和学习。
◎ 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20分)读树李国文那时住在东城,去太庙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才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