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②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③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虞、夏:虞舜、夏朝。③傥:假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B.盍往归焉盍:何不
C.时然后出言时:看准时机
D.我安适归矣适:适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以臣弑君,可谓仁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B.①孤竹君之二子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D.①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②齐彭殇为妄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小题4:翻译。(8分)
①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4分)
                                                        
②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分)                                             
                                                        
◎ 答案
查看答案
◎ 解析
查看解析
◎ 知识点
    根据n多题专家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主要考查了你对  【文言文阅读】  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于这些知识点的“档案”,你可以点击相应的链接进行查看和学习。
◎ 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