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定法
韩非子
  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注],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问者曰:“徒术而无法,徒法而无术,其不可何哉?”对曰:“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别国也。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利在新法后令,则道之。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悖,则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故托万乘之劲韩,十七年而不至于霸王者,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饬于官之患也。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什伍而同其罪,赏厚而信,刑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故其国富而兵强;然而无术以知奸,则以其富强也资人臣而已矣。商君虽十饬其法,人臣反用其资。故乘强秦之资数十年而不至于帝王者,法不勤饬于官,主无术于上之患也。”
  问者曰:“主用申子之术,而官行商君之法,可乎?”对曰:“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也。申子言:‘治不逾官,虽知弗言。’治不逾官,谓之守职也可;知而弗言,是不谓过也。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听,故听莫聪焉。今知而弗言,则人主尚安假借矣?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剂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故曰: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本文有删改)
  [注]公孙鞅:商鞅。下文“商君”也是指商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不可也——程:衡量,比较
B.此臣之所也——师:遵从,学习
C.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也——称:符合,相当
D.则屋不成而病不——已:过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术和法是帝王治理国家必用的手段的一组是(     )
A.①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②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
B.①然而无术以知奸,则以其富强也资人臣而已矣②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C.①君无术,则蔽于上②商君虽十饬其法,人臣反用其资
D.①治不逾官,谓之守职也可;知而弗言,是不谓过也②臣无法,则乱于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术和法是帝王治国必用的手段,就像食物和衣服是人生活必需的物品一样。如果没有术,那么对国君就会有害;如果没有法,百姓就会作乱。
B.作者阐述单独运用术治和单独运用法治的不同情形,说明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是不可取的。术治和法治必须要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C.作者认为申不害的术治中有一条“治不逾官,虽知弗言”,是错误的,统治者的术治应该是让官吏们把知道的说出来,这样统治者才能集思广益,作出正确判断。
D.作者认为商鞅的法治中把打仗与当官挂钩也是错误的,打仗与当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可商鞅把它作为法治的主要内容,可见商鞅的法治还是有欠缺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不勤饬于官,主无术于上之患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查看答案
◎ 解析
查看解析
◎ 知识点
    根据n多题专家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定法韩非子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注],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于人…”主要考查了你对  【文言实词】【翻译句子】【文言文阅读】  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于这些知识点的“档案”,你可以点击相应的链接进行查看和学习。
◎ 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定法韩非子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注],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于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