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干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②。万乘难与比行,三王③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④。”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⑤,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⑥。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质,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质,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⑦,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注:①诚:同“成”。 ②官在鲁司寇:在,古义同“才”;司寇,管粮秣的小官。  ③三王:禹、汤、文王。 ④桡:弱。 ⑤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 ⑥政廷:执法官。⑦正法枉必死:正,指“君”或“主”;石渚为廷理,故为主法者。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养:供养之地
B.遁者无罪               无罪:不加惩处
C.还车而返                 还:退回
D.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阿:私,偏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石渚辞曰……
B. 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
C. 不复于王而遁       子复事矣
D. 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3.给文中画线语句添加被省略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乘难与比行——万乘难与(之)比行
B.不复于王而遁——(荆师)不复于王而遁
C.荆之为四十二世矣——荆之为(国)四十二世矣
D.正法枉必死——正法(者)枉(法)必死
4.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述文中有关人物“物必缘义,行必诚义”的一组是(  )
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③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④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⑤正法枉必死
⑥不去斧质,殁头于王廷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依据道义,实行道义。”
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锧其上”。
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D.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仁爱”与“忠孝”。
◎ 答案
查看答案
◎ 解析
查看解析
◎ 知识点
    根据n多题专家分析,试题“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主要考查了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于这些知识点的“档案”,你可以点击相应的链接进行查看和学习。
◎ 相似题
与“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