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干
我国宪法发展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必要制定一部国家的根本大法。但由于种种原因,还不具备完善的制定法的条件,因此,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成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根本大法。在建国初期,它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颁布的宪法,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适应了当时具体条件,适应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需要制定的。它是“共同纲领”的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对于当时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1954年宪法所规定的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到1956年已基本完成,相应地有些条文也失去了作用。然而以后并没有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修改。
  1975年宪法,是在“文革”中由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左”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宪法之中,这部宪法实际很难实行。
  1978年宪法是粉碎“四人帮”之后,由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由于当时党的指导思想处于徘徊时期,这部宪法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它肯定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总任务,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从总体看,1978年宪法并不完善。
  由于1978年宪法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决定,对1978年宪法进行全面修改。1982年11月23日宪法修改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草案,提请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决定。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四部宪法,是我国建立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宪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改后的宪法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更切实际,更加符合当今的中国国情。
从上述新中国宪法发展历史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查看答案
◎ 解析
查看解析
◎ 知识点
    根据n多题专家分析,试题“我国宪法发展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必要制定一部国家的根本大法。但由于种种原因,还不具备完善的制定法的条件,因此,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主要考查了你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关于这些知识点的“档案”,你可以点击相应的链接进行查看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