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2009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惶(xī) 没(yān) 人才济(jǐ) 宫商徵羽(jué)
    B、朱(tuò) 头(sǔn) 荒阡(mò) 于壮其节(chán)
    C、呜(yān) (kuì) 烟雨(suō) 乍暖寒时候(huán)
    D、造(chì) 节(luǒ) 少不事(ɡēnɡ) 休说鲈鱼脍(kuài)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囊括 牙慧 畏葸不前 枯燥无味
    B、戕害 料峭 残羹冷灸 积年不徙
    C、弥补 禀赋 繁文缛节 错勘贤愚
    D、锻炼 宿怨 休戚相关 咄咄逼人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⑴ 阅读、欣赏优秀的剧本,要_______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
    ⑵ 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那么写出的文章往往语言平瘪,内容_______。
    ⑶ 第三个身量未足,_______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A、品位 空乏 年纪
    B、品味 空乏 年纪
    C、品位 空泛 形容
    D、品味 空泛 形容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总之,莎士比亚不拘一格,充分融汇经典文学、民间文化和当时戏剧实践,无论写哪一种戏,都超越了前人和同代人。
    B、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C、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D、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俯拾皆是
◎ 2008-2009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②⑤③①④
    B、①④②⑤③
    C、④①⑤③②
    D、①④②③⑤
  •   词在其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网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2、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 阏与:阏,yù;阏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  削:减弱
    B、王用之国赋  治:管理
    C、王乃令赵奢  将:统率
    D、赵奢既已秦间  遣:派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赵奢者,赵之田部吏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B、又召乐乘问焉  涂有饿莩不知发
    C、先据北山上胜  古之学必有师
    D、将军必厚集其阵待之  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趁势施计,让奸细中圈套而归,然后派兵猛攻, 大败秦军。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8-2009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早 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⑴ 首联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性?“万木冻欲折”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颔联中的“一枝”,看似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传说原为“数枝”,后作者求教于郑谷,郑谷建议改为“一枝”。请简要说明你对上述改字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⑴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⑵ 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⑷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⑸ ______________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
    ⑹ ____________________,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⑺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⑻ ___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⑼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⑽ __________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读书断想
    钟长江
      ①书和太阳一样,能够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是我们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塞缪尔说过,好书可以引为诤友。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②一窗明月的夜晚,远离了纷繁喧嚣的尘世、是是非非的人群,一书在握,热茶一杯,静心读了下去,渐渐便觉茶香满口书香满纸,尽可以刘伶醉酒,放浪形骸——开心处开怀大笑,伤心处黯然神伤,激奋处拍案而起……仰观苍天,俯察大地,一种腋生双翼的感觉油然而生。心骛八极,思接千载,神游古今,可以大荒无限,咫尺千里,豆芥巨观,缩龙成寸。自由自在晶莹剔透的灵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
      ③很静很美的冬夜,就着火炉,温一壶酒,读那些又静又美的书:可以是《红楼梦》,可以是《瓦尔登湖》《追忆似水年华》,可以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可以是周作人的小品、唐弢的书话。当然,日本古代作家的随笔也可以,美国作家包斯威尔的《约翰生传》也可以,《板桥杂记》《香艳丛书》也没什么不可以。
      ④古人刘向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忧愁烦恼袭来时,不妨读唐诗,吟宋词,看艾芜的《南行记》。如此,春天的风秋天的雨,会渐渐冷却你急躁的情绪;弯弯的小桥潺潺的流水,可慢慢松弛你绷紧的神经。不知不觉中,你悠悠南行,那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那岭南见客羞遮面的村姑,无一不使你怡然自得,超然物外。此时烦恼何在!忧愁何存!
      ⑤一个生活得丰富圆满的人,是不会没有寂寞的。对于每个人来说,他人永远是水,自身永远是鱼。即或能在水里自由地游弋,也不能够溶解于水,更不能与水合一。固然有挚友的安慰,情人的蜜语,但是所有的思想与情感,只能被理解,无法被分享。无论一人独处,还是朋友聚会,那一丝半缕的寂寞之感,都会不召自来,涌上心头。忽然有那么一天,你突然发现一本书,这本书好像专为你写的一样,你泪流满面,读了又读,身外的一切有如潮水般退去,袒露出一片宁静而安详的心灵的沙滩。世界尽管像大海一样在周围起伏汹涌,你却可以仰观星空,俯察贝石,安之若素,处之泰然。这是一个孤独的境界,也是一个充实的境界。
      ⑥读千赋则善赋。读的书多了,便有了写作的欲望。没有为文造情的浮华,没有少年强说愁的伪善,一切顺其自然,有如小河小溪的水满了,就要向外溢。虽稚嫩但不失清纯,虽浅显而不失率真。我想,这样“言为心声,发而为诗”的文字就有其存在的价值。
      ⑦生活是一本大书,生存是一种哲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智者所为。倘若能不囿于书,进而举一反三,引发出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则是一种生存之上的大境界了。
    1、联系第②段内容来看,“自由自在晶莹剔透的灵魂啊,分明已化作奔月的嫦娥”,表达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回答不超过3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④段内容来看,读书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回答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第⑤段内容来看,“这是一个孤独的境界,也是一个充实的境界”中“孤独的境界”和“充实的境界”分别指什么?
    答:⑴“孤独的境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充实的境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认为书可以给人精神上的营养,好书可为诤友,好书可以相处一生。
    B、静美的冬夜,火炉温酒,读静美的书,这就是读书的所有乐趣所在。
    C、“他人永远是水,自身永远是鱼”,是说一个人不能离开他人,但又要有自己独有的思想与情感。 D、作者认为读书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写出虽稚嫩但不失清纯、虽浅显而不失率真的文字。
    E、作者认为读书而不能囿于书,体会生活引发独到的思考和见解,才是人生的高境界、大境界。
  • 请将《清明》诗改为剧本样式。
    要求:①改写后要有舞台说明,有人物动作,有人物对白。
       ②用原诗诗句,可调整词序、改变标点,但不得增减字句。
       ③标点不限。 
    清 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先前的距离,而是你的加速度。”也有人说:“对美好生活而言,速度不是第一位的。正如甘地所说,‘如果方向错了,速度快又有什么用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