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人教版云南省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四单元测试(必修2 )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作各组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fǔ)心 (qí)踞 (wǔ) (xù)
    B.(chēng)目 (wǔ)视 (què) (zhuó)绝
    C.(zhēn)言 (zǐ)议 (xié) (sè)责
    D.(xì)事 (zà) (suō) (yǎn)
  •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责无旁贷 横槊赋诗 雕虫小计 酾酒临江
    B.砥砺品学 规行矩步 义愤填膺 放浪形骸
    C.力矫颓俗 开诚部公 震惊世界 贻误学生
    D.大相背弛 游目骋怀 浅尝辄止 沧海一粟
  • 下列各句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忱、坚忍不拨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B.由于发扬光大了这种精神,这种了解,经过几百年就产生了近代科学。
    C.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D.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 对下列各句划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则或(责怪)其欲出者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帮助)之
    ③何可胜(道理)也哉 ④山川相(盘绕),郁乎苍苍
    (将要)其破荆州 ⑥列坐其(按次序)
    ⑦夫人之相(交往),俯仰一世 ⑧不能(明白)之于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⑦
    C.②④⑦⑧
    D.②③⑥⑦
  • 对下列各句划线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固知死生为虚诞 幽壑之潜蛟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④顺流而 鱼虾而友麋鹿 ⑥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⑦以其乃华山之阳之也 ⑧盖其又深,则其又加少矣 ⑨火尚足以
    ⑩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①③④
    B.②⑤⑧
    C.④⑥⑦
    D.②⑨⑩
◎ 新课标人教版云南省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四单元测试(必修2 )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影片的震撼力来自它深邃的立意、厚重的内涵、完美无缺的人物刻画和精到完整的舞 台结构,来自它为人物所构设的悲剧命运的不可逆转性,这些共同构建了它的美学品位。
    B.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滁州任知州期间,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散文名 篇《醉翁亭记》,至今,关于欧阳修和他的《醉翁亭记》的报道还常常屡屡见诸于报 端。
    C.《立秋》是用传统创作方法反映地方文化的戏剧,它所蕴含的很深刻的一个意义就是 要提醒现代人,我们的华夏五千年文明是令人骄傲的,它的文化积淀广博而深厚。
    D.中国传统文化的“悲秋”情结延续了几千年,秋之肃杀与人之断肠总是紧紧地连接在一 起。而艺术作品,要有一个可以“组成本质的个别标志”来作为寄寓主题、情感。
  •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意趣。
    B.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 异:奇异。
    C.攀援而登,箕踞而 遨:游览,此指“观赏”。
    D.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 际: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日与徒上高山,入深林……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曲中规
    B.觉起,起而归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C.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 山川相缭,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D.洋洋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知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下列各组中全都表现作者“宴游西山之乐”的一项是
    [     ]
    ①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③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④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⑤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人 ⑥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④⑤
    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以前所见的幽泉怪石并没有真正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此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B.作者在第一段中用“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归,起而归”短促紧凑的短句流露出自己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
    C.文章多次使用“始”字,表达了对西山宴游的惊喜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以往所游山水的贬低和否定。
    D.作者对西山特立之貌的描写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不仁;__________________,不知;__________________,不武。
    ②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入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待将军。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⑤__________________,我为鱼肉。
  •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①诗歌的一、二句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歌的三、四句写人用了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新课标人教版云南省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四单元测试(必修2 )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东坡突围
      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已被他自己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描述得非常清楚。
      信中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苏东坡那一封封用美妙绝伦、光照中国书法史的笔墨写成的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点儿友谊的信息。日常生活,在家人接来之前,大多是白天睡觉,晚上一个人出去溜达,见到淡淡的土酒也喝一杯,但绝不喝多,怕醉后失言。
      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你找不到慷慨陈词的目标,你抓不住从容赴死的理由。你想做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一来把你打扮成了小丑;你想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闹来闹去却成了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来提出自己的抗议,发表自己的宣言。
      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对于一个文化人,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己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晕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在这里。这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摘自余秋雨《东坡突围》,有删改)
    1.从全文角度,分条概括“还是很凄苦的”的具体表现。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学习过的苏轼的诗词文,简析“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是一个怎样的“真正的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苏轼身上倾注了深挚的情感,请从语言或者艺术技巧角度,谈谈语言或艺术技巧对情感抒发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群、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文章,续写两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
      有所拒绝,才能有所追求。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句话,体现不同场合文明用语的要求,使对方容易接受。
    例句:(医院)医生:“没什么,死不了!”
    改为:医生:“请您放心,您的病没什么大碍,休息几天就好了!”
    (1)(商店)售货员:“卖出的高品我没法给你退现金!”
      改为:售货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办公室接听电话)工作人员:“他不在!”
      改为:工作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布里在巴黎的一次音乐会上,小提琴的A弦忽然断了,观众一片哗然,但是他依然神情自若地用剩余的三根弦将作品继续演奏完毕。这就是人生。缺了一根弦,没什么,依然可用剩余的三根弦进行演奏。
      请以“面对”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温馨提示:①书写潦草,卷面凌乱,可酌情扣1-5分。
           ②错别字每个扣1分,最多可扣至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