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学年度新人教版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盛/商/梦 本/开 柴/
    B、执/口 积/人/样/
    C、伤/头/鹰 料/马 炮/
    D、道/怂 噪/缩/马/劲
  •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敕造 纨绔 饿殍 放涎无礼 万里悲秋常做客
    B、蹂躏 撕打 搭讪 走头无路 空闻虎旅传霄柝
    C、反馈 寒暄 逡巡 嘻皮笑脸 只是当时已惘然
    D、耸然 歆羡 鞭笞 独当一面 一去紫台连溯漠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要坏。 B、日前,关于“股份分置试点”的敏感话题再次被市场和媒体炒得沸反盈天,各种猜想有如潜流暗涌,利好还是利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大洋钻探、大陆钻探先后在我国实现,海底深潜也已经指日可待,与半个世纪前相比,我国科学界对地球的观测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D、沿河上百家企业的废水未经净化处理就直接排入河中,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今天这种两岸草木枯萎、河中鱼虾灭绝的状况。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B、“为什么不让我上场呢,队长?”小王不服气地说。
    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D、她爱买许多零碎的东西,什么黄花呀,木耳呀,干笋呀,蘑菇呀,满满的装了一篮;她一个人提不动。
◎ 2009-2010学年度新人教版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天的江西,在思想解放和战略运作方面诸多“亮点”,特别是形成了“南昌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和赣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
    B、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再次警示我们,检测的漏洞才是最可怕的“结石”。因此,必须从检测机制、手段、程序等诸多方面,一丝不苟地防止此类事件的不再发生。
    C、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强调,热河支持和纵容“台独”的行为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谴责。
    D、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500元。
  • 汉语,我为你不平
    卢新宁
      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并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词语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2005年01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的一项是
    [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2、下列不属于作者为汉语忧心不平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的古老优雅的汉语,中国人使用起来却言不达意,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B、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C、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一等奖空缺,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感到国人脸上无光。
    D、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忽视母语修养,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
  •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 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城下木而处 缘:沿着
    B、无为智士 贵:尊重
    C、不如行义之 隆:高尚
    D、美行可以 加: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及今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②民不足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B、①君图之。 ②吾还也。
    C、①吾是先之 ②东临碣石,观沧海
    D、①赵亡君为之次矣 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一组的是
    [     ]
    ①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②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③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④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
    ⑤二君乃与张盂谈阴谋,与之期 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入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张孟谈首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作战的功劳比不上“行义之隆”。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2010学年度新人教版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一中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出自《孟子》,讲的是齐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反而在其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请他喝酒。②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他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1)诗歌的首联写清明之景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填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高老头》作者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家__________________,主角高老头是一个名为______________的老头。
    (2)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
    (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振四海。
  • 武夷归来话柳永
    陈志泽
      柳永的词艺术成就极高,据说少年时代就在家乡有“一枝笔”的美誉。后来,他为歌妓乐工写歌词,其广泛传唱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柳永的家乡在福建崇安县(即现在的武夷山市),作为福建人,多年来我总想前往寻访一番。盛夏里到武夷山,便直奔不远的上梅乡茶景村而去。
      茶景村的鹅子峰苍翠、俊美。这里就是柳永的故里。远眺鹅子峰,我们霎时感受到这里山水的灵气。柳永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在它的遗址之上,现在建起的一座神庙和柳永毫不相干。像是为了消除我们的疑惑。村民把柳永故居残存的地基指给我们看。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据说柳氏故居前方原竖有石碑,现在还能找到断裂了的一块,可惜字迹看不清了,岁月把石头磨平了。那些记载的文字早已消融在霜晨雨夕里了。……我们就这么冒着骄阳在茶景村,在山巅、在村道、在水旁找着柳永当年的踪迹。这个风水极佳的村落,到处是一片碧绿青翠。近旁是武夷山水,地脉紧紧相连。这里活脱脱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世外桃源。柳永就在这里汲取家乡的乳水长大,柳永的才华就在这里孕育。在这块土地灵气的熏陶下,柳永的脚步渐渐变得矫健、变得潇洒、变得风流,直到颠沛流离,浪迹天涯……
      就因为他在《鹤冲天》一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宋仁宗御批;“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他削落进士之榜。填词去就填词去,他倒痛痛快快的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浪迹在江湖市井和歌楼舞馆,专力作词。50多岁时,他改了一个名字考中进士,但仍因作词得罪了皇帝,被弃之不用。柳永一生遭受许多困厄,74岁时死在异乡。但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地层的歌妓们发自心灵的热爱,这是很可以欣慰的。歌妓界有首歌谣:“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病逝,穷到无钱安葬,还是歌妓们集资,为他置办上好的棺木安葬。柳永在歌妓们的一片哭声中葬到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她们在寒风中绕着柳永的新坟,低着头,洒着泪水,一回又一回缓步而行,不忍离去……有诗为证:“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断的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柳词酒达50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甚或腐败的官吏,而多出一个旷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谢贫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造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
      是的,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却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选自《散文百家》2006年第9期,有删改)
    1、柳永之所以能驰名北宋词坛,成为一代旷世奇才,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中摘引了柳永的大量词句,旨在说明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不惜笔墨写了歌妓们对柳永的热爱与伤悼,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
      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禀赋。
      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应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下面的横线上再续写两句话,组成一段文意贯通的文字。
      生活中的许多情况,是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的。虽然我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有时成功却是失败之父,因为轻易的成功会带来轻易的失败,意外的成功也会潜伏着意外的失败;虽然我们说“谦虚使人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我们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懂得这个道理,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是不无益处的。
  •   一树金灿灿的迎春花下,几位幼儿园的小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一个说:“春天从天上 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地里来。”一个说:“春天从南方来。”一个说:“不对, 春天从东边来。”又一个说:“春天从花骨朵里来。”一个说:“不对,春天从我小姨家来,我小姨家在春城。” 阿姨听得乐了,心里说:“多可爱呀,这些花一样的孩子!春天不就写在他们的脸蛋儿上、眼睛里、心灵中么?”
      是啊,春天究竟从哪里来呢?
      请以“春天从哪里来”为话题,自选角度,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