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福建省厦门市六中高一下学期语文模块三结业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默写与填空。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
    (3)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4)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6)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10)《过秦论》里头贾谊认为秦最后灭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所给成语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金砺则利 半推半
    B.非能水也,而江河 如缕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欲盖弥
    D.匈奴七百余里 之不恭
  •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合从缔交,相为一 秦塞通人烟
    B.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 吾尝终日思矣
    C.皆出于此乎? 为惑也,终不解矣
    D.蒙故业,遗策 践华为城,河为池
  •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斧斤时入山林 君臣固守窥周室
    B.无如寡人用心者 蚓无爪牙
    C.积土成山,风雨兴 用亡郑以陪邻
    D.冰,水为之,而寒 锄櫌棘矜,非铦钩戟长铩也
  •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蕲:蕲县,地名。②狱掾:狱中看守官。
    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学不成  书:识字,写字
    B.又不肯学  竟:竟然
    C.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
    D.毋妄言,矣  族:杀尽全族的人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字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则思无因喜谬赏  
    ②足记姓名而已
    ③梁以此籍     
    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A.两个“以”意义相同,“奇”和“少”活用现象也相同。
    B.两个“以”意义相同,“奇”和“少”活用现象不同。
    C.两个“以”意义不同,“奇”和“少”活用现象也不同。
    D.两个“以”意义不同,“奇”和“少”活用现象相同。
    3.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项燕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的名将。
    B.项梁因为杀人,躲避到了吴中。经司马欣的周旋,才得以免罪。
    C.项羽学习“书”、“剑”、“兵法”,都没有学成。
    D.吴中的士大夫都比不上项梁,所以项梁能成为徭役、丧葬等大事的主办者。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福建省厦门市六中高一下学期语文模块三结业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翻译课内文言文句子。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注:元九,唐诗人元稹。元稹曾与白居易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元被贬通州(今四川达县一带),白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1)前三句,诗人以“灯前”、灯“残”、“灯灭”三个极富个性的景象前后映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末句描绘的景象,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嗳,我也是知道难的。但俗话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毫毛比我们腰还粗呢!”(《红楼梦》)请问,以上这句话出自_________的口。
    ②“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说的是____________。
    ③ 贾政之女元春被封为贤德妃并获恩准省亲。为迎接元妃,贾府大肆铺张修建_________。
    ④《林黛玉进贾府》中宝黛二人初相会,一见如故。宝玉一时兴起,便送黛玉表字为“______”二字
    ⑤《   》是贾宝玉祭奠丫鬟晴雯时创作的一篇祭文。
  • 简答题。(字数在120字之内)
    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1.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呼应小说开头的“木石前盟”,增添了小说的浪漫主义色彩。
    B.照应前面黛玉“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说明两人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C.突出宝、黛之间心灵相遇,感情默契,为后面描写他们坚贞的爱情埋下伏笔。
    D.表现宝玉口齿伶俐,善于讨女孩儿的欢心。
    2.关于读书问题,黛玉回答贾母是“只刚念了《四书》”,回答宝玉是“不曾读”,前后为何不同?
    [     ]
    A.黛玉怕宝玉考她,不敢在他面前说读过《四书》,表现了她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
    B.黛玉从刚才贾母的话中得知贾母不主张女孩儿多读书,便改了口,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
    C.反映黛玉细心机敏,善于随机应变。
    D.是为了讨好宝玉,因为她知道宝玉不爱读《四书》、《五经》,说明她机敏聪慧。
    3.宝玉给黛玉取字的情节表现什么?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他反对封建观念,追求男女平等。
    B.他对黛玉颇有好感。
    C.为追求黛玉而展示自己的才华。
    D.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
◎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福建省厦门市六中高一下学期语文模块三结业期中考试(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象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睡着,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能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1.根据原文,概述这篇小说的典型环境和故事情节。
      典型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六段“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这句话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结尾“原来门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含义?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选择新的喻体,另写一组句子。
      生命就要像云,不要去炫耀色彩的绚丽,也不要去放浪地漂游;而是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滋润万物。
      生命就要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
      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1)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2)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3)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4)失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5)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6)高考落榜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7)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8)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
    (9)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10)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四处并改正。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让我们弹冠相庆吧。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贵网站从即日起到6月7日止开展以“‘新世纪中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这五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的各位网友撰文投稿,恳请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对您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
    (1)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
  •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急得大哭。旁边一个人劝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从瓶子里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那么,你对此有什么认识?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