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春季人教新课标版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陷(yáo) 烙(pào) 媚(chǎn) 清流激(tuān)
    B、鞭(chī) 熟(xún) 函(xiáo) 游目怀(chěn)
    C、脑(suí) 制(xiá) 戍(zhé) 筋疲力(jīng)
    D、执(niù) (xǔ) 恶(zēng) 玉石(chēng)
  • 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B、他通霄做恶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彩,脸色苍白。
    C、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嗑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灸做奖赏。
    D、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暇观。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200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使用重新________的教材。
    ②这些探测队员以_________的精神在祖国天南地北寻找新的矿产资源。
    ③人说黄鹤楼是登临远眺的最佳去处。我们登上五层的回廊,______见得天光水色辽阔无边,心胸____也宽广起来。
    A、审订 坚苦 果然/居然
    B、审订 艰苦 自然/居然
    C、审定 艰苦 居然/果然
    D、审定 坚苦 居然/自然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朝画家王冕幼年放牛之余常蹲在教室窗下听老师讲课,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老师,于是老师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了最年幼的学生。
    B.楼市“拐”与“不拐”的争论已经很久,相关部门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地指导百姓购房,这比坐而论道更有意义。
    C.据最新数据统计,在很多大中城市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有的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左右。
    D.宽带上网是电信业的热门业务,但推广太慢,这是因为它的价格高得让市民叹为观止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纹,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
    D.面对学习的困难,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答案不言而喻。
  • 下列各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是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个是英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原名为《太史公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的体例有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C、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胸襟旷达,少年时就有美誉,官至右军将军,也称“王右军”。
    D、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宋代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2009年春季人教新课标版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联系课文,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指祥林嫂)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可恶!然而……”四叔说。祥林嫂的婆婆没有通过鲁四老爷的同意,就强行把祥林嫂捆回家,实在可恶。然而,其婆婆的做法是合乎礼教的,是合情合理的。
    B.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更使翠翠感到孤独寂寞,所以哭了起来。
    C.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这是女人听到丈夫参军后的直接反应,手指震动是心灵震动的反射。细腻、丰富的感情全由这一简单的细节显露出来了。
    D.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抛来”与“抛给”的区别是,“抛给”是中性的,无轻蔑、侮辱的意味,“抛来”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行休 ②曾不知老将至
    B.①骊山北构西折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昨非
    C.①盘盘,囷囷焉,蜂房水涡 ②或师焉,或不
    D.①度我至军中,公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 下列选项中,全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隳名城,杀豪杰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③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④张良出,要项伯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⑦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③④⑦
    B、②③⑤⑧
    C、①④⑥⑦
    D、②④⑤⑧
  •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②项伯杀人,臣 ③园涉以成趣
    ④外连衡而诸侯 ⑤且夫天下非弱也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⑦焚百家之言,以黔首 ⑧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学于师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⑧
    C.②④⑦⑧
    D.①②④⑨
  • 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B、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也
    C、①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①沛公安在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居:过了,表经过的时间
    B.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 遑:闲暇,空闲
    C.乃贾生曰 短:说别人的坏话,诋毁
    D.是天子后亦疏之,不其议 用:任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 春初,仲甫出城巡视(《宋史·辛仲甫传》)
    B.上感鬼神事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贾生尽之对 谁为大王此计者
    D.又谪去,意不自得  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谊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③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④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⑤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⑥为赋以吊屈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衙门任职,特别器重他。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了许多新的法令制度,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 2009年春季人教新课标版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把下列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山  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田①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①畲田:焚烧田里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1)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了自己的情怀?试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 寻 春
    韩少华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镪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最好在冬天写关于‘五一’的诗,因为这时候对春天想得要命。”他是在自己的诗里召唤春天,又用自己的诗去创造春天的。我呢,此时只愿意望得远些。望远必须登高。“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眼前,虽没有楼台可登临,背后却矗立着巍巍燕山。我想,登上那山峦,一回头……也许反而要责怪自己:这次野游、山行,动身真的太迟了。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呢;只需攀登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霭,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着,——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
      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而来。不过,绝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还要继续探寻;它,正在前方等待着我。
    1.作者出城寻春,为什么最先责怪自己“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从全文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研读文章第7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渐渐的,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一句,在行文上起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中的“飞”字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和第⑩段都引用了“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其用意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寻春”包含几层意思?作者的寻春体会给了我们哪些生活上的启示?请联系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修鞋”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①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朋友问我楼里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回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的茶水,走过他扫过的洁净的楼道,甚至漫不经心将自己的脏衣服随意丢放在他的斗室。朋友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是回报一次微笑。”
      读过这则材料,你是否也联想到自己周围的一些人?他们虽平凡却充实,他们虽普通却重要,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人性之美在闪光。那么,不妨就来讲述一下他们的故事吧!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