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甘肃省武威市武威六中高三语文第五次诊断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幅员 股份制 原形必露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脉博 度假村 老生常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C.提纲 舶来品 惹是生非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D.坐落 荧光屏 好高骛远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近来,一些不法分子漠不关心孩子的生命,残忍地制造了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无比愤慨与理性反思。
    B.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杨秀丽对赛场观众的欢呼呐喊充耳不闻,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最终夺得该级别季军。
    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结冰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已开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D.在20国集团峰会上,与会的各国首脑纷纷公开表态反对美国提出的损人利己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奥巴马总统因此颇有四面楚歌的感觉。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限度,且有继续扩大之势。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可能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B.电信业内人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
    C.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为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D.教育部表示,各地要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是官方首次明确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时间表。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文化,大文化是自然、社会关系与日常文化浑然一体的庞然大物,笼罩人们而不为人们所知。_____________。
    ①对它的评估不能用西方的经验去衡量
    ②西方节日文化已被政治解体、民族矛盾、宗教派别和企业利益所切分
    ③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世界里,大文化所剩无多
    ④中国的春节文化却一直保留下来
    ⑤它是另一种十分不同的文化体系
    ⑥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现实功能
    A.①②④⑥③⑤
    B.③②④⑥①⑤
    C.①③⑤⑥②④
    D.③⑥⑤①②④
◎ 2011年甘肃省武威市武威六中高三语文第五次诊断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义字,完成1~3题。
    文化人格的层次攀升
    于平
      我们所处的文化时代是一个呈现为层次多样、层次认同和层次攀升的时代。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于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仅有助于维护“多样性”的自觉,而且有助于引领“攀升性”的自觉。
       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评价的基础层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我国先哲关于“仁者人也”的精要表述,就包含着人的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相互建构的社会理想。
      我们常能听到说某人“有水平,有文化”。“文化水平”作为对人的一种评价,是关乎“文化高低”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包括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那么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但实质上,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是以每一个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攀升为前提的,而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高,又必须体现为他对社会文化建设的认知乃至创造能力上。努力成为高水平的“文化人”应成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其间人的认知和创造能力都会归结为“文化水平”。如同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断攀升的文化水平作为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并且,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客体之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且也是一个共进的过程。
      把“有涵养”视为一种文化人格评价,是较之“有水平”更高一层次的文化评价。与文化素质的评价相比,文化涵养似乎提升到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在这个层次上来透视文化人格,你会发现“附庸风雅”者颇为多见。风雅者,风度雅量之谓也。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而不是外表的矫饰,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更需要情操的陶冶,它是一种文化人格,更是一种道德人格。也有人视“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是具有高度“文化涵养”的特征。文化涵养其实也是文化人的一种陶塑和一种充实,善陶塑、能充实才能攀升到“文化境界”的层次。
      古人论诗曰“有境界自成高格”,文化境界当然也是对高层次文化人格的评价。对于大多数文化人而言,其实也是缘自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有无”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高低”的问题,文化涵养关乎“厚薄”的问题,那么文化境界关乎的是“阔狭”的问题。说某人“有境界”是对其文化人格做最高级的评价。要达到理想的文化境界,有两个重要的取向:其一,面对民族智慧数千年的文化积累,要力求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去攀升。在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我们能否搭在巨人肩上甚至搂在巨人腰上都不是没有疑问的,我们对于文化境界的攀升确实有“路漫漫”的感觉。其二,面对人民大众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要力求投身这一大潮中去“弄潮”。不去顺应潮流、驾驭潮头,如何能预见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文化境界呢?
    (选自2011年2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化人格的层次”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人格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
    B.文化人格的四个层次,分别关乎“有无”、“高低”、“厚薄”和“阔狭”的问题。
    C.文化人格评价的最高层次是文化境界,它是缘自一般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
    D.文化人格的层次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其特点有助于人们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2.下列对于“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的评价,“文化水平”则是对于一个人“文化高低”的评价。
    B.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
    C.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文化水平的不断攀升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自我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素质是对人的文化人格评价的基础层次,它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先哲“仁者人也”这一表述,就体现了人的文化素质决定了社会文明程度这一思想。
    B.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它需要人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尤其需要人们陶冶自己的情操,它体现的也是一种道德人格。
    C.“附庸风雅”者和“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者,都不是具有“文化涵养”特征的文化人格。
    D.只有站住文化巨人的肩上,投身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去“弄潮”,才能攀升到“湖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文化境界”的层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性沉静详 审:慎重
    B.文简畅有法 为:写作
    C.郁然公辅望 负:怀有
    D.还边兵,宫市 革:改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
    ①下诏罪己,求直言 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元词,完成后面题目。
    鹧鸪天
    王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采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矾。
    (1)这首词的上片有两个字用得极为生动,请指出来并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久忘机”是这首词的关键,你是否同意?结合词的内容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生亦我所欲,____________,做不为苟得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4)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 2011年甘肃省武威市武威六中高三语文第五次诊断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文字,完成1-4题。
    遥远的自然
    韩少功
      城市是人造品的巨量堆积,是一些钢铁、水泥和塑料的构造。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机控制、山水正在进入画框和阳台盆景的生活,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这大概是城市人越来越怀念自然的原因。
      城市人对自然的怀念让人感动。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大能接受年迈的父母,却愿意以昂贵的代价和不胜其烦的劳累来饲养宠物。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可忍受外人的片刻打扰,却愿意花整天整天的时间来侍候家里的一棵树或者一块小小的草坪。他们遥望屋檐下的天空,用笔墨或电脑写出了赞颂田园的诗歌和哲学,如果还没有在郊区或乡间盖一间木头房子,至少也能穿上休闲服,带上食品和地图,隔那么一段时间,就把亲爱的大自然定期地热爱一次。
      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什么呢?寻找氧气?负离子?叶绿素?紫外线?万变的色彩?无边的幽静?人体的运动和心态的闲适?事实上,人造的文明同样可以提供这一切,甚至可以提供得更多和更好,也更加及时和方便。氧吧和医院里的输氧管可以随时送来森林里的清新。健身器上也可以随时得到登山的大汗淋淋的感觉。而世界上任何山光水色的美景,都可以在电视屏幕上得到声色并茂的再现。但是,如果这一切还不足以取消人们对自然的投奔冲动,如果文明人的一个个假日仍然意味着自然的召唤和自然的预约,那么可以肯定,人造品完全替代自然的日子还远远没有到来。而且还可以肯定:人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的,是氧气这一类东西以外的什么。
      也许,人们不过是在寻找个异。作为自然的造化,个异意味着世界上没有一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没有一个生命的个体是完全相同的。他们面对着千篇一律的公寓楼,面对着千篇一律的电视机、快餐食品以及作息时间表,不得不习惯着自己周围的个异逐渐消失。连最应该各个相异的艺术品,在文化工业的复制技术下,也正在变得面目相似。它们永远没法呈现出自然的神奇和丰富--正是那种造化无穷的自然原态才是人的生命起点,才是人们不得不一次次回望的人性家园。
      也许,人们还在寻找永恒。一般来说,人造品的存在期都太短促了,连最为坚固的钢铁,一旦生长出锈痕,简直也成了速朽之物,与泥土和河流的万古长存无法相比。人们的永恒的感觉,或者说相对恒久的感觉,越来越难与人造品相随。激情满怀一诺千金之时,人们可以对天地盟誓,但怎么可以想像有人面对一条领带或者一只沙发盟誓?牵肠挂肚离乡背井之时,人们可以抓一把故乡的泥土入怀。但怎么可以想像有人取一只老家的电器零件入怀?除了不老的青山、不废的江河、不灭的太阳,还有什么东西更能构建一种与不朽精神相对应的物质形式?还有什么美学形象更能承担一种信念的永恒品格?
      如果细心体会一下,自然能使人们为之心动的,也许更在于它所富含着的共和理想。人们对故国和家园的感怀,通常都只是指向权利关系之外的自然--太阳、星光、云彩、风雨、草原、河流、群山、森林以及海洋,这么多色彩和音响,尽管也会受到世俗权利的染指,大自然无比高远和辽阔的主体,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无法被任何人专享和收藏,只可能处于人类公有和共享的状态。在大自然面前,私权只是某种文明炎症的一点点局部感染。世俗权利给任何人所带来的贫贱感或富贵感、卑贱感或优越感、虚弱感或强盛感,都可能在大山大水面前轻而易举地瓦解和消散。
      当然,这一切并不是自然的全部。人们在自然中可以寻找到的,至少还有残酷。台风、洪水、沙暴、雷电、地震,无一不显露出凶暴可畏的面目--人们只有依靠文明才得以避其灾难。自然界的生物链存在方式则意味着,每一种生物都以无情食杀其他生命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文明进程之外的原始初民,同样是食物链中完全被动的一环。山林部落之间血腥的屠杀,也许只是一种取法自然并且大体上合乎自然的方式,他们还缺乏文明人的同类相悯和同类相尊,还缺乏减少流血的理性手段。
      由此看来,文明人所热爱的自然,其实只是文明人所选择、所感受、所构想的自然。与其说他们在热爱自然,毋宁说他们在热爱文明人对自然的一种理解;与其说他们在投奔自然,毋宁说他们在投奔自然所呈现的一种文明意义。他们为之激情满怀的大漠孤烟或者林中明月,不过是自然这面镜子里社会现实处境的倒影,是他们用来批判文明缺陷的替代品。他们的激情,恰恰印证了自己文明化的高度。他们对自然的某种绿色崇拜,不仅仅是补救自己的生存环境,更重要的,是补救自己的精神内伤。
    (选自《韩少功散文》有删改)
    1.纵观全文,谈谈标题“遥远的自然”中“遥远”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自然面前,私权只是某种文明炎症的一点点局部感染”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人类而言,大自然的功效有哪些?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对人的称呼,有“城市人”和“文明人”两种,你认为哪种称呼更好?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一段某同学的读书笔记在用词、标点等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四处并加以改正。
      阅览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伦·凯勒传”,感触很多。谁能相信一个不但看不见甚至听不见的女子能掌握法、德等五种外语呢,谁能相信她果然能取得那么多惊人的成就呢?做为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我们没有什么理由不积极进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下面一篇新闻主体内容为依据,补写导语
    北京狠治公路“三乱”
      本报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政府纠风办组织协调,组成治理“三乱”领导小组,对“三乱”采取明察暗访、协调裁决的做法,先后撤消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检查站36处,合并了业务相似、重复收费的收费站21个,拆除或责令停止整顿的汽车清洗站6个,使北京地区公路上基本无“三乱”现象。这些做法,受到群众赞扬。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
       滋润它成长的不是晶莹的甘露,而是肃杀的严霜;
       衬托它美姿的不是浓浓的绿意,而是寒彻的白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长跑的要诀却是保存实力,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材料二: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汽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
      材料三:20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几乎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