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全国版高中语文2012最新高考信息卷(十六)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精品与市场
    张晶
      古往今来,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文章千古事”正是这种观念的表达。而在大众传媒时代和市场竞争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认定精品呢?这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艺术作品只有受到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才能成为精品,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肯定是有问题的。市场有“一时”和“长久”之区别。我认为,精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要有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从而也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潜质。
      既然是文艺精品,就不能只是拥有当下的市场,而一定是也要拥有未来的市场。只有当下的市场而没有未来的市场,是不可能成为文艺精品的。到今天成为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的,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都拥有当时的市场,且拥有此后许多年代的市场。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
      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呢?我看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文艺精品无论何种艺术门类或艺术体裁,通过一定的符号载体来表现人们的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则是共同的。真善美作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共同的。诗词、小说、戏曲、绘画、音乐、雕塑以至于电影电视中的精品,能够真正受到最广泛的喜爱的,无不具有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如屈原《离骚》、绘画《最后的晚餐》、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不胜枚举。
      文艺精品,无论是叙事的还是抒情的,也无论是文学的还是其他门类的,都要显现出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对于作品情节的投入,首先是基于对人物性格的认同。叙事性文艺精品中主要人物都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的,如《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如此。现在的电视剧更为突出。因为只有主要人物的性格丰富而且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才能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也才能使人们关注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有故事,没有丰富的、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人们很少甚至不会对它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兴趣,这也是某些叙事类作品不能成为精品的重要原因。非叙事性的作品,没有人物和情节,但却是应该体现出作者的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如王羲之《兰亭集序》、绘画《江山如此多娇》等。
      文艺精品还应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不同的艺术语言,即便是同一门类的艺术家,只要他是成熟的、有成就的艺术家,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艺术语言。同是诗人,郭小川和贺敬之的艺术语言不尽相同;同是画家,吴冠中和林风眠的艺术语言是不同的;同样是电视剧导演,李少红和高希希的艺术语言也颇有不同。人云亦云的模式化作品,不可能成为精品。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都有真正的艺术生命,也才能有市场,既有当下的市场,也有未来的市场。当代小说中,周梅森《国殇》、路遥《人生》等,可称为精品,都是以其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为其重要标志的。
      在对当前文艺创作的分析中,注重文艺精品的市场化因素无可厚非。而依我的浅见,精品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许和依凭于市场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或者说并不是志在市场才能出现精品,而是真正的精品拥有市场。(选自2010年6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艺精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精品是每个艺术家都渴望得到的,而且是需要艺术家们耗尽毕生精力去创作、去追求的艺术作品。
    B.文艺精品是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的小说、绘画等艺术作品。 C.文艺精品是指那些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在当下市场有卖点过了若干年代后仍有市场卖点的艺术作品。
    D.文艺精品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具有能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并具有市场价值潜质的艺术作品。
    2.下列各项,不属于“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项是(     )
    A.作品要具有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不管是叙事性作品还是非叙事性作品。
    B.作品要蕴含着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因为真善美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共同的价值追求。
    C.作品要有充分的愉悦价值和经济价值,既能让人读后感到轻松愉快,又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D.作品应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不同门类艺术语言不同,同一门类不同艺术家亦不同。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对待艺术作品的问题上,把精品与市场反应联系起来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B.到今天成为文艺精品的古代作品,都拥有当时的市场及其以后许多年代的市场。
    C.具有真善美普世精神、密切联系人的情感、独特的艺术语言的作品,就是精品。
    D.分析当前的文艺作品是不是精品,要依凭于市场化因素和人民性因素双重标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御史。刑部、大理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
      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帝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曰往。逾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以杨於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於陵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是时,贼方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滑,用武地,东有淄青,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季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饮食。(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博记——强:努力
    B.为侍御史——表:上表文
    C.刑部、大理覆人,失其平——罪:犯罪
    D.至滋不辞,帝之——嘉:嘉奖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袁滋为政“以慈惠为本”的一组是(     )
    ①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②得盗贼,或衷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③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④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⑤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
    ⑥流民至者,给地居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滋学习勤勉,知识广博,读书悟性很高,进入仕途后,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员执法不公而畏惧他。
    B.西南少数民族归附朝廷,皇上派官员去安抚,官员们都畏葸不前,袁滋却毫不推辞。
    C.袁滋办理政务仁慈宽厚,不订立什么条款规章,安抚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爱戴,以至离任时“耆老遮道”。
    D.袁滋虽然执法如山,政事清明简要,为人又极宽厚,但他在受命平叛时却因兄长的缘故,畏敌不进,贻误朝廷大事。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曰义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歌曰:_______________,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3)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 新课标全国版高中语文2012最新高考信息卷(十六)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他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紊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喝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巢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他”既在痛苦磨炼中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又能在曲子中融人自己的感情,而最后一次“他”拉响的是内心控诉的乐章,技巧与情感的结合使他取得了巨大成功。
    B.“他”是一个内心压抑、痛苦而又具有叛逆个性的人。“他”对拉琴没有兴趣,是在父亲的逼迫、强制和严格监督下练琴的,积久的压抑爆发,酿成“他”叛逆的个性。
    C.第二人称“你”,只能指小说中的“他”,“必须选择”以肯定的语气加以强调,又引发对“选择”的多种思考。标题醒人耳目,深化了主题。
    D.教育者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头上,但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
    E.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做出选择”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②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象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③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
      ④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对儿女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⑤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⑥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⑦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⑧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
      ⑨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⑥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③段中引用了《春水》中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的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她疾恶如仇的性格。
    (2)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四运动对冰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项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人的生命与企业的利润孰轻孰重?黑心矿主唯利是图,急功近利,造成矿难不断,如此生杀予夺,与谋财害命又有何异?
    B.本届亚运会上,大学城体育场馆片区云集了大大小小21个可以进行世界级比赛的竞赛场馆,其中新建的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以其独特的外观标新立异
    C.对学术造假决不能慈悲为怀,等闲视之,搞下不为例,而要痛下针砭,正本清源,彻底铲除学术腐败的现实土壤。
    D.说形势,条分缕析;谈部署,具体而微。中国政府一系列刺激经济的举措,让中外记者印象深刻。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1月29日,被誉为“中国网坛一姐”的李娜获得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亚军,这一成绩填补了中国网球在世界网球大满贯赛事上的历史。
    B.由于采取陆海空相互配合的撤侨方案,中国政府从利比亚大规模撤侨的行动开展得很顺利,非常成功,为今后海外撤侨保障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C.张师傅告诉勘察现场的交警,昨天晚上北外环的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在晚上11点到11点半左右。
    D.阳光有色金属公司为改变能耗偏高的局面,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争取五年内把单位能耗降低一倍。
◎ 新课标全国版高中语文2012最新高考信息卷(十六)的第三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混沌初开,人猿相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语言的定型化产品。说到底,语文就是力量。
    ①可想而知,没有语文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②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书面上的叫“文”
    ③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人类有了语言,就标志着人类摆脱了愚昧、野蛮,进入文明、开化的时代
    ⑤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⑥交际交流,表达情意,人们利用语文这个工具“接受”或“表达”自己的精神思想,创造发明,形成认识论、世界观,铸造宏伟的文学殿堂,推进世界向前发展
    A.④②③⑤①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②④⑤③①⑥
    D.④②⑤③⑥①
  • 请结合漫画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写一段关于“信任”的文字,字数不超过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比喻,句式与例句一致。
      示例:挫折是一个铁锤,它能击打出奋进者勇往直前的攀登台阶,它也能击毁掉自怨自艾的悲观者的锦绣前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木秀于林,是一种高度;一柱擎天,是一种高度;孔融让梨,是一种高度;孔子问礼,是一种高度;陈光标裸捐,是一种高度……自尊自爱是一种高度,关心同学是一种高度,成绩优秀也是一种高度。伟人的高度令人敬仰,普通人的高度也许自己还不知道,却已经站立在别人的心里。
      请以“高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