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机/候 勉词夺理 差/浑身
    B.道/修 饼/日西山 枪/鼎之作
    C.闹/赫 钟竹难书 语/残碑断
    D.分/央 苗/惊魂定 荟/心力交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的两鬓白发,他不由得发出“年岁不饶人”的感叹。
    B.进入21世纪,美国鹰派依旧把冷战时期军事结盟的旧习奉为圭臬,不肯把自己纳入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之内。
    C.可在空中持续飞行长达五年的太阳能无人驾驶飞机一经问世,石破天惊,一举打破了无人驾驶机的飞行时间记录。
    D.2011年春晚,小沈阳改头换面,以一个单纯的中学生形象出现在《同桌的你》节目中,让人感到十分可爱。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们只有对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比较和叙述,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
    B.在本公园的设计中,大量使用了乡土野草,包括用于湖岸绿化的挺水植物,各类茅草。
    C.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
    D.因为自然科学具有“双刃剑”的性质,所以科学家们就会利用其研究成果为人类谋求利益。
◎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境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夜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⑥①⑤②④③
    B.②①③④⑥⑤
    C.①②④③⑥⑤
    D.⑥⑤①④③②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飞白的趣味
    痖弦
      飞白,是汉字书体的一种,一般认为是东汉蔡邕所创。相传左中郎蔡邕有次赴鸿都门巡访,看到修饰房子的匠人以垩帚成字,引发了他的灵感。飞白书,便是他从垩帚拖出的痕迹上作墨趣的联想,所创意出来的书写技法。
      飞白书的最大特征,是文字笔画轻微不满,或中空,或断续,丝丝露白,看起来就像用枯笔疾扫而过的样子,呈现一种意到笔不到的特殊气韵。此种技法历代仿效者甚多,且有不少诠释的理论。如“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宋·黄伯思)、“白而不飞者似篆,飞而不白者似隶”(明·赵宦光)等,都是对飞白所作的归纳与界定。至于说它能创造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意境,那是属于书艺美感之外的哲学演绎了。
      其实,飞白的技巧在其他的文学艺术中也有类似的展现,举以光色线条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影为例,历来被导演们常用的溶、淡、叠影、圈入、圈出等叙述元素,“抽象电影”所强调的韵律及视觉设计,“加速蒙太奇”以剪辑密度所构成的时空新关系,以及现代派电影在意象思考上的突破、对电影分镜辩证观念的新探索,都可以与中国书法的飞白趣味产生联想,称之为映像的飞白也无不可。
      中国古典戏曲的唱腔,也有类似飞白的设计。经验老到的演员在诠释唱段时,常常故意不把一个乐句唱满,留下一些空间让伴奏曲点缀。因为演员们发现,一个乐句的不完全唱满,比唱满有更大的弹性,除了留出余地供乐队去发挥之外,观众也可以根据自己早已耳熟能详的调子做想象的补充,在鉴赏的心理层次上,无疑使观众也感觉参与了创造,这种赋格式的变奏,是属于声音的飞白了。
      如果把飞白的观念,用在诗文的朗诵上,也会创造一些新感觉。“五四”时期戏剧家洪深谈朗诵,认为散文与诗,各有其格式,前者是节奏格式,后者是韵律格式。朗诵者首先要进行分析才能定出基调,一般来说,表现节奏的办法,是将节奏中的“时隔”加以区分,定出加强点的位置,或做短暂的顿逗,或将重音特别提高。而表现韵律的方法,则是把加强点的字音的“时值”延长,将加强点以外的字音以轻读带过。有时,朗诵者也可以视诵材的内容与感情倾向,不延长时值而以顿歇补充之。更重要的是,在意群与节奏之间,做适当的调节,或以韵律为重,或以意群为重,这种轻重浓淡疏密间的互补,与书法上所讲求的飞白十分相似。
      朗诵是介乎语言旋律和音乐旋律之间的产物。通常,在音乐旋律的表现上,吟唱的成分大于说白的成分,吟唱时从一个音高到另一个音高,必须跳跃,一音停顿,再续一音,情况像越栅栏。而在语言旋律的表现上,则是说白的成分大于吟唱的成分,从一个音高滑溜到另一个音高,音音连续,没有间隔,情况像走斜坡。诗的朗诵秘密,便是跳跃与滑溜之间的交替运用,这又符合垩帚成字的意念了。
      飞白之用大矣哉。(摘自《台湾散文选》)
    1.从原文看,下列不能说明“飞白之用大矣哉”的一项是(     )
    A.在书法艺术中,飞白的运用可以产生更多的笔墨情趣,创造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意境。
    B.在电影艺术中,飞白的运用可以使得光色线条的运动更为丰富多样,使影片更具有表现力。
    C.在戏曲艺术中,飞白的运用可以让观众对乐句做想象的补充,感觉参与到了艺术创造中来。
    D.在朗诵艺术中,飞白的运用可以区分散文节奏模式和诗歌韵律模式的不同,增强表现效果。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认为,飞白是东汉蔡邕所创意出来的书法技法,它所呈现出的特殊气韵吸引了众多的仿效者。
    B.一些电影拍摄的观念、技巧可以与书法的飞白趣味产生联想,比如现代电影在意象思考上的突破。
    C.演员与乐队应建立彼此映衬、相辅相成的和谐关系,乐句如不完全唱满,反而能让乐队得到发挥。
    D.朗诵是超越于语言、音乐之上的,它一方面具有语言的旋律之美,一方面又具有音乐的旋律之美。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白的概念由来已久,作者在前人阐述的基础上加以拓展,使之能更好地探讨文学艺术的奥秘。
    B.飞白的技巧运用非常广泛,但以书法、电影、戏曲和诗文朗诵等方面为主,其他方面并不明显。
    C.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而飞白的具体表现方式也是形形色色,各具特点。
    D.戏曲的飞白需要借助欣赏者的想象来实现,而书法、电影和朗诵的飞白也不能离开想象的帮助。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 “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1.“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普遍的性格”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普遍的性格”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引曹植《美女篇》和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数学与文化
      数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像它那样泽被天下。
      这里只就它对人类精神生活影响最突出之处提出一些看法。
      首先,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例如说,欧几里得平面上的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绝不是说“在某种条件下”,“绝大部分”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某种误差范围内”为180°,而是在命题的规定范围内,一切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多不少为180°。产生这个特点的原因可以由对象和方法两个方面来说明。希腊文化的背景形成了数学研究的对象并不只是具体问题,数学所探讨的不是转瞬即逝的知识,而是某种永恒不变的东西。所以,数学的对象必须有明确无误的概念,而且其方法必须由明确无误的命题开始,服从明确无误的推理规则,借以达到正确的结论。通过纯粹的思维竞能在认识宇宙上达到如此确定无疑的地步,当然会给一切需要思维的人以极大的启发。也正因为这样,数学方法既成为人类认识方法的一个典范,也为人在认识宇宙和人类自己时必须持有的客观态度制定了一个标准。
      就数学本身而言,它的逻辑方法是最突出的。这个方法发展成为人们常说的公理方法,每个论点都必须有根据,都必须持之有理。除了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之外,无论是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还是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这样一种求真的态度,倾毕生之力用理性的思维去解开那伟大而永恒的谜——宇宙和人类的真正面目是什么——是人类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这个伟大的理性探索是数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反过来也是数学贡献于文化最突出的功绩之一。
      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之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
      从古希腊起,人们就有一个信念:冥冥之中,宇宙最深处有一个伟大的,统一的,而且简单的设计图,这是一个数学设计图。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麦克斯韦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这种深层次的研究是能破除迷信的,它鼓励人们按照最深刻的内在规律来考虑事物。我们为世界图景的精巧和合理而惊喜,这种感情正是人类文化精神的结晶。数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气氛中成长的,反过来又推动这种文化气氛的发展。
      数学的再一个特点是它不仅研究宇宙的规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
      大家都说,数学最需要严格性,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严格性?大家都说,数学在证明一串串的定理,数学家就要问:什么叫证明?数学越发展,取得的成就越大,数学家就越要问:自己的基础是不是巩固?越是在表面上看来没有问题的地方,越要找出问题来。孟子自嘲地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数学家只需要换一个字:“予岂好'变'哉,予不得已也!”任何科学要发展都得变,但只是在与实际存在的事物、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发生矛盾时才变。唯有数学,时常是在理性思维感到有了问题时就要变。而且,其他科学中“变”的倾向,时常是由数学中的“变”直接或间接引起的。而这种“变”的结果是——“从一无所有之中创造了新的宇宙”。
      数学是一株参天大树,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叶,吸收阳光。它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地。在它的树干上有越来越多的鸟巢,它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提供支持,也从越来越多的学科中吸取营养。它又把自己的根伸向越来越深的理性思维的土地中,越来越牢固地站立。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最高成就之一。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表达的,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永恒的主题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选自齐民友《(数学与文化)绪言》,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两项是(     )
    A.古希腊文化背景对数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数学所探讨的是宇宙中某种永恒不变的真理。
    B.在数学面前,无论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
    C.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是可以理解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证明了这一点。
    D.数学扎根于理性,它将理性思维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人类理性发展的最高成就之一。
    E.没有哪门学科能像数学这样为人世间所有的学科提供支持,同时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了许多有益的影响。
    2.作者在文中化用孟子的话,说“予岂好'变'哉,予不得已也”,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数学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数学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处填上一个结论性的句子。(不超过25字)
      我国自古就有讲辩习学的传统。欧美现代学校也大多采用讲解、讨论、辩论的教学方式,因为口语往往是思维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在训练思维,而思维训练正是所有科目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目前虽然一些学校和教师能主动运用或开展口语教学。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课程和训练教材,没有规定的课时和考核要求,这在许多学校还只能随教师和学生的爱好而自发追求,谈不上系统培养,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和句式,仿写相应的句子。
      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选择__________,便需有__________;选择_________,便需有____________。
  •   以下是“空巢老人”的一个典型生活场景,请模仿这个场景,再写一个场景。要求:字数相当,句式类同,内容相反。
    【典型生活场景】
      一碟菜,一碗饭,一张桌子。
      桌子上方,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电视,嗡嗡地响着。老人注视着照片,眼里满含着孤独与期待!【仿写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以“生活的恩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