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造(yì) 肪(zhī) (pāo) (pào)
    B.负(jī) (jī) 生(dàn) (xián)
    C.翁(ǎo) 饱(wēn) (jí) (jí)
    D.佼(jiǎo) 好(jiāo) 题(nán) 派(tān)
  • 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督促 渊源 慈祥 合壁中西
    B.熏陶 篱下 荣誉 科学胜殿
    C.辗转 实施 聪颖 颠沛流离
    D.执教 暇想 克制 书香门第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那时候,电脑“黑客”宁愿把自己披肝沥胆创造出来的程序慷慨地与大家分享,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不过,他们也并不比那些抄袭拷贝别人程序的人高明多少。
    B.比尔和保罗·艾伦编写BASIC程序来适应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新电脑,因为各种牌子的电脑千差万别,每种都需要特有的BASIC程序软件。
    C.虽然当时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已经蒸蒸日上,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很多电脑公司都在那儿打出旗号,但比尔与父母一向关系亲密,认为不应该远离老盖茨夫妇。
    D.他也放了自己4天假,到澳大利亚去旅行,返回公司后仍是一如既往地从早忙到晚。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B.我们要重视对火箭的研究,导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这些航天器都是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C.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和感冒等诱发的。
    D.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民众与政府需清醒地定位自身,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道路仍然很长。
    B.近日,“轮椅公主”桑兰宣布,要为12年前的惨祸打官司,“欲状告12年前的友好运动会组委会。”
    C.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了一批抗战影片,如:《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鸡毛信》等。
    D.香港卫视记者吴小莉问上海“世博会”的负责人:对这个标志“世博会”的领带,您是常常戴呢?还是在特定的场合才戴?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3题。
      作为一个世界瞩目的科学家,人们都关注着他成功的原因。在这方面,确实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究。
      抓住机遇,追随名师。杨振宁自己曾这样感慨过:“我回想一下我念物理,做研究工作,做教师的经验,我觉得我是非常非常幸运的。在绝大多数和我同年岁的人都有着种种困难和遭遇的时候,我却有很好的老师,很好的合作者,很好的学生。而且在物理学界以外有很多很多的朋友。”这是杨振宁平实而谦虚的总结。
      的确,杨振宁家学渊源,他是幸运的;就读西南联大阶段,虽遇国难当头,但因此接受了中国许多最著名学者的授业解惑。这些教授时至今日都还是中国科学界、知识界的风流人物。名教授所站位置在巅峰之上,也就给杨振宁带来了高起点。他一生的研究内容、研究风格和作风始终没有偏离他在西南联大时所形成和确立的方向,是王竹溪、吴大猷、张文裕这些名教授领着他奠定物理学发展的基础的。当他赴美留学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不在美国,因此,大量的各国科学家流向美国。像费米、泰勒等都是在本国受到迫害而离开自己的国家的。他们在美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费米成为原子弹的开山祖,泰勒则被称为“氢弹之父”。杨振宁直接在这些誉满全球的大师的麾下,周围又有一批优秀的青年共同学习,确是幸运之至。
      中国有句古话:“名师出高徒。”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也这样说过:“我可以告诉你们,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秘诀之一就是有名师的指点。”它说明一个年轻人初踏上科学征途时,得到名师指点的重要性。据统计,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单中,因师徒关系而获奖者的比例占40%以上,跟前辈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过比没有学习过的人获奖时间提前了七年。名师之所以能对高徒起指点作用,就在于名师的指导可以使年轻人在攀登科学高峰时缩短路程。因为名师是站在科学发展最前沿,他们能随时了解变化着的科学研究的新形势并能掌握研究的新方向。同时名师能及时地掌握该学科领域中新的情报信息,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对相邻的学科关系也看得清楚。
      然而,杨振宁并非简单地面对机遇,从杨振宁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看到他孜孜不倦、奋力追求的历程。杨振宁以高二同等学力报考西南联大获得成功,报读硕士研究生、报考留美博士生顺利通过,这都包含了他平时的勤奋、刻苦及对学习的付出。杨振宁刚到美国,连费米的面也见不着,但他矢志不渝,以拜费米为师为既定目的。他“踏破铁鞋”去寻找,终于如愿以偿,跻身于名师门下,饱受学界泰斗的熏陶。对一般人来说,能去到美国,在普林斯顿这样的名牌大学学习,也该心满意足了;何况新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语言不相通,亲人全都远在万里之外,要实现追随名师的目标,又该遭遇多大困难。但是,“机遇只垂青于那些不断追求它的人”。杨振宁没有等候,他不懈地争取、努力。这种事例在杨振宁的一生中是屡见不鲜的。因此,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好的老师,杨振宁都靠自己去把握,去争取。与其说杨振宁碰上了好机遇,不如说杨振宁争取和抓住了好机遇。抓住机遇,追随名师,这才是杨振宁成为幸运儿的重要原因。
    1.从杨振宁成功的例子来看,我们应怎样看待名师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杨振宁是幸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末尾,作者说“机遇只垂青于那些不断追求它的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淡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力学之父”钱伟长
    邓艳玲
      钱伟长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在苏州中学求学之时,钱伟长的父亲病逝,本来就家境贫寒的他,只能靠叔父(钱穆,著名学者)的接济才得以继续上学,因此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特别刻苦。除了白天抓紧时间学习之外,每天晚上学校熄灯以后,他还总要再自学两三个小时。钱伟长此后伴随一生的“开夜车”的习惯,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养成的。
      1931年,钱伟长考入清华大学,原本是要学习历史或者文学,因为这两科他的考分都是满分。钱伟长入学清华大学第二天,“九·一八”事变爆发。那年清华的物理系,因为“九·一八”,而变得十分的热门,新生中竞有五分之一的人想进物理系,但该系的名额只有十名,面对这些学生,系主任吴有训十分为难。
      物理只考了5分的钱伟长也在其中。晚年他回忆,当自己从广播中听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是因为中国没有飞机大炮,打也是失败的论调时,就火了,“没飞机大炮,我们自己造嘛”,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学物理系,要造飞机大炮。
      已经到北京大学任教的钱穆并不赞同他的选择,建议他还是继续家学渊源的历史学。钱伟长去找史学大家顾颉刚。顾颉刚满口赞成:“我们国家站不起来受人欺负,就因为科学落后。青年人有志于科学,我们应该支持。”钱穆便不再反对。
      为了说服吴有训,他那段时间每天都去吴的办公室软磨硬泡。吴早上八点到办公室,他6点半就等在门口。最后,吴有训被他的热情感动,决定让钱伟长先到物理系学一年,期末考试物理和高等数学成绩达到70分才可以继续学下去。
      这个没有难倒钱伟长。刻苦学习本来就是他的习惯,从清华大学毕业时,钱伟长已经成为物理系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吴有训也非常器重他了,还把他收为自己的研究生。
      1956年我国第一次制定12年科学规划,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钱伟长参与了这个规划制定。钱伟长在自己的计划之中,秉着在当时“国家需要什么就搞什么”的原则,提出五项科学计划:原子能、航天导弹,还有自动化、计算机和自动控制。这个计划遭到了数学、物理等多个基础学科约400来名知名学者的反对。但钱伟长坚持己见,并最终得到了周总理的支持,计划顺利实施。
      为了国家的需要是钱伟长弃文从理的原因,也是他留洋求学的初衷。1940年1月,他考取了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出发前,四叔钱穆特地从苏州赶来上海,为他送行,钱伟长告诉钱穆,出国绝不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而是想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和钱伟长一起出国留学的学生,和他有着相同的想法,钱伟长后来回忆说,当时大家在甲板上都立下誓言,凡是每人出去所学的那门学科,回国后国家就不用再派人去留学了
      为国家学习的动力激励着钱伟长,入校第一天他就定下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因为他和导师辛吉不约而同地研究同一个课题,于是他们立即合作,仅用了五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被收录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六十岁祝寿文集里。那部文集里,也收录了爱因斯坦的论文,钱伟长一举成名。
      两年后,取得博士学位的钱伟长受冯卡门邀请,到美国的加州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之后,他又进入美国著名的喷气推进研究室工作,参加火箭和导弹试验。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十分优越。
      不过,当钱伟长听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立即决定回国。1946年,钱伟长回到清华大学,担任机械系的教授。同时他还在其他三所大学里兼职任教,几乎包下了这些学校物理系中所有的基础课程。
      那个时候,教师的日子非常清苦,生下两个孩子之后,钱伟长不得不靠向同事借钱度日。1948年,他一度在当时尚未回国的钱学森的建议下萌生了举家移居美国的念头,他工作过的美国喷气推进研究所一直期望他回去。最终,钱伟长没有离开
      在之后一直到1949年的岁月里,钱伟长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我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该班学员,日后大多成为了中国从事力学研究科学的领军人物。钱伟长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便发端于此。(摘编自2010年第8期《中国周刊》)
    1.有人认为文章倒数第2段末“最终,钱伟长没有离开”中的“最终”这个词没有用好,它表现了钱伟长面对国外优越条件曾经犹豫不决,不符合作为爱国知识分子钱伟长的性格特征。你认为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叙述钱伟长读清华大学时弃文从理的原因及结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当时与钱伟长一起出国留学的学生会立下“凡是每人出去所学的那门学科,回国后国家就不用再派人去留学了”的誓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钱伟长的“五项科学计划”既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试结合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故事,回答问题。(不超过30字)
      据说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去参观一所学校时,有一个小学生摸着他的长胡子,天真地问他说:“于爷爷,请问您晚上睡觉时,这把长胡子是放在棉被里还是放在棉被外呢?”于右任一时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晚上当他上床睡觉时,不管把胡子放在棉被里或棉被外,都觉得很不自在,整晚为这个问题辗转难眠。不过后来他终于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他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2011年元旦到来之际,高一(6)班将要举行新年联欢晚会,下面是歌曲《感恩的心》的报幕词。请你仿照示例,另选一首校园歌曲写报幕词。要求:①内容上,与歌曲的内容密切联系;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茫茫人生旅途中,有太多的人曾经给过我们帮助,“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一个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下面请大家欣赏×××同学演唱的《感恩的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