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8 咬文嚼字(课时2)(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chán)娟 (xián) (yuán)例 咬文(jiáo)字
    B.(zēng)恶 (jiè) (zhuó) (zī)铢必较
    C.(cén)寂 (dú) (bà)桥 (shèng)枚举
    D.(zhēn)酌 (zǐ) (cù) (shèng)作品
  •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不是学富五车的才子和妙笔生花的诗人,对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必须有谦虚谨严的精神。
    B.李老师把小张的发言稿一修改,点铁成金,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语言顿时闪烁出了幽默睿智的光芒。
    C.有报道说,即使没有月亮,大海也会有潮涨潮落的现象,这真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D.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多次强烈反对置若罔闻,执意向台湾出售价值60多亿美元的先进武器。
◎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8 咬文嚼字(课时2)(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周立波在他主持的节目《壹周立波秀》里批评了很多人。他的言辞虽然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又能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呢?
    B.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提出,现阶段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形成“中部大,两头小”的新分配格局。
    C.国家形象片“角度篇”片长17分钟,“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核心,从多个角度介绍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和普通百姓的生活。
    D.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十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1.根据文意回答,字的直指的意义和字的联想的意义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与“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一句说的是一个意思,那么,为什么后者要比前者表达效果好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对本段文字的理解,你是怎样认识韩愈作古文时“唯陈言之务去”的观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对你今后的阅读或写作有哪些启示?(至少要回答出三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8 咬文嚼字(课时2)(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人作诗文,不应该学周殷盘庚那样佶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出的“作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日常的情思多粗浅芜乱,不尽可以入诗;入诗的情思都须经过一番洗练,所以比日常的情思较为精妙有剪裁。语言是情思的结晶,诗的语言亦应与日常语言有别。说话时信口开河,思想和语言都比较粗疏,写诗文时有斟酌的余暇,思想和语言也就比较缜密。散文应比说话精练,诗更比散文精练。这所谓“精练”可在两方面看出,一在意境,一在语言。专就语言说,有两点可以注意:第一是文法,说话通常不必句句谨遵文法的规律,作诗文时文法的讲究则比较谨严。其次是用字,说话所用的字在任何国都很有限,通常不过上千字,写诗文时则字典中的字大半可采用。没有人翻字典去说话,但是无论在那一国,受过教育的人读诗文也不免常翻字典,这简单的事实就可以证明“写的语言”比“说的语言”丰富了。
      “写的语言”比“说的语言”也比较守旧,因为说的是流动的,写的就成为固定的。“写的语言”常有不肯放弃常规的倾向,这是一种毛病,也是一种方便。它是一种毛病,因为它容易僵硬化,失去语言的活性;它也是一种便利,因为它在流动变化中抓住一个固定的基础。在历史上有人看中这种毛病,也有人看中这种方便。看中这种方便的人总想保持“写的语言”的特征,维护它和“说的语言”的距离。在诗的方面,把这种态度推到极端的人主张诗有特殊的“诗的文字”。这论调在欧洲假古典主义时代最占优势。另外一派人看中“写的语言”守旧的毛病,竭力拿“说的语言”来活化“写的语言”,使它们的距离尽量缩短。这就是诗方面的“白话运动”。在欧洲文学史上发起过数次的白话运动,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中世纪行吟诗人和但丁所提倡的,一个是浪漫运动时期华兹华斯诸人所提倡的。但丁选定“土语”为诗,同时却主张丢弃“土语”的土性,取各地“土语”放在一起“筛”过一遍,筛出最纯粹的一部分来另造一种“精练的土语”为诗之用。我觉得这个主张值得深思。(节选自朱光潜《古文与白话》)
    1.第一段中两处加点的“通常”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末一句中“这个主张”指的是什么?联系全文说说“我觉得这个主张值得深思”表明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观全文,作者认为作诗应该怎样处理“说的语言”和“写的语言”?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贾岛的诗,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古今人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