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回眸(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粗(cāo) (tiè) 望(shē) 失措(huáng)
    B.暖(huo) 祷(qǐ) 制(xiá) 战战兢(jīng)
    C.脖(gěng) (zhě) 首(jī) 迷离(shuò)
    D.席(yán) 住(zhèng) 急(tuān) 得不失(cháng)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蛊惑 玷污 水蒸汽 以儆效尤
    B.斡旋 窈窕 声啾啾 面面相觑
    C.破绽 荆杞 笑嬉嬉 旁敲侧击
    D.优渥 磐石 干细胞 引亢高歌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到一处,市长都深入项目建设一线,详细了解建设进展情况,关切询问项目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地群众非常感激政府设身处地地解决他们的困难。
    B.新闻照片说明文字比标题对于画面的阐释更为细致。对照片上的新闻事实评头品足一番,把拍摄者或发表者的感受和见解写出来,或赞颂、或针砭,态度鲜明,情感流露自然。
    C.近期,广州市涌现多宗出租汽车驾驶员拾金不昧的先进事迹,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其中一个客人拿到失而复得的提包后,连连说道:“感谢广州,广州的哥好样的,他们值得我们学习。”
    D.关系社会分配结构调整,关系民生根本的社会收入分配改革大幕已经拉开,一发不可收,我们要有攻坚破难的勇气,更要有为民生利益根本负责的执政热情。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从汶川大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舟曲的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近两年,突发灾害一次次刺痛人们的心灵。伤疤凝固了伤痛,也换来经验。这一次,我们是否更有信心治愈那些受伤的心灵?
    B.广州警方还将组织大约十万人左右的辅助人员、社会义务人员统一佩戴红袖章,在社区建立岗哨,开展街巷巡逻守点。
    C.“和平使命—2010”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既是上合组织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国际义务的重要体现,也是上合组织安全合作不断深化的表现。
    D.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突破,不仅这维系着十多亿中国人的生存,而且还维系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回眸(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第二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区域感是城市环境雕塑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和聚居生态理念,要考虑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等因素。_______________
    ①雕塑家和建筑家们有责任携手通过历史有根据的资料,恢复一些被损毁和缺失的城市历史面貌,使其成为一种可视可触的人文景观。
    ②城市环境的雕塑设计、创作,应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
    ③正是由上述的因素才构架出区域性的独特风貌。
    ④区域性的形成离不开三个主要因素:本地的地域环境、历史遗风、民俗礼仪等。
    ⑤雕塑题材要与所属区域有密切的渊源和情结,与城市有着不解之缘。
    ⑥它们应该是这座城市的雕塑,同时它也在雕塑着这座城市。
    A.①⑥③⑤②④
    B.③④①⑤②⑥
    C.②①③⑥⑤④
    D.②④③⑤⑥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袆,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袆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袆与濂为总裁。袆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袆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袆。王不得已出袆见之,脱脱欲屈袆,袆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袆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之——宠:重用。
    C.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袆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袆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袆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袆具备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袆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回眸(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仰之弥高,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__________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桃之夭夭,___________。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天》)
       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夏
      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时代,我们在梦境里得到永恒的慰藉。
      似乎近了,人们的距离;又似乎远了,人们的心灵。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地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汽。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失落的珍贵东西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地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人们是否应该静下心看看梭罗的《瓦尔登湖》?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1.题目中的“我们”指谁?怎么理解题目中的“远”与“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六段,作者描写了“夏洛蒂·勃朗特、奥而科特和奥斯汀的时代”怎样的生活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现在的人们心灵与心灵相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捧读《瓦尔登湖》“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地跑步呼吸”。请参照原文,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试举例谈谈你阅读经典(包括课文中的文学作品)的愉悦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绝妙的错误
    [美]刘易斯·托马斯
      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乘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太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能出差错。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DNA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不是意外,因为DNA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
      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会半路停止了。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文本完全正确的、像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会怎样地惊慌失措。
      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保不变。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
      不管怎样,只要DNA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说到底,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
      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错误”一词也毕竟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寻寻觅觅。(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
    1.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语中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香港大学2009年颁发的名誉院士的名单里,出现了一位没有接受过教育、来自基层的食堂服务员。这位82岁的婆婆袁苏妹,曾在港大食堂服务44年,担任服务员及厨师。她对住宿生的照顾无微不至,除起居饮食之外,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请你为她写一段颁奖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60~80之间,内容切合实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两会期间,某媒体在网上就这一热点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
    (1)病人是否有前往大医院就诊打算
    有,马上去 可能会去 不打算去
    23% 28% 49%
    (2)影响病人去大医院就诊的主要因素是
    药品价格 医院服务态度 滥设检查项目,滥开药品 办理手续不简便
    41% 16% 29% 14%
    请根据以上两组调查数据中的主要信息,写出结论(不超过40字)。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宋英杰播报前的一句“分享阳光,分担风雨”已成为央视名言。这句话虽化用了舒婷《致橡树》中的“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的诗句,但境界出新,其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给人许多启迪。
      请以“分享阳光,分担风雨”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