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回眸(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桨(zhào) (yáng) (qì) 迷津(kē)
    B.熟(rěn) (huán) (hé) 茕茕立(jié)
    C.板(hù) 陪(dāo) 堂(āo) 起而飞(xuè)
    D.慢(bū) (fáng) 马(xiǎn) 兄弟(xiān)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遐观 孤鹜 暇日 天高地迥
    B.消逝 自诩 北冥 云消雨霁
    C.陨首 耸萃 荟翠 猥以微贱
    D.绣闼 侥幸 扶摇 鱼舟唱晚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形影相吊
    B.我的家乡依偎在二江怀抱之中,山青水绿,人杰地灵,具有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
    C.老和尚救了受伤的小男孩,男孩长大后结草衔环,报答了老和尚。
    D.改革开放30年的新中国,人民能安居乐业,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时代》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B.我省申先生十年前到上海打拼,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成功后的他没有忘记穷困的故乡的孩子。
    C.“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此词可能会像“知青”“下岗工人”“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
    D.酒后驾车引发了众多的交通事故。面对统计数据,专家指出,大家如果都能自觉遵守开车不喝酒的禁令,我国就可能减少百分之三十的交通事故。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回眸(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所谓“文的自觉”,是一个美学概念,非单指文学而已。______。______。谢赫总结的“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这可说是自觉地总结了中国造型艺术的线的功能和传统。______。______。应该说,中国古代相当懂得这一点,______。
    ①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
    ②书法是把这种“线的艺术”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
    ③它们同样展现为讲究、研讨、注意自身创造规律和审美形式。
    ④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同样从魏晋起,表现着这个自觉。
    ⑤线的艺术正如抒情文学一样,是中国文艺最为发达和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它们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表现。
    A.②③④①⑤
    B.④③①⑤②
    C.①②④⑤③
    D.④②①⑤③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他的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归去来兮辞》最有名。
    B.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C.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文学家,今四川彭山县东人。以孝顺祖母闻名,代表作《陈情表》。
    D.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了各流派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如代表儒家观点的《论语》《庄子》和代表道家观点的《老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是一般的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观里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经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选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1.下列对陶渊明的“人生的两大支柱”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陶渊明所说的“道”,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方面。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高尚而纯洁的品德和节操。
    B.“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又一大支柱。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人生状态。这样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C.陶渊明之所以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当做自己人生的两大支柱,原因在于他对人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从中得出了“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个主要的结论。
    D.在“人生的两大支柱”的支撑下,陶渊明坚守为人的准则,努力保持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性情,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文构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大厦,成为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表明自己的性情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因此,他鄙视出仕,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使自己的天性受到扭曲。
    B.陶渊明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寒之士,决心像他们那样保持纯洁的品德节操。因此,即使贫穷到了挨饿的地步,他仍一以贯之地将贫富问题置之度外。
    C.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陶渊明也会遭遇到某些方面的矛盾冲突,因此,他写下了《形影神》这篇文章,用“形”和“影”代指人的某种愿望,“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D.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和危机,但没有力量也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改变它,因此,他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求救于人性的复归。对他个人来说,这样做已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庄所谓的“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陶渊明崇尚的“自然”与老庄说的“自然”,含义是一致的。
    B.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我们才能看清陶渊明的一生不是“枯槁”的,而是艺术的。
    C.使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泯灭,以求得返归一个抱朴而含真的“真我”。陶渊明的这种思想,作为救世的药方虽然是无效的,但是作为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有益的。
    D.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自由也得到了较宽松的张扬;但是,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大人生支柱,对现代人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畸,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痔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
      剧,长寿中为凤阁舍人,寿春等五王出阁,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悟其阙,宰相失色。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粲然皆毕,人人嗟服。
      助字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居父忧,毁骨立。服除,为监察御史裹行。
      初,勔、剧、勃皆著才名,故杜易简称“三珠树”,其后助、劫又以文显。劼蚤卒。福畸少子劝亦有文。福畸尝诧韩思彦,思彦戏曰:“武子有马癖,君有誉儿癖,王家癖何多邪?”使助出其文,思彦曰:“生子若是,可夸也。”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繇:同“由”。②动:堂兄王勔。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指瑕》以其失——擿:指出
    B.倚才藉,为僚吏共嫉——陵:欺侮
    C.请遂成文,欢罢——极:非常
    D.剧召五吏执笔,分其辞——占:口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祥道表朝/苟全性命乱世
    B.是交构/不出,火
    C.长寿中凤阁舍人/如今人方刀俎
    D.其后助、劼又文显/竭忠尽智,事其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天资聪颖,通过自荐、引荐、对策,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予官职。
    B.王氏兄弟学识超群,王福畴以此为荣,但也因儿子在官场受到牵连。
    C.王勃把其祖父撰写的只传下目录而遗失了文章的《尚书》补充完整。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因文章世称“四杰”,杨炯却不以为然。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回眸(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下列诗文中空缺的句子。
    (1)归去来兮,___________?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渔舟唱晚,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流泪的滕王阁
    潘碧秀
      江畔的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流连,眺望阎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两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
      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
      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注]①据《唐才子传》载,王勃因溺水而亡。
    1.开篇说:“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这里“期待的身影”指的是谁?“赣江”与被寻找的这个人是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从全文看这里的“伤痕累累”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取名为“流泪的滕王阁”,有何含义?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作者的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少爱好网络的人都钟情于“QQ农场”,他们不但喜欢“种菜”,也喜欢到好友的“菜地”里“偷菜”。这似乎已经成为广大“菜农”的乐趣。不过,有人提出“偷”字不好听,应该改为“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不少于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1)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2009年11月13日)
      (2)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南方都市报》2009年12月1日)
      “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但自2009年10月以来,“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
    请你从积极的角度对“杯具”一词的使用进行评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往今来,很多人写“春”写“秋”,也不乏写“冬”,似乎较少人写“夏”。其实,夏天也值得一写!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儿里跳动着来了。对于这个季节,你有怎样的感悟呢?
    请以“被风吹过的夏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