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第七课训练检测案(七)(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浸(zì) (huí) 落(liáo) (pó)
    B.山(ā) (ào) 长歌哭(dāng) 身(yǔn)
    C.血(dié) (dàn) (chù) 练(gàn)
    D.射(cuán) 屋(lìn) 耗(è) 利(xī)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欣然 惮精竭虑 致命创伤 不屈不挠
    B.黯然 肆无忌殚 砥砺意志 洗涤旧迹
    C.流逝 诱以重利 毫不相干 桀骜不驯
    D.惨淡 残不忍睹 阴谋鬼计 编辑期刊
  • 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1)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______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2)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_______前往的。
    (3)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_______至于泣下。
    (4)真的猛士,将更_______而前行。
    A.欣然 奋然 毅然 黯然
    B.毅然 奋然 欣然  黯然
    C.毅然 欣然 黯然 奋然
    D.欣然 毅然 黯然 奋然
◎ 201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第七课训练检测案(七)(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     ]
    A.“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就义已7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B.我的家乡是屈原曾经长歌当哭的流放地,那里文气很重,浪漫的文化人都愿相信这是因承了屈子遗风。
    C.名为i-fish的电子宠物鱼随着音乐节奏摆动尾部、鳍部,做各种肢体动作,表达各种情感。它一亮相就受到都市一族的喜爱,只是身价扑朔迷离,居高不下。
  •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
      他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我们往来了许多日,说得投合起来了,于是另外约定了几个同意的青年,设立朝花社。目的是在介绍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接着就印《朝花旬刊》,印《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印《艺苑朝华》,算都在循着这条线,只有其中的一本《露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上海滩上的“艺术家”,即戳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
      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的。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
      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账。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么?……”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他于是一面将自己所应得的朝花社的残书送到明日书店和光华书局去,希望还能够收回几文钱,一面就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借款,这就是卖给商务印书馆的《丹麦短篇小说集》和戈理基作的长篇小说《阿尔泰莫诺夫之事业》。但我想,这些译稿,也许去年已被兵火烧掉了。
      ……
      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
      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从新学起来了,其时他曾经带了一个朋友来访我,那就是冯铿女士。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有删节)
    1.选文中第三段画线句子“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最后一段中加粗词语“回答”“主张”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选文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窗前明月枕边书
      一支笔一卷书,一杯茶一盏灯。今年来,夜读《鲁迅全集》成为我的习惯。
      当漏尽人息,万籁俱寂之时,挣脱一天的束缚,抖落一身的尘埃,跳出烦琐的事务圈子,翻开喜爱的《鲁迅全集》,马上就会沉浸到另一个世界中。
      读到酣畅淋漓处,若披惠风,若遇甘霖,若饮琼浆,齿颊留馨,宠辱皆忘。羁于尘嚣的心似乎便与鲁迅先生于冥冥中构成一种感应。于是心胸为之澄澈,耳目为之清明。躁狂的血液赢得了理性的关注,沉郁的脉管汲纳着激情的奔涌,生命的苦涩化为情感的升华。此刻,我感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飘飘然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大境界。
      当我断断续续把一套厚厚的《鲁迅全集》读完一遍时,我并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我到底读出了些什么,留在记忆中最鲜活的又是哪些东西。然而,“伟大”一词渐渐清晰起来。是的,伟大!
      我知道,伟大,用于评价一个人是十分庄严、厚重,甚至奢华的词汇,但鲁迅先生当之无愧。鲁迅先生的伟大,不在于他有多少传世典章,也不在于他能否收揽遗续,开一代之风气;而在于他的真实,在于他时时生活在危险中,却挣扎着为世人找寻通向希望的道路,在于“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在我看来,鲁迅先生的伟大,集中体现为他的思想、情操和风骨。
      百年以来,中国人文思想领域零落凋敝,渐趋喑颓,民国时期虽略有学者振聩,但终究属遗缕,不复起沉疴,不足开新局。历数百年来堪称宗师者,唯鲁迅先生一人而已。
      风雨如晦的岁月,鲁迅先生的身边是狰狞的魑魅魍魉;他的眼前是血腥的刀光剑影;他的身后是如磐的黑暗势力。虽然先生的心境是悲凉的,情感是沉郁的,但是他的思想是深刻的。不仅穿透了数千年的历史迷障,而且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跨越了时空,在无边的寒夜燃起了一片灯火。鲁迅先生用如椽的巨笔,洞穿了人类文明史的薄薄外壳,将社会弊端揭露得淋漓尽致,将人性的弱点剖析得入骨三分。在先生去世7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闪电仍将辉映人类文明的星空。
      从肖像上看起来相当冷峻的鲁迅先生,内心里却燃着一团火。对国家和民族有着火一般的理想和热情。他没有埋首故纸堆中考据辨赏,春呻清寒秋吟薄凉,也没有选择独善其身故作从容,而是“折骨为笔,刺血为墨”,流着泪挥起刀,于责骂、血污中一寸一寸地向前拼杀。他悲天悯人,为民鼓与呼。他由学医转而从文,始终怀着拯救中国、拯救百姓的赤子之心。
      在他的作品中,对国民劣根性的无情揭露和批判,震撼并唤醒了一个古老的民族。用回春妙笔医治祖国母亲的伤痛,激活国人麻木的神经,净化和提升了中华民族的高贵血统。用毕生的精力践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神圣使命。
      鲁迅先生总是于刀山剑林中挺身而出,总是冒着生命危险高举反封建的大旗,旗上挂满了一篇篇极其深刻的小说。他的杂文似匕首、投枪直刺敌人的心脏。他傲骨铮铮,从不阿谀奉承,奴颜婢膝,更不趋炎附势。“横眉冷对千夫指”“怒向刀丛觅小诗”正是鲁迅先生作为战士的自画像。
      英国人以莎士比亚为荣,印度人以泰戈尔为荣,俄国人以托尔斯泰为荣,我们更应该以拥有伟大的鲁迅为荣。有了鲁迅这样的文化巨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便多了一份厚重与阳刚;有了鲁迅这样的炎黄子孙,中华民族便在世界民族之林多了一份自信和奋起
      在这个呼唤信仰的年代,鲁迅先生这位“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语)的文化巨人,仍将引领我们走好前行的道路。
      《鲁迅全集》不仅影响了我已走过的那段人生历程,而且还将继续影响我未来的路程。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诗人戴望舒的一句话:“问我欢乐何处在?——窗前明月枕边书。”
    1.综观全文,谈谈标题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第8自然段中“不仅穿透了数千年的历史迷障,而且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跨越了时空,在无边的寒夜燃起了一片灯火”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有了鲁迅这样的炎黄子孙,中华民族便在世界民族之林多了一份自信和奋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第七课训练检测案(七)(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2010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4周年纪念日。如果让你组织一场纪念活动,请你选择一个角度,为此次活动拟写一个主题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是一段介绍菊花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
      菊花,是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一种观赏花卉,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根据花期的迟早,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百花凋零的秋冬季节,菊花傲霜怒放,被视为高雅不屈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发挥想象,以“上课铃响以后”为题,写一个小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