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全国版高中语文2012最新高考信息卷(九)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1622年)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东坡赤壁泛舟图》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学咿著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新中国建立之后,《核舟记》被载入中学课本,核舟也因此名传华夏。
      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举不胜举,从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贾巨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亲自动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对核雕偏爱有加。他们把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果核雕刻品价值也不断攀升,由把玩品逐渐变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赏、健身等多重功用于一身的工艺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行情始终看好,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今天,核雕艺人们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
    1.下列关于“核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核雕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果核的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刻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的一种民间艺术。
    B.核雕所选用的雕刻材料为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比较坚硬的果核。
    C.核雕因所选雕刻材料体积小,雕刻难度大,雕刻技艺传人少而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门绝技。
    D.核雕被人称为“微雕神技,艺术奇葩”,其构思和雕刻在明清时期达到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核雕起源待考,但其蓬勃发展于明清。明清时期,从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贾巨商到三教九流都玩核,甚至皇帝们都亲自动手雕刻。
    B.核雕艺术品一直是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清朝中期,核雕不光用来装饰和点缀,还被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
    C.王叔远的《东坡赤壁泛舟图》因其雕刻形象生动、布局精巧而成为核雕精品,明代时借助魏学洢的《核舟记》一文而广为人知。
    D.核雕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民间传统技艺,在新的时代,被融入新的内容和技法,正走向新的高峰。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核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装饰物和点缀品,到把玩品、欣赏物再到可升值的收藏品这样一个功用转化的过程。
    B.清朝中期以后,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在手中把玩一些橄榄核和胡桃核的核雕,核雕玩品除了具欣赏还兼具了健身的功用。
    C.随着核雕价值的不断攀升,有些收藏者搜罗核雕不仅仅是为了赏玩和健身,还因其可升值取利。
    D.对艺术有着执著追求的核雕艺人们随着果核雕刻品价值的不断攀升,他们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使核雕技艺得到进一步发展。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墩,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日: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狭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jué):笑谈,笑话。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持论快——彻:透彻
    B.叙先贤遗遗——迹:留下踪迹
    C.圣人我矣——诏:教导
    D.自称无之民无——方:不行礼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     )
    ①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
    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⑥椭狭零星,手自摹拭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B.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有人指责他,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己合乎圣人之道。
    C.文章结尾“呜呼,仁哉!”说明帆山子有仁爱之心,故而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
    D.帆山子是一位隐士,为人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一个”真气盎然”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可喜可愕,可嗢噱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卜邻,即选择做邻居。②《后汉书·逸民传》:“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
    1.白居易很想和元八结邻而居,乃作这首七律诗相赠,在诗中他讲了哪些理由呢?试简要列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简要鉴赏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 新课标全国版高中语文2012最新高考信息卷(九)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感悟馒头柳
    杜卫东
      ①我不明白,每天拜访敦煌的游客成千上万,为什么没有为它留下一行赞美的诗文呢?
      ②比起“沙不平铺,堆积而起伏,低者十米八米不等,高则二百三百米直指蓝天,垄条纵横,游峰回旋”的鸣沙山,它确无惊人之貌;比起“其水澄澈,深不可测,弯环形如半月,千百年来不溢,不涸”的月牙泉更无神奇之处。可是,就是这样一株盈盈碧绿的柳树映入我的眼帘时,我的心竞倏地一颤,仿佛在满耳关西大汉的铜琶铁板之后,又聆听到了皓齿吴娃的一曲牙板清歌。
      ③那是我们观赏了月牙泉、鸣沙山,踏上归途的时候。汽车驶离山脚,行不多远,二棵枝繁叶茂的馒头柳突兀地挺立在茫茫沙海之中。此刻,夕阳正衔着无限的依恋,把无数条金丝线抛向喧嚣的尘世。在落日的余晖中,漫漫黄沙披金戴玉,反射出耀眼的光晕。就在这金黄的世界里,一棵生意盎然的绿柳迎风摇曳着它那一头碧绿的枝条;傲然、淡定,从容而又执著。
      ④我惊呆了!不由想起千佛洞的缘起;公元366年,手持锡杖,云游四野的乐僔和尚来到三危山,正在峰头茫然四顾,准备找个地方栖宿,忽然眼前金光万道,云蒸霞蔚,似有千佛跃动。他双膝一弯,长跪不起,发出宏愿在此筑窟造像,再现眼前圣景。我想,这黄风大漠中的绿柳突然映入我的眼帘,莫非也如那一山佛光,是在向我昭示着什么?于是,忙叫司机停车。我不敢近前打搅,就悄悄摇下车窗,默默地向它注目致意。当地的朋友见我对它痴迷,才有些惋惜地告诉我,除了拍摄它的照片获得过全国摄影大奖以外,还没有一个文人为它留下只言片语。
      ⑤我惶惑。是因为它的孤独吗?或许,它的震撼正在于它的孤独啊!倘若这茫茫沙海里齐匝匝一排垂柳,虽也壮观,却只会令人欢愉,而不会让我驻足沉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作为一种生命形态,呈现给我们一种别样的意韵。“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与沉思”,说这话的挪威人南森一定是有感而发,他所以在北极探险和动物学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孤独或许正是他成就的催生婆呢!仰望璀璨的星空,哪一个事业有成的饱学之士,终日于酒席宴上虚与委蛇,在名利场上博弈争锋?所以赫胥黎才如此断言: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
      ⑥孤独,有时和雄浑同义。比如,面对这棵大漠中的馒头柳,谁能说只有泰山绝顶、黄山云海、八月十八的钱江潮、蜿蜒万里的古长城,才配称雄浑?这株生意盎然的馒头柳难道不也是对雄浑的最好解读吗?雄,强有力;浑,奋不顾身也。它传递给人们的不是一般的美感,而是当生命力受到阻遏而后洋溢迸发的振奋感,面对险恶的生存环境,奋起抗争而涌动于胸的勇气和自豪。在干旱的沙漠,这棵馒头柳靠深植于沙漠间的根须一点一点地汲取着水分,然后把它输送给碧绿的枝条,绽放出一团生命的璀璨,令人叹为观止,浮想联翩。面对着它,身处顺境的人应该更加奋发;身处逆境的人也会触景生情,感悟顿生,重新焕发出抗争的勇气。
      ⑦孤独,不同于寂寞。寂寞是一条狭窄的甬道,两边枯草离离、残花落败;而孤独则是一条五彩云虹,蓝天为衬,气象万千。
      ⑧孤独,更不同于空虚。空虚,是一件落魄的衣衫,它使你在别人鄙夷的目光中内心战栗,在自我否定的心境里精神萎靡;而孤独则是一袭豪华的裘皮大衣,在朔朔寒风中,你因为它而温暖;在明枪暗箭前,你因为它而坚强。
      ⑨如果说,聚会是众人的孤独;那么孤独就是一个人的盛宴。这棵馒头柳够有造化了,它在滚滚黄沙之中,生长得如此健硕,一定是尽得大地之灵性,日月之精华。它与沙鸣山为邻,月牙泉为伴,日观黄沙漫漫,夜听泉水潺潺,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绽放着生命的绚丽。它多像一位襟怀博大、品德高洁的智者,默默地向希望读懂它的人诉说着人生际遇、世事无常….(选自2010年10月9日《人民日报》,略有删节)
    (1)下列有关散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错误的两项是(     )
    A.第二段中作者把馒头柳与鸣沙山、月牙泉作比较,目的是突出馒头柳既不惊人也不神奇。
    B.作者在第四段中说他看到馒头柳时“晾呆了”,是因为他将“黄风大漠中的绿柳”跟“千佛洞”的神奇由来联系起来,觉得馒头柳似乎也在“昭示着什么”。
    C.第五段中作者说“我惶惑”,是由于如此令人惊奇的馒头柳竟然如此“孤独”,这让作者感到惊讶而且困惑。
    D.第九段作者把馒头柳想象成“一位襟怀博大、品德高洁的智者”,这样就更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深度,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E.本文语言如同本文的画面一样绚丽多彩,有诗词、有名言、有故事、有想象;且意蕴丰富,把馒头柳的孤独上升到与雄浑等价的地位,让读者如临其地、如会其面。
    (2)第②段表现了作者对那棵“馒头柳”怎样的感受?简要赏析第③段描写“馒头柳”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有不少篇幅在描写“孤独”,这与“馒头柳”有哪些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散文以“感悟馒头柳”为题,但正面描写“馒头柳”的文字不多,重心落在“感悟”之上。你认为作者为何要这样构思?请结合文本作合理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徐百柯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赢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今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石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2)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并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刘文典说的“大学不是衙门”这句话的含意?结合个人理解,谈谈你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虽无惊天动地之举,但倾其所有,披肝沥胆,将大半生年华抛洒在了这片他立誓扎根的绿洲上。
    B.市场中心那栋被大火烧了近一个小时的楼房已危机四伏,消防队员这个时候冲进去救人无异于火中取栗,难免有性命之忧。
    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并且开始了环保行动。
    D.面对人室抢劫的歹徒,他奋力反抗,在双方纠缠之际,将歹徒刺伤,歹徒在被送进医院后,伤重不治而亡,民众普遍认为这种防卫失当的行为罪不容诛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我国现在生产疫苗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所以还是要坚持采取前一阶段的严密防控措施,特别是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B.又是一年教师节,被誉为园丁春蚕的教师们的发展前景和生存状况,理应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C.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觑。
    D.中国民企绿色低碳联盟是一家“倡导低碳经济,打造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科技”的民间联盟,将致力于加大低碳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和政策完善,积极参与国家支持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计划。
◎ 新课标全国版高中语文2012最新高考信息卷(九)的第三部分试题
  • 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风刮来的泥沙已将它弥合
    ②船底,一道裂缝从船头直达船尾
    ③歇脚的鸟儿将湖里的鱼虾变成白色粪便,屙在上面
    ④废弃的木船俯在岸边的山坡上,在草和灌木丛间悄悄朽烂
    ⑤一枝野菊花从中长出来,在船肚上举着几朵金黄
    A.④②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C.③⑤④②①
    D.④③②①⑤
  • 据以下表所显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两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不得出现数字。     
            近期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率及教育、卫生两项公共支出占GDP比例统计表  
    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瑞典、丹麦 巴西 印度 中国
    经济增长率 1.5%—3% 5%—6.5% 6%—7.3% 平均9.67%
    教育、卫生两项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 13%—15% 6%—7% 5% 4.5%
      由图可知,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率不但远高于欧洲的发达国家,而且高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但同时,我国在教育、卫生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问题在于A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我们还必须B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依照示例,根据语境提示,在下列方框中填出恰当的敬辞谦语,每处只写4个字。
      示例:贺人新婚,可以说“祝你们喜结连理”,也可以说“祝你们人呢荣偕伉俪”。
    (1)祝愿人高考得中,可以说“祝你__________”,也可以说“祝你__________”。
    (2)拒绝别人请求帮助,可以说“我实在__________”,也可以说“我真的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日放假,一行年轻人去玩赛车。由于都是头一次玩,除了兴奋,还不免惴惴。
      但玩赛车就是玩速度。胆大的,几圈过后,就“飞”起来了;胆小的,任别人接连超过他,也不紧不慢,不敢再加速。玩车回来的路上,他们仍谈论着赛车。
      有一位说:啊,今天终于有了风驰电掣的感觉。
      有一位说:我怎么老觉得不够快。
      众人一听都忍不住笑了。原来说“不够快”的,正是这些人中骑车速度最快的;而说有了“风驰电掣的感觉”的,恰恰是速度最慢的那一位。
      一个因为感觉“不够快”,才会越开越快;一个已感觉到“风驰电掣”了,当然不会再加速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