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轻(yáng) (zhěn) 天高地(jǒng) 然慷慨(chàng)
    B.范(yí) (hāo) 云销雨(jì) 宠命优(wò)
    C.舟(biān) (lǐ) 门衰薄(zuò) 堂之上(ào)
    D.窈(tiǎo) (yán) 陪鲤对(tāo) 岂敢盘(huán)
  •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舟遥遥以轻(轻快) ②或(使用)巾车,或棹孤舟
    B.①气(吓到)彭泽之樽 ②北海虽(遥远),扶摇可接
    C.①而后乃今(凭借)风 ②(恰好)百里者,宿舂粮
    D.①而刘夙(缠绕)疾病 ②(及至)奉圣朝,沐浴清化
  • 下列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家叔以余贫苦
    ②扶孤松而盘桓
    ③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④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⑤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⑦
    D.②③⑧
◎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独悲 ②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B.①聊乘化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②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C.①臣进退,实为狼狈      ②鹏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D.①穷睇眄中天,极娱游暇日  ②州司临门,急星火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之,不亦悲乎——匹:比,对比。
    B.穷之北,有冥海者——发:毛发,指树木。
    C.云气,负青天——绝:断绝,不交通。
    D.彼且奚也——适:去,往。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奚知其然也  ②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B.①上古有大椿  ②未有知其修
    C.①楚南有冥灵者 ②汤问棘也是已
    D.①广数千里   ②有鸟焉,名为鹏
    3.下列有关文意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例子。
    B.作者认为:无论是大的、小的,长寿的、短命的,不论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是否相同,都是不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C.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依然需要凭借,受制约。
    D.斥鴳对大鹏的讥笑,说明了斥鹅看透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受拘束、不能真正的“逍遥”,作者表露了对斥鴳的赞同。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程原迩稿序
    张鼐
      南京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刳竹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啼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境过清,非韵士不能偶而居,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
      吾友程原迩从新安来,同王象斗读书于此。余偶过其室,瀹茗焚香,出文章数篇读之,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吾尝叹人生于世,凡浓艳之物,可争掬取者,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惟天下名山水,高人韵事,与奇文章相逼而来,领此趣者觉神魂飞动,手足鼓舞。盖游不奇不旷,交不奇不王也。
      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其于朋友之助,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挟册子咿唔,仰面看屋梁索解句者,恶足以语此?原迩之文,饶于韵而远于趣,入于正而出于奇。倘非湖山之助,安能笔笔生动?今而往原迩益勉之矣。
      吾归山中,晨起见远烟一抹,起玳瑁湖上,九峰隐隐在西楼可数者,不觉旷然远览,有南峰之怀焉。原迩其时寄我新篇,令我数浮大白,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注】①刳(kū):剖开,挖空。②瀹(yuè)茗:烹茶。③王(wàng):通“旺”,盛。④咿唔:形容读书的声音。⑤浮大白:满饮洒。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梢乱云,竹影日——蔽:遮挡。
    B.啼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唱和。
    C.以吾澹然当之,其立尽——味:情趣。
    D.今而往原迩益之矣——勉:勤勉。
    2.下列语句分成四组,全部是作者认为程原迩文章清新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同王象斗读书于此 ②涧水松风,宛在笔底 ③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
    ④其于朋友之助,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 ⑤饶于韵而远于趣,人于正而出于奇 ⑥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之处写程原迩读书的环境清幽,是为了展示程原迩不同俗流的品格,为下文做铺垫。
    B.“同王象斗读书于此”一句并非多余,因为作者认为:文章要借灵于湖山,更要借助于朋友。
    C.作者反对足不出户、独学无友,强调游赏名山大川、接触高人雅士,对文学创作有重要作用。
    D.结尾写山水之景,说明读朋友的文章也要“借灵于湖山”,才能写出“展山水之清音”的序文。
◎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执虚如盈
    张丽钧
      每当听到学生们背诵《弟子规》中“执虚器,如执盈”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好喜欢这两个短句!一遍遍在心里默念它,被提醒的顿悟与被寄望的欣悦暖暖地包围了我。从字面上来看,它很好理解——就算你手里拿着的器物里空无一物,你也要当它盛满了东西一样,小心翼翼地捧着,不要生出半点轻慢不恭。
      我试图让自己潜入这两个短句的深层,轻轻叩问一下作者:先生究竟出于怎样的考虑,号召人们视“虚” 为“盈”呢?难道说仅仅是为了爱惜器物、不使堕地吗?
      ——当然不是。
      先生应该是十分看重那颗“恭肃的心”的。即使是捧着一只粗瓷的空碗,也当那里面盛满了佳肴美馔,不因“空”而生狎昵,恭肃的心,惴惴地悬了,让“盈”在这一刻成为“虚”的别解。
      我得承认,我是慢慢喜欢上那种“执虚如盈”的庄肃感的。在这个美好的提示面前,我郑重地将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归了类,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
      在“执盈如虚”的岁月里,何曾知道自己正“执盈如虚”?生活将那么多盛满了琼浆的精美器物送到我手中,我却没想到它们都是需要我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去珍爱的。这颗心,与其说是粗疏的,不如说是贪婪的,它惯于挑剔,惯于骄横,惯于在一朵花前遥想另一朵花。
      后来,生活或是恼了?竞粗暴地略去了“洽谈”的程序,劈手从我怀里掠走了一些,又掠走了一些。我不能呼告,不能悲鸣,只能默默注视着自己越来越空虚的怀抱,惊恐莫名。于是,赞歌喑哑,腹诽茁长。一双“执虚如虚”的手,注定逃不掉被荒漠吞噬的命运。
      感谢那个飘着海腥味的夏天,它使我幸福地读懂了“盈虚”的内涵。在那条仿佛被世界遗弃了的夜航船上,我站在甲板上看下弦月,一位写诗的大姐静静地站在我身旁,我叹口气说:“月缺的日子,总是多于月圆的日子——多像生活!”大姐却说:“换个角度想想,每一天的月亮其实都是圆的——你用光明的想象补充上那暗影部分就成了。”我把这说法进驻我的心的那一天看成节日,因为就是打从那一天开始,我渐渐修炼了一项将一弯金钩看成一轮玉盘的本领。
      那一年,在大昭寺,顺着导游的手指看去,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塞在“牙柱”缝隙里的牙齿。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些牙齿都是朝圣者的,他们不幸死在了朝圣途中,同行者便敲掉他们的牙齿,带到了这令他们神往一生的圣地。浩叹四起。我知道这些浩叹背后不乏鄙夷的同情,但是,我却忍不住朝那些牙齿深深鞠躬。想那毅然踏上朝圣之路的人,大概都曾逆料过这样一个途中抛尸的结局,可这却没有成为他们逃遁的理由。甘心的生命,甘心的灵魂,将空虚的朝圣之旅装扮得一路花开。
      恭肃的心,充盈了器物;颖慧的心,充盈了月亮;虔敬的心,充盈了天地。说到底,真正空虚空洞的,既不是器物也不是生活,而是我们昏花的眼与蒙昧的心。
      ——“执虚器,如执盈”,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啊。(选自《燕赵都市报》2010年11月26日)
    1.第四段作者连用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把“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分为“执盈如虚”、“执虚如虚”、“执虚如盈”三个阶段,这样划分的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下面的要求,赏析这篇散文的表现手法。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塞在“牙柱”缝隙里的牙齿,“我”与众人的态度不同,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目是“执虚如盈”,请联系全文,探究其中蕴涵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陈情表》)
    (5)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溪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人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下面文字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1)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段话:“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对此,你有何思考与感悟?引起你怎样的联想?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文体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