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节 咬文嚼字(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娟(chán) (xián) 例(yuán) 咬文字(jiáo)
    B.恶(zēng) (jiè) (zhuó) 铢必较(zī)
    C.寂(cén) (dú) 桥(Bà) 枚举(shèng)
    D.酌(zhēn) (zǐ) (cù) 作品(shèng)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凝炼 涵义 玩索 斩截
    B.惊讶 见解 简洁 意境
    C.烟榻 圆晕 滥调  游离
    D.莫测 引诱 含糊 俗滥
  •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1)园中有很多可供_______的花木。
    (2)他的话意在言外,值得细细________。
    (3)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________一番,自会明白。
    A.玩赏 玩味 玩索
    B.玩赏 玩索 玩味
    C.玩索 玩赏 玩味
    D.玩味 玩索 玩赏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节 咬文嚼字(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加粗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他回忆说:“马克思在语言和风格问题上十分讲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地步。”
    B.妈妈下岗了,只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生活,然而由于妈妈精打细算、锱铢必较,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也井井有条,有滋有味的。
    C.我希望读者从这粗心大意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D.我看到人家新买的电脑,便垂涎三尺,恨不得自己也有一台。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学习《咬文嚼字》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语言和思想感情相随而变的道理。
    B.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C.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愈走就愈平滑俗滥。
    D.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和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王若虚(1174-1243),金代文学家,藁城人(现在河北藁城)。
    B.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
    C.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D.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三单元第八节 咬文嚼字(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将下列词句填入句中的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_______________……种种境界。
    ①鸦片烟榻、庙里焚香
    ②“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
    ③燃烧弹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3题。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1.作者把王若虚的改文与《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文字对举,通过比较分析,令人信服地阐述了什么道理?以下所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简洁必须以准确表达情味为前提。
    B.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C.文字的细微差别,应该玩索一番。
    D.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2.统观整个语段,作者所要论证的观点是(     )
    A.既是咬文嚼字,则必锱铢必较。
    B.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C.咬文嚼字,实质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D.过简则必失原汁原味。
    3.从上面语段中,我们获得哪些道理和启示?以下所说不符合原文旨趣的一项是(     )
    A.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思想情感表现的高下。
    B.咬文嚼字的实质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C.乱改别人的文章必将遭人讥讽,贻笑大方。
    D.选取典型材料阐释道理才令人心悦诚服。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谈静
      ①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②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③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④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⑤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⑥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注]本文系朱光潜《绐青年的十二信》的第三封信,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作者旅欧期间。
    1.第①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
    你的心界愈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的心界愈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3.比较第⑤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①~③为第一部分,④~⑤为第二部分,⑥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36字以内)
      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津塔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其外形设计则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科技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这组建筑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