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安徽省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伤(chuàng) 射(cuán) (lù)  长歌哭(dàng)
    B.尸(hái)  (lìng) 然(àn) 殒身不(xù)
    C.寥(kuò) (gě)  (rǔ) 挥斥方(qiú)
    D.青(xìng) (pǐ) (chù) 不安(ní)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犹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B.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竞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C.然而既然有了血痕,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
    D.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炼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低碳、环保、节能,这些词语如今在汽车业风行,中国汽车企业也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B.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一些单位或个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屡屡将社会大众的生命置之度外,唯利是图。
    C.中国京沪高速铁路6月30日正式通车,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海外许多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日本《产经新闻》却不赞一词,反而说是“盗版新干线”,真是大言不惭。
    D.参加了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的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很多文章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秦孝公当上秦国国君后,支持商鞅变法,一方面发展农业生产,一方面加强军队建设,成为当时北方的一大强国。
    B.由于植物纤维纸的发明和广泛使用,非纸“影像镂空”工艺开始演化为剪纸,并随着农耕社会民俗生活的不断发展,成为流传于中国民众中最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
    C.附中新年音乐会在市湖滨会堂于2002年12月31日隆重举行,参加演出的有校管弦乐队及教师合唱团,师大的部分学生也应邀表演了节目。
    D.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依法保障学校的合法权益,规范政府职能部门对学校的各种检查行为,严禁向学校收费、罚款、检查、摊派。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2004年以来,我省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目前,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皖江城市带的规划建设就是内外力结合的重要举措
    ②也要借助充足的优秀人才、一流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外力”因素
    ③经济已处于加速崛起的重要阶段
    ④要解决这一问题
    ⑤然而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⑥既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等“内力”因素
    A.③①④⑥②⑤
    B.⑤①③④⑥②
    C.③⑤④⑥②①
    D.⑤④①⑥②③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失其所与,不知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安徽省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北收要害之郡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 选出和例句中加粗字词语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吏民,封府库
    A.范增数项王
    B.封之
    C.越国以
    D.君安与项伯有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其无礼晋——佚之狐言郑伯曰
    B.朝济而夕设版——若不阙秦,将取之
    C.樊於期前曰——度我之军中,公
    D.臣壮也,犹不如人——夫晋,何厌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且于楚(有二心)——何之有(厌倦)
    B.起不意(突然)——太子言(卑微)
    C.杀人如不能(尽)——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
    D.自来项王(道歉)——失其所(结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
    B.大王来操何——沛公军霸上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沛公奉卮酒为寿
  • 补写出下列课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默默彳亍着,__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5)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安徽省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把课文中的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死地(节选)〔1〕
    鲁迅
      从一般人,尤其是久受异族及其奴仆鹰犬的蹂躏的中国人看来,杀人者常是胜利者,被杀者常是劣败者。而眼前的事实也确是这样。
      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惨杀徒手请愿的市民和学生的事,本已言语道断〔2〕,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但北京的所谓言论界,总算还有评论,虽然纸笔喉舌,不能使洒满府前的青年的热血逆流入体,仍复苏生转来。无非空口的呼号,和被杀的事实一同逐渐冷落。
      但各种评论中,我觉得有一些比刀枪更可以惊心动魄者在。这就是几个论客,以为学生们本不应当自蹈死地〔3〕,前去送死的。倘以为徒手请愿是送死,本国的政府门前是死地,那就中国人真将死无葬身之所,除非是心悦诚服地充当奴子,“没齿而无怨言”〔4〕。不过我还不知道中国人的大多数人的意见究竟如何。假使也这样,则岂但执政府前,便是全中国,也无一处不是死地了。
      人们的苦痛是不容易相通的。因为不易相通,杀人者便以杀人为唯一要道,甚至于还当作快乐。然而也因为不容易相通,所以杀人者所显示的“死之恐怖”,仍然不能够儆戒后来,使人民永远变作牛马。历史上所记的关于改革的事,总是先仆后继者,大部分自然是由于公义,但人们的未经“死之恐怖”,即不容易为“死之恐怖”所慑,我以为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但我却恳切地希望:“请愿”的事,从此可以停止了。倘用了这许多血,竟换得一个这样的觉悟和决心,而且永远纪念着,则似乎还不算是很大的折本。
      【注解】〔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三十日《国民新报副刊》。〔2〕言语道断 佛家语。《璎珞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原意是不可言说,这里表示悲愤到无话可说。〔3〕死地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研究系的机关报《晨报》在三月二十日的“时论”栏发表了林学衡的《为青年流血问题敬告全国国民》一文,诬蔑爱国青年“激于意气,挺(铤)而走险,乃陷入奸人居间利用之彀中”,指责徐谦等“驱千百珍贵青年为孤注一掷……必欲置千百珍贵青年于死地”,同时该文还恶毒攻击“共产派诸君故杀青年,希图利己”。三月二十二日,《晨报》又发表陈渊泉写的题为《群众领袖安在》的社论,胡说“纯洁爱国之百数十青年即间接死于若辈(按即他所谓“群众领袖””)之手”。〔4〕“没齿而无怨言” 语见《论语·宪问》。没齿,终身之意。
    1.“一般人”为什么会认为“杀人者常是胜利者,被杀者常是劣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三段看,作者认为“几个论客”的评论有什么特点?作者的态度又是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两个角度分析“死地”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正义的人们的经验看,有什么教训值得吸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三首以竹喻人的小诗,但立意不尽相同或迥然有异,请分别概括其立意。
    竹(之一)
    每攀登一步
    都作一次小结
    竹(之二)
    青翠是你的本色
    坚韧是你的意志
    竹(之三)
    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
    你空空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要闻之一。从此,以“门”命名的各种新闻层出不穷,如“虐囚门”“艳照门”等。最近在美国和伊朗之间又出现了所谓“伊朗政府参与刺杀沙特驻美大使”的“刺杀门”,以及沃尔玛在重庆深陷“猪肉门”等。请结合这些政治、经济和娱乐界的事件,简述“门”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中关于张飞退敌的描写,回答问题。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
      张翼德退曹军与烛之武退秦师,同是退敌,却各有不同。比较二者特点,据此撰写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以“暖流”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记叙要选好角度,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人要凸显个性。②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