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回眸(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的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滟(liàn) 雪(xiàn) (dīng) 石(jié)
    B.溪(shàn) 然(hōng) 弱(léi) 水(lǜ)
    C.干(chè) (xuān) (sì) 坤(qián)
    D.然(hōng) (zī) (shǎng) (sè)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皎皎 甄别 腥红 亲和力 声名鹊起
    B.芳甸 迂腐 乔迁 舶来品 两全齐美
    C.轩冕 福祉 喝彩 挖墙角 甘之如饴
    D.岩扉 真谛 整饬 明信片 共商国是
  • 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针对钓鱼岛撞船事件,我外交部发言人再度声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B.在2010年土耳其举重世锦赛上,中国选手廖辉以198公斤的成绩问鼎冠军宝座,并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C.电影《歌舞青春》是目前全球最流行的青春偶像片;2010年10 月我们将在重庆大剧院观看到原班演员栩栩如生的表演。
    D.成都部分小区空置率超过七成,这一居民楼大唱空城计的现象,再度引发人们对房价调控政策的讨论。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图片报》评出了德甲新赛季六轮后迅速蹿红的“十大新星”,其中三人即将被勒夫召入新一届的德国国家队。
    B.上海世博会10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香港活动周为游客安排了包括音乐、舞蹈、粤剧、电影、时装表演、设计、艺术以及智能卡先进应用科技展览在内的一连串内容。
    C.只要顾客走到她的柜台,她就会送去亲切的问候,凡是真心买东西的顾客,她主动当好参谋,决不会空手而归。
    D.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实质精神,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回眸(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_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2.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没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 “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三国志·吴主传》)
      【注】①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周公制定的礼法制度,他的儿子、受封于鲁国的伯禽却没有遵守。按照古人的解释,伯禽在服丧期间,徐戎(周代居住在今徐州一代的少数民族)作乱,伯禽就停止服丧而率兵讨伐,平定了徐戎。②濡须坞:修建在濡须口的堡坞,夹濡须水而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哭未及——息:停止
    B.会稽太守——领:兼任
    C.曹公权为讨虏将军——表:任命
    D.故心而服事焉——委:托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周公立法伯禽不师——曹公已临其境
    B.以阳羡长——因传权旨,陈成败
    C.待张昭师傅之礼——表子琮举众
    D.使丞郡行文书事——惟瑜、肃执拒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孙权励精图治的一组是(     )
    ①策薨,以事授权 ②招延俊秀,聘求名士 ③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
    ④公烧其余船引退 ⑤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⑥权与相拒月余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继位之后,任用贤才,优礼士人,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等人开始成为孙氏政权的核心人物,一时间,孙权手下人才济济。
    B.荆州牧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此时的东吴内部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联合刘备与曹操决战,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C.孙权到秣陵(建业)后,曹操来犯,孙权与曹操大战于濡须坞,双方均不能获胜。看到孙权阵容齐整,曹操只好撤兵。
    D.孙权作为一代英主,面对曹操的入侵,敢于抗击。经过赤壁之战,把曹操赶回江北,后又经过濡须之战,稳定了东南的局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回眸(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写名句。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5)______________,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其二)》)
    (6)山寺月中寻桂子,______________。(白居易《忆江南(其二)》)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个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 “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庄,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 “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得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⑧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
      ⑨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里去了。(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有删改)
      【注】①洗碑:刻碑。
    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这份申请书,其中有四处毛病,请指出并改正。
    入团申请书
    敬爱的学校团委:
      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性组织,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因此,①我必须争取积极加入共青团,②请一定批准。
      入团以后,我一定遵守团章,③执行团员义务,参加团的工作,做名副其实的共青团员;如果一时未获批准,决不灰心,一定接受考验,继续创造条件努力争取。
    此致
      敬礼 
    ××中学高二(16)班:××
    (1)指出并改正行文格式的一处毛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并改正文字表述的三处毛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用简洁的文字说明下面漫画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并针对这种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以“最前与最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