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综合能力测控(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民间剪纸的艺术
      语言艺术家喜欢把艺术表达的方式比喻为艺术语言,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当然也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所谓剪纸,顾名思义,一把剪刀,几张纸片,其基本造型手段不过是在一张平平的薄纸上剪出种种形状,其形式的制约性很大。然而艺术形式的特色恰好蕴藏在工具性能的局限性中,从特性中生发出特长来。
      剪剪贴贴的剪纸艺术,由于工具的限制,不长于表现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迎面而来的起伏”的所谓“第三空间”,就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另辟天地。它偏偏是用写实派绘画所忌讳的平面眼光去看世界,以两度空间观念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物象在作者眼中都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求“近大远小” 的透视比例关系的剪影式形象,无限的空间像是被“压扁”在一个平面上。形形色色的造型艺术形式,各有所长,在表现物象时并非面面俱到,而常常是各取几组线条,持两度空间观念的剪纸在观察对象时更注重其“轮廓”,借体现在轮廓上的形态、动势等富有特征的形象来传达情意。
      轮廓仅是剪纸造型的基本骨架,还需要各种细节,如动物的眼、衣服的花、鸟雀的翎毛等使之充实、丰富、美化。拿农村大娘的话说“先铰个大样,再刻”。剪纸的艺术效果最后正落在这个“刻”上。
      值得注意的是,剪纸的“刻”一方面要用圆卷形、水滴形、锯齿形等近乎符号的程式手法再现诸如动物的眼、衣服的花、鸟雀的翎毛之类的“形”,更着重于各种程式的点、线、面在平面布列错落中求得节奏关系。
      剪纸多以单纯为美。细细品味那些最优秀的作品,单纯中又包含冲突、矛盾和对立,以单纯求丰富,以对比求和谐。单纯而失丰富易单调,丰富而失单纯则紊杂。这是多样统一的艺术辩证规律在剪纸艺术中的体现。
      装饰目的决定了剪纸艺术的装饰性。高明的民间艺人很懂得剪纸艺术的这一特性。剪人物,很留意衣纹的花饰,它们像一曲曲无标题的音乐,以音律节奏使人陶醉,虽然不一定说出它是什么,而艺术韵味却是无穷的。
      由于以上种种特性,剪纸造型对于“准确”二字就别含新意。常态下的“准确”,是指合乎视觉表象的比例关系,用两度空间的剪纸造型是各种形式在平面布白中的最佳构成,作者功夫深浅就在于能否把握或接近这个最佳值,其次才是合科学性。因此在剪纸艺术造型看来很合适很“准确”的形象,用科学的透视法的眼光看来却是“变形”的。剪纸造型更趋于传情而不在写形,更趋于写意而不在写实,不仅可以,而且必须以点、线、面在平面布列关系中的最佳值为尺度,采取意象的、夸张的、象征的、装饰的乃至抽象的手法去直抒其羡。远近人物可以等大,人与鸟可以同高,一只眼可以装饰整张脸,生活原型可以完全服从艺人手中那一方小纸片,作适合纹样式的分布。
    1.下列选项中关于“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剪纸艺术以两度空间观念作为形象思维的基础,不长于表现物象的第三空间。
    B.作者眼中的物象没有体积和空间,不讲求“近大远小”的透视比例关系。
    C.剪纸持两度空间观念,它借体现在轮廓上富有特征的形象来传达情意。
    D.剪纸的“刻”用各种点、线、面求得节奏关系,更着重用符号化的程式手法再现物象的“形”。
    2.下列不属于“剪纸造型对于‘准确’二字别含新意”的理由的一项是(     )
    A.由于工具的限制,剪纸艺术用平面眼光去看世界。
    B.剪纸多以单纯为美,并且单纯中又包含冲突、矛盾和对立。
    C.剪剪贴贴的剪纸艺术由于其装饰目的而具有装饰性。
    D.用两度空间造型的剪纸,用科学的透视法的眼光来看一定是“变形”的。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剪纸造型中的“准确”和常态下的“准确”一样,首先要合乎视觉表象的比例关系,然后再根据需要作适当变形。
    B.高明的民间艺人很懂得剪纸艺术的装饰性。在剪人物时,会很留意衣纹的花饰,虽然不一定看出它们就是衣纹,但却求其艺术韵味的无穷。
    C.剪纸中,远近人物可以等大,人与鸟可以同高,这说明剪纸造型采取了意象的、夸张的手法,在写形、写实中,实现传情、写意的目的。
    D.形形色色的剪纸造型艺术形式,各有所长,在表现物象时并非面面俱到,而常常是各取几组线条有代表性地刻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谦,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州将廉知,俾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直绐云:“衣乃自以遗少年,非窃也。”州将义之,赐以金帛,不受而去。父仁罕,轻侠自任。五代末,寇盗充斥,仁罕率众断澶州浮桥以溃贼,因诱获数十人,出刍粟给官军。补内黄镇将。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
      谦少感概,不拘小节。初诣岭表省父,仁罕资以金帛,令北归行商。还堂邑旧墅,尝为乡里恶少所辱,谦不胜怒,殴杀之。亡命京师,遂应募从军。补卫士,稍迁内殿直都知。至道初,真宗升储邸。增补宫卫,太宗御便坐,亲选诸校,授谦东宫亲卫都知,赐袍笏、靴带、器币。真宗即位,擢授洛苑使。谦起行伍,不乐禁职,求换秩,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上幸大名,至北苑,属谦有疾,遣归将护,谦恳请从行。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抉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疾瘳,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上闻,赐白金二百两。驾还,改捧日左厢都指挥使。
      时高翰为天武左厢都校,有卒负债杀人,瘗尸翰营中,累日,发土得之。上怒翰失检察,执见于便殿。谦即前奏:“翰职在巡逻及阅教诸军,不时在营,本营事宜责之军头。”上为释翰罪。
      先是,谦久权殿前都虞候,俄擢曹璨正授,谦颇形慨叹。至是,璨副马军,而升谦领禁卫焉。河北屯兵,常以八月给冬衣。谦上言边城早寒,请给以六月,后以为例。无何,以足疾求典郡,上召见,敦勉之。(《宋史·刘谦传》卷二百七十五)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问——置:搁置
    B.州将知——廉:访查
    C.即召前盗衣者——诘:责问
    D.直云——绐:告知
    2.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表现刘谦“不拘小节”和“为人耿直” 的一组是(     )
    A.①尝为乡里恶少所辱 ②稍迁内殿直都知
    B.①不乐禁职,求换秩 ②谦恳请从行
    C.①谦不胜怒,殴杀之 ②本营事宜责之军头
    D.①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 ②以足疾求典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谦的曾祖父刘直,因淳朴敦厚在乡里闻名。父亲刘仁罕,在五代末强盗窃贼横行的情况下,曾带领众人奋勇击溃窃贼,并拿出粮草供给官军。
    B.刘谦年轻时情感激昂且有气概。到岭外探望父亲,父亲用钱财和布帛来资助他,让他回家经商。刘谦在乡里犯了人命案,逃命到京城,应征入伍。
    C.宋太宗和宋真宗都十分信任刘谦,太宗准备退位时赐给他袍笏、靴带、器币。真宗登基后,提拔他为洛苑使,由于他不喜欢宫禁中职位而改任他职。
    D.在士兵欠债杀人,把尸首埋在高翰营中,后来挖地找到尸首一事上,皇上怒斥高翰有失检察,高翰在便殿申诉,由于刘谦的禀奏才免除他的罪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自励(其二)
    梁启超
    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
    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注】①本诗作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光绪27年(1901 年),时梁启超已亡命他国三载,方自印度入澳洲返回日本。② 牖(yǒu):通“诱”,引导。
    1.这首诗从哪些方面体现梁启超的“狂者”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抒情方式与前三联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__。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______________。
    (5)举世皆浊我独清,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
◎ 人教版高二语文综合能力测控(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免费的午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父亲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我再问:“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
      父亲说:“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我还问:“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父亲说:“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我说:“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不!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我说:“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父亲说:“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别人不该你不欠你!在你一生中,你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我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下不了决心。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马上活不下去。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有给予父亲想要的帮助。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B.起初,父亲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也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作为谋生手段之一。
    C.这篇小说以“免费的午餐”作为题目,因为“免费的午餐”既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同时又是行文的线索。
    D.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
    E.父亲给“我”讲他的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像名流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而不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我”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2)请概括小说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通过写“父亲”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父亲”与 “我”的对话,能让你悟出哪些生活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泥塑神手张充仁
      ①20世纪,中国诞生了艺术巨匠张充仁。他那双被上帝亲吻过的神奇的手,创造了一个个震撼世人的奇迹。张充仁的雕塑几乎是一部编年史,每一段特殊时期都在他的手中由软泥凝固、坚硬起来,永久地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②张充仁的一生,如同他的雕塑作品一般丰富而纯粹。他出生于上海徐家汇。父亲是个木雕艺人,母亲则擅长刺绣,张充仁耳濡目染,自幼酷爱绘画。幼年时期进入徐家汇类思小学,获得艺术生涯中第一份名副其实的启蒙教育,之后逐渐接触并学习绘画。
      ③1931年张充仁只身远涉重洋,赴比利时留学。单眼皮、吃狗肉、长辫子,是那时欧洲人对中国人的全部印象,张充仁立刻指出,无论描绘什么故事都要以事实为根据。他第一个在欧洲喊出“日本在侵略中国”,并把这一切融入一幅幅简洁明快的漫画里。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著名漫画家埃尔热,他竭尽所能引导埃尔热去了解、研究和发现真实的中国,“要让全世界知道真正的中国,这可比我学美术更重要。”当埃尔热在四十年后与张充仁通信时,这样写道:“是你让我继马可·波罗之后认识了中国,认识了她的文明、她的思想、她的艺术和艺术家,我仍然专心于《道德经》和《庄子》,这两本书也是你向我推荐的。”
      ④张充仁回国后,在小洋房里创办了“充仁”画室。先后培训学生300余人,其中较著名的有严友人、邱瑞敏等,为我国绘画、雕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当时充仁画室的大门是敞开着的,有许多人会来,甚至美专毕业的学生也会过来。张充仁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生计,但是他却收了许多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也许出于对自己身世的思考,他有时更加关照这些“穷学生”。中国解放后,许多艺术家纷纷逃亡海外,他们也劝说张充仁一起走,但是张充仁说: “共产党人不是些不学无术的人,我看过他们的报纸,他们也喜爱美术,而且画室还有这么多学生……”
      ⑤张充仁曾经说过,“人都是自己塑造的”。在近八十年的努力拼搏中,他塑造了大批享誉海外的雕塑佳作,同时也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位世界著名的雕塑艺术大师。他把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对正义的渴望揉进了泥土,铸入了青铜。他的雕塑机理品位和写实功力均得到极高评价。他在求学比利时皇家美院时,便以异国人的身份,史无前例地为布鲁塞尔百年宫顶雕刻了人体杰作,百年宫顶共有四个人体雕塑,张充仁雕刻了其中之一。他获得法国雕塑界最高荣誉,至今只有罗丹一人获得的荣誉。他的作品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法国报载“以前都说中国丝,中国瓷,现在满街都说中国铜了”。他的大型青铜雕塑《埃尔热》像经法国政府决定,放置在安吉兰姆中心广场。他到爱丽舍宫为密特朗总统塑像,扬名法国。据法国文化部估计,在世界上的法语国家中,知道张充仁名字的总计约有10亿人。
      ⑥据张充仁的模特回忆,先生身材不高,略显富态,说普通话时还夹带着一口浓重的上海本地乡音。他常常一边熟练地捏弄着手中的泥巴,一边和我们谈笑风生,他自我介绍说:“我是上海人……”口齿清楚,言语风趣。当时天气较热,工作室的条件很差,张老每次都是汗流满面,但他全然不顾,从不言累。
      ⑦无意之间,张充仁过去一些年了。有个叫陈耀王的高级畜牧师,写了一部有关张充仁的传记。陈耀王并非文艺圈中人,然而他却以敬贤之心和执著之意欣然为张老立传,并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地奔走于国内外,访旧踪、寻遗迹、觅材料、问故知、探轶事,九易其稿。正因陈先生不是舞文弄墨出身,因而全书文笔朴实、叙述简要,洋溢着真诚之心,感人至深。他说他文笔不好,可张充仁的好友说:“我庆幸张充仁的传记是由一个所谓的文学槛外人写的。让人流泪的故事,还需要形容词、需要所谓的描写、润色吗?”
      ⑧也许,西洋雕塑,在中国人心中不长久。也许过时了的西洋雕塑,换不来现代的掌声和感动。然而当你了解了张充仁雕塑的他自己的手,在法国国家艺术收藏馆,和罗丹、毕加索的手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一定会明白,其实,张充仁已经在世界的中心开始了永远,张充仁的中国之手,其实已经在全世界拍响了中国的掌声。21世纪,乃至永远,我们没有理由不记住张充仁。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张充仁对艺术的热爱与小时候父母对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是家庭的熏陶使他走上了西洋雕塑的道路。
    B.解放后,大批艺术家逃亡海外,他们的这一选择源于建国初期国家给予艺术家的不公正待遇,政府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
    C.第五段中据法国文化部估计,讲法语的国家中约有十亿人知道张充仁,通过这一侧面描写,张充仁在国外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D.张充仁的好友认为张充仁的传记由文学槛外人来写是值得庆幸的,他认为这样更能够客观地展现出张充仁感人的一面。
    E.文章叙述评结合,立体地为我们展现了张充仁丰富的人生,塑造了一个淳厚平易而又散发出大师风范的艺术家形象。
    (2)张充仁被称作“泥塑神手”,他在雕塑方面的“神奇”体现在哪里?结合文章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开头、结尾有关张充仁“手”的文字各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结尾说“我们没有理由不记住张充仁”,结合文章概括分析,我们记住张充仁的理由有哪些?结合其中一点,谈谈他对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反应敏捷,听风就是雨,教练在场外做个手势,他就能迅速组织球队转换阵型。
    B.本次奥运会,某国派了不少运动员参加比赛,可结果呢,别说金牌,连前六名都未捞到一个,简直是滥竽充数
    C.他为群众做了很多好事,群众也给了他很多荣誉,这真是投桃报李
    D.2010年12月12日发改委发文批评,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做法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时下,“两会”热点备受关注,仔细一想,“两会”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涉及民生的议题占了很大成分的缘故。
    B.2010年12月15日,海尔发布一款新型手机,这是一款待机功能十分突出的商务型手机,内置智能省电程序,能最大限度节约电量,最终可实现“单电待机”至少40至50天。
    C.北京时间11月24日,2010年广州亚运会田径比赛继续在广东奥体中心进行。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中国飞人刘翔以13秒09的赛季个人最好成绩夺得冠军,不仅连续第三次打破了赛会纪录,并且成为亚运会历史上第一位三夺110米栏冠军的选手。
    D.最近海南地产价格连续上涨,新地王不断产生,其中中南建设拍得的地处三亚湾的一块地皮,竟拍出一平方米高达37500元的天价,一举取得海南地产史上价位最高的新纪录。
◎ 人教版高二语文综合能力测控(二)(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的第三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文本解读,核心是“文本”。_______。_______。可是在现代西方文论中,text作为学术话语,和课文有着不可忽略的区别。_______。________。阅读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体的“同化”,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素养,不同价值取向的读者主体不同,因而“同化”(受孕)的结果也是不同的。________。“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孙悟空。
    ①文本的内涵,则只有经过读者心灵的填充、同化,才能投胎受孕成形
    ②本来我们不叫“文本”,而叫“课文”
    ③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决定的
    ④课文,是客观存在,其意义是确定的,不以读者的主观意向为转移
    ⑤这两个词,在英语里都是text,原来都是正文、本文、原文的意思
    A.③②⑤④①
    B.②⑤①④③
    C.②⑤④①③
    D.①③②⑤④
  • 给下面文段拟一个不超过12个字的标题。
      栽人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它要求航天员必须具备办事果断,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航天飞行所经历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生理冲击特别大,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再者,航天员在太空所处空间狭小,身体活动受到限制。还有,说话也不能随便,说什么,什么时间说,都有限制,所以这种信息交流的限制,也要求航天员能忍受孤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答题。
      新华网转载了央视网“文史知识”的《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是伪历史,清朝才人小说》一文,其重要观点认为:据有关历史研究专家考证,岳飞孙岳坷所著《鄂王行实编年》中,和《宋史》卷365《岳飞传》中,并没有岳母给岳飞刺字“精忠报国”的历史记录,即使到了元明时代,大致还没有“岳母刺字”的故事流传,只是到了清初钱彩的《说岳全传》之后,“岳母刺字”的故事遂成定型,而岳飞背刺四字也讹为“精忠报国”,并且长久以来,以讹传讹,近乎弄假成真,把传说讹为历史……
      这条文化新闻,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某网站新闻频道还专门设立了“你认为查出'岳母刺字'是伪历史重要吗?”的文化PK台,现在请你参与讨论,写一段评论文字,发表自己的看法。(100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完成作文。
      孩提时,我摔倒了
      嚷着要大人抱起我
      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
      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失恋时,我流泪了
      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
      妈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
      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
      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
      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在你眼中,哪些属于生活的常态?这首诗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生活的常态”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以上。作文中,不要透露学校和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