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第七课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梁
    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给加粗字注音。
    血(     )
    (     )
    (     )
    (     )
    红(     )
    落(     )
    (     )
    耗(     )
    薄(     )
    (     )
    异(     )
    桀骜(     )(     )
◎ 201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第七课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干(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攒(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创(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当(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给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戮(     )________戳(     )________
    陨(     )________殒(     )________
    喋(     )________谍(     )________
◎ 201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第七课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辨析易混词并填空。
    爆发 暴发
    (1)山洪_______,给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________。
  • 辨析熟语并填空。
    1.殒身不恤 义无反顾
    (1)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在弹雨中_________的事实,激励着后来者。
    (2)江姐为了革命,在失去丈夫后,_________地接过了丈夫的未竟之业。
    2.惊心动魄 惊魂未定
    (1)经历了那场大地震,人们至今仍_________。
    (2)由于高科技更多地运用到电影制作上,电影屏幕上出现了许多令人_________的场面。
  • 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鲁迅,原名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________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文章的“一、二”两节中,有两处写到“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有一处写到“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但同时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应怎样理解这种矛盾的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六节引用陶潜诗句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点解读。(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