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回眸(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伛(lǚ) (1óu) 勉(xù) (ǒu)
    B.笑(shěn) (qiāng) 然(kuì) (tún)
    C.琼(yàn) (shāng) 烛(bǐng) (Xié)
    D.修(qì) 丝(chāo) 仰(yǎn) 丁(páo)
  • 下列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朝着)   门(关闭)  增(美)    来(旧指女子出嫁)
    B.秉(点燃)   筵(美玉)  然(叹息声)  尔(轻率)
    C.好其令(繁多) 人者(治理) 而幼孩(书写) 故且怠(穷困)
    D.乎舞雩(吹风) 旅(迎)   方(一丈见方) 及(比较)
  • 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传其事为官戒/也吾一日长乎尔
    B.儿成,则可待乎/他日汝当用
    C.之以饥馑/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或知尔,则何以哉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微笑姐”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近20分钟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微笑,像雕像般一动不动,几千万电视观众在电视机前看到了这一赏心悦目的情形。
    B.在当今各地生源大战中,一些学校和教师为一己私利,不顾当地教育发展的需要,目无全牛,把一些优秀学生介绍到了外地的学校。
    C.在20国集团峰会上,七个新兴国家凭着经济上的重大进步鼎足而立,成为构建多边经济新秩序的重要角色。
    D.在智利矿难中,33名智利矿工尽管年龄不一,性格各异,但是他们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两个多月的井下生活。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回眸(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正因为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先进的医疗技术既有可能解除病人的痛苦,也有可能对病症束手无策。
    B.在外国同事看来,中国人的手机似乎永远保持“正在进行时”,即使在开会,有些人也随心所欲地接打电话。
    C.即使成功就在眼前,他都没有慧眼去发现,因为失败沮丧的情绪已经给他的心灵设置了一道屏障。
    D.由于科学家们的不懈研究与实践,一些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逐步被人们发现和推广。
  •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超级细菌其实并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近期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在英、美、印度等国家小规模爆发。
      发表在医学专业杂志《针刺》上的文章指出,这种细菌含有一种罕见酶,它能存在于大肠杆菌的DNA中,从而使其产生广泛的抗药性,其复制能力很强,传播速度快且容易出现基因突变;在现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超级细菌。它几乎可以跨越不同的细菌种类,也就是说可以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菌的DNA线粒体中,在各种细菌中以DNA的结构出现,可以在细菌中自由复制和移动,从而拥有传播和变异的惊人潜能,对除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之外的所有抗生素都有抗药性。研究人员正在确定患者感染的NDM-1病菌的普遍性。研究发现,2009年英国就已经出现了NDM-1感染病例,其中包括一些致死病。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大卫·利弗莫尔表示,大部分的NDM-1感染都与曾前往印度等南亚国家旅行或接受当地治疗的人有关。目前的研究发现,携带NDM-1的大肠杆菌感染,会导致许多病人出现尿路感染和血液中毒。
      目前我国医院内感染前5位的致病菌耐药情况不断恶化,“超级耐药菌”临床分离率日益攀升,“超级细菌”名单越来越长。它们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如绿脓杆菌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阻止青霉素类药物的进入;结核杆菌通过改变体内蛋白质结构阻止抗生素与其结合;更有甚者,有的革兰氏阴性菌可以主动出击,用水解酶水解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这种耐药性既能横向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能纵向遗传给后代。
      关于目前的NDM-1超级病菌,事实上早在2009年香港就发现首宗个案,一名66岁的印度裔男子的尿液样本含有NDM-1的大肠杆菌,但病人已痊愈。目前这种细菌的传播途径还没有最终确定,但病菌的主要源头印度和巴基斯坦均邻近中国,根据当前的传播速度和国际旅行的频繁,不排除NDM-1进入中国内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按照中国目前滥用抗生素的发展态势,新的超级细菌还会陆续出现在未来10-20年内,所有的抗生素对它们都将失去效力。瑞典传染病控制研究所的安德里亚斯·赫迪尼警告说,如果滥用抗生素的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人类很可能重返前抗生素时代。
    1.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因为在各种细菌中以DNA的结构出现,可以在细菌中自由复制和移动,所以NDM-1超级细菌传播能力强且容易出现基因突变。
    B.它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只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没有抗药性。
    C.2009年英国感染“NDM-1超级细菌”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且还有患者死亡的例子。
    D.携带NDM-1的大肠杆菌,通过改变体内蛋白质结构阻止抗生素与其结合,会导致许多病人出现尿路感染和血液中毒。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最初的NDM-1感染都与前往印度等南亚国家旅行或接受当地治疗的人有关。
    B.在我国“超级细菌”名单越来越长,如果滥用抗生素的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那么这种情况还会进一步恶化。
    C.超级细菌的耐药性不仅能遗传给自己的后代,还能在不同的病菌间传递。
    D.事实上,早在2009年,中国内地就有可能出现了NDM-1病菌。
    3.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虽然目前尚未有研究结果可以确定患者感染的NDM-1病菌的普遍性,但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其具有跨越不同的细菌种类传播的能力。
    B.不同的超级细菌对抗抗生素的种类和方式各不相同。
    C.发生在香港的病例表明感染超级病菌的患者,如果得到及时的、正确的治疗,完全可以治愈。
    D.正是人类使用了抗生素才导致了“超级细菌”的产生和肆虐,如不加以遏制,人类将无抗生素可用。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之,曰:“公辅才也。”——奇:奇妙
    B.以章献于寒微——起: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怀政——诛: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李迪字复古,先赵郡人/祈祷非迪所宜,毋令往
    B.发兵捕,久不得/周怀政诛,帝怒甚
    C.时频岁蝗旱,问何济/迪请发内藏库佐国用
    D.陛下有几子,欲为此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至于此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 迪 贤 相 也 方 仁 宗 初 立 章 献 临 朝 颇 挟 其 才 将 有 专 制 之 患 迪 正 色 危 言 能 使 宦 官 近 习 不  敢 窥 觎 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 章 献 亦 全 令 名 古 人 所 谓 社 稷 臣 于 斯 见 之。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
    韵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回眸(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借书满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项脊轩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已经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竞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中学研究型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保护生态环境之意。
    树是水土的卫士,让它绿化大地山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在“设计理念”“住宅特点”下的方框内填写恰当的词语。(每空不超过5个字)
      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按照上述理念进行设计,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完成作文。
      孩提时,我摔倒了嚷着要大人抱起我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失恋时,我流泪了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妈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在你眼中,哪些属于生活的常态?这首诗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生活的常态”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以上。作文中不要透露学校和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