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度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没有错的一项
    [     ]
    A.息(qī)  (jiá) 妄自薄(fěi) 竹难书(qìng)
    B.宁(wǔ)  予(jǐ) 疾风草(jìn) 花生(bāo)
    C.饿(piǎo) (chǔn) 羽而归(shā) 古不变(gèng)
    D.感(kǎi)  舟(biǎn)  酒阑灯(xiè) 罗布(pō)
  • 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沧桑 消谴 无耻澜言 风驰电掣
    B.沉缅 遐想 厉兵秣马 声名狼籍
    C.沏茶 家具 泫然泪下 震耳欲聋
    D.唠嗑 掂念 幅员辽阔 乡土情节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群老人能在退休后老有所乐,始作俑者是居委会林大妈,是她创办了这个俱乐部。
    B.经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耐心启发,他终于幡然悔悟,茅塞顿开,找的了解题思路。
    C.真有意思,小赵一进会议室,我们这些参加质量分析会的代表都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D.苏轼是一位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的文人,这一点让许多后来人无法望其项背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这部影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杭州目前已经明确表示,要在5月份推出的楼盘不到20个,与去年同期的36个相比减少了近一半,之前业界一度十分期待的“红5月”极有可能成为楼市的“静默期”。
    C.我们相信,中美双方只要把握大局,抓住机遇,加强交往与合作,注重沟通与协调,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两国关系就能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D.中国对于百科全书是舶来品,从倡导编纂中国自己的百科全书到第一版的横空出世,再到第二版的与时俱进,前后历时30载。
  • 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舞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麋鹿
    C.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而
    D.孔子郯子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     ]
    A.其闻道故先乎吾    
    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
    C.师道之不传久矣
    D.其下圣人亦远矣
◎ 2011-2012学年度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德国诗人席勒有篇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把世界领去!”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宙斯问诗人:“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诗人说:“我在你身边,________________”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
    ②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
    ③竟然忘记了凡尘
    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
    A.②④①③
    B.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小分子功能饮水对人体健康的三点主要作用,每点不超过10个字。
      小分子功能饮水是指普通饮水经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使水的性质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使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得到调节。功能水之所以能全面促进人体健康,其奥秘就在于它的水分子团小(5-7个水分子),重氢含量少,并含有多种有益于生命的元素及其含水络合离子群。在普通饮水中,重氢含量多,水分子团大(10-13个);而功能水重氢含量少、水分子团小,其活性大、渗透力强、溶解性好,有利于各种营养素的吸收、运送和利用。功能水中含有的多种元素及其含水络合离子群,在人体生化反应过程中起催化激活作用,有的直接成为生物酶的活化中心,有的影响DNA的合成、复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依照课文原句写几个排比句,写出故乡的特点。
      原句: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仿句:但是,我的故乡却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学校里,有时候一声适时的提示,一句温馨的话语,可以给人送来浓浓的暖意,让校园变得更加和谐。学校现在开展校园广播“温馨提示语”征集活动,在起床、晨读、午餐、放学等时段用富有学生特色的话语,配上动听的音乐播放,让校园时时充满关爱和温情。
      请任选两个时段各拟一句温馨提示语。注意亲切生动,符合时段特点和校园环境氛围。
      起床 晨读 午餐 放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经典?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定义的是说明天、地、人常理的书叫“经”。所谓“经”就是既永恒不变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所谓“经典”,就是承载这种道理和训导的各种典籍。文学经典就是承载文学既永恒不变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的各类文学典籍。
      2005年5月底,在“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国际学术会议”上,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文学经典”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樊星和王化学从普遍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经典”是承载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典籍,因而具有“超时空性”和“永恒性”。蓝棣之认为经典作品“要有长久甚至永恒的生命力,要经得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和阐释”。童庆炳提出经典的普遍性在于“写出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就是说,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之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笔者认为,判断一部作品算不算文学经典,应该考虑以下标准:恒久流传;艺术价值;具有巨大的多向阐释的空间。
      首先,是恒久流传。能不能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众多读者所普遍接受,这是判断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比如《唐诗三百首》,不仅仅在当时广泛流行,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也是200多年来流行最广的一部唐诗选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是对《唐诗三百首》广受各朝各代读者欢迎的一个最形象的说法。再比如《三国演义》,一经问世就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仅仅在明代,《三国演义》便有多种刻本在民间流行,并且被广泛改编成戏曲和说唱文艺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唐吉可德》出版后,上至王宫,下至市井,男女老幼争相传阅,由此可见这部小说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综上所述,能不能为各时代众多读者所普遍接受,这是衡量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文学经典的一个最显著也是最根本的标准。
      其次,深刻的艺术价值。这是一部作品之所以能成为文学经典的根本所在,能不能塑造典型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典型,有没有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的故事,是不是在作品中描绘出了某些涉及人性的东西,这些都是艺术价值的构成因素。一部《红楼梦》,塑造了数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其中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典型的就有二三十个,这决定了《红楼梦》文学经典的地位。
      第三,具有巨大的多向阐释空间。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否丰富而多义,是能否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发和教益,这对文学经典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一部文字作品的内蕴极为丰富,哲理极为深刻,可供挖掘的内容较多,具有较大的多向阐释的空间,这样的作品就可以被建构为经典。比如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都能从《哈姆雷特》这部名剧中获得各自不同的收获,这是《哈姆雷特》魅力永存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经典进行各个层面的解读,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这是文学经典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标准。(选自《时代文学2010年第6期,有删节》)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经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经典就是承载文学既永恒不变又至高无上道理和不可磨灭训导的各类文学典籍。
    B.文学经典写出人的情感,而且这些情感要能做到于动物在情感方面容易引起共鸣。
    C.文学经典要有长久甚至永恒的生命力,能够经得起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和阐释。
    D.文学经典的普遍性特点反应在作品能写出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三百首》广受各朝各代读者欢迎,甚至达到“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程度说明文学经典是恒久流传的。
    B.塑造典型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典型,这是一部作品成为文学经典的重要因素,扣人心弦又引人深思的故事也是文学经典具备的。
    C.《三国演义》被广泛改编成戏曲和说唱文艺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的事实证明文学经典是为各个时代众多读者所接受的。
    D.《唐吉可德》出版后,上至王宫,下至市井,男女老幼争相传阅,之所以受到如此欢迎,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鼓励阅读。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哈姆雷特》这部作品本身独特,使读者产生幻觉。 B.衡量一部文学经典的一个最显著也是最根本的标准是各个时代的众多读者都能普遍接受它,肯定它。 C.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否丰富而多义,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发和教益,这是文学经典建构过程中的唯一要素。
    D.作者在创作时就想到要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让读者从不同角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各个层面的解读。
  • 教材文句探究。
      你对吊灯作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
    “你对吊灯作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度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注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注: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1.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加粗字意义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而乐之
    B.安所得酒乎
    C.四寂寥
    D.道士
    2.下列加粗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适有孤鹤,横江
    B.玄裳缟衣
    C.掠予舟而西
    D.羽衣蹁跹
    3.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歌相答——一边走一边唱,互相酬答
    B.凛乎其不可留也——感到害怕,不敢停留
    C.如此良夜何——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D.听其所止而休焉——随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4.比较《赤壁赋》,下列对于《后赤壁赋》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赋前篇写秋景,后篇写冬景;前篇多有议论,写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后篇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正如前人评论的那样:“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
    B.文章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如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C.文章写梦见道士,羽衣翩跹,这是一语双关,暗指道士为孤鹤所化。这是作者儒家思想的反映,作者有此幻想又觉其虚无,反映了他在出世和人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D.全文只400多字,从开始商量如何游赤壁,到登山、泛舟、记梦,一一写来,情景毕现。
  • 翻译下面两个课内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下面问题。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②飞球:杨树籽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劝学》)
    (3)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师说》)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 阅读下边的文字,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沉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