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梯    熟    崖勒马    外之音
    B.按    税    刚毅木    方凿圆
    C.静    猴    天盖地    所向披
    D.洁    纳    兔三窟    揉造作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辍学    既便    耳濡目染    不孚众望
    B.海涵    连锁    截长补短    美轮美奂
    C.切身    特聘    专程谒见    义气相投
    D.申说    回馈    禁止赌搏    征稿启事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_______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我_______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_______那是音乐、绘画_______书籍。
    A.迷醉  不止  不管  还是  
    B.陶醉  不只  不管  还是
    C.迷醉  不只  如果  或者  
    D.陶醉  不止  如果  或者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该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B.随着贝克特等人的先后逝世,荒诞戏剧作为一个流派也渐渐偃旗息鼓了,但其创作成就和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
    C.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了12年之久。
    D.“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B.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多于具体互惠措施的落实。 C.经过不懈的努力,国家图书馆在搜集、加工、存储、提供古典文献方面,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藏用并重的格局。
    D.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以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 2005年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崔杼之子,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王予之朱方。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取材于《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②忮(zhì):嫉妒、侵害。
    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杼之——相:辅佐
    B.崔杼之子——:挑拔
    C.景公与陈无宇……封——诛:杀掉
    D.始而相,久而相信——与:结交
    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庄公死,立景公——欲穷千里目,上一层楼
    B.得庆封,负斧质——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有哉
    C.后世为法程——夫夷近,则游者众
    D.其始助,后必相恶——路见不平,拔刀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得庆封,负之斧质  
    B.齐人以为让(鲁)
    C.(卢满嫳)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  
    D.(庆封)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
    ①吾已诛之矣  
    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
    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_____________。
    ③李贺《李凭箜篌引》;_____________,李凭中国弹箜篌。_____________,芙蓉泣露香兰笑。
    ④姜夔《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戏剧与戏曲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时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芬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取材于周华斌《什么是戏曲》)
    1.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
    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
    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
    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
    2.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B.布莱希特体系。
    C.梅兰芳体系。  
    D.写意体系。
    3.填空。
      戏曲与百戏相比,增加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保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5年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
    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裸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3个备选的句子分别填入方括号(只填序号),使下面这段景物描写语意连贯,画面完整。
      到了德胜桥。[   ],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   ],几只白鹭,静静立在绿荷丛中,幽美而残忍的,等候着劫夺来往的小鱼。北岸上一片绿瓦高阁,清摄政王的府邸,依旧存着天潢贵胄的尊严气象。[   ],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割的绿浪,香柔柔的震荡着诗意。就是盲人也可以用嗅觉感到那荷塘的甜美,有眼的由不得要停住脚瞻览一回。
    ①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
    ②西边一湾绿水,缓缓从净业湖向东流来
    ③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
  •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两个带有“半”字的常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
      “半”字是一个很普通的字,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半”字的巧妙运用,却可以表达出诸多理趣。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在提醒人们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又如,________________意在,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在,以上这些话,借助“半”字,生动地道出了耐人寻味的生活体验或人生感悟。
  •   在下面一段话后续写。要求:①先用一句话拟写出一种你自己不认同的看法,②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充分的理由,③不超过100字。
      据报道,某位以独特的“搞笑”风格塑造了众多小人物的著名影星,被某大学聘为教授。对于他能否胜任,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说‘安’”为题作文。
      “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