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证 伏 甲 怙恶不
    B.酒 畏 寒问暖
    C.夫之勇
    D.不 之以恒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殄灭 蛰伏 口讷 声名鸣起
    B.伸宫 尺牍 佝偻 竭泽而鱼
    C.发轫 惶悚 凑和 恣意妄为
    D.松弛 亲睐 岑寂 义愤填磨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_________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2)“保下钓鱼岛”网站遭受烈客垄士,_________仍在修复当中
    (3)帕舍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_________病。
    A.馈赠 目前 该
    B.捐赠 目前 该
    C.馈赠 目前 本
    D.捐增 目前 本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教师口语》是为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活增的专业课程。”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力,他就以权力柜诱。
    D.这种日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显著特点。
◎ 2006年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最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栏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物发光的奥秘
      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人们发现,不同的生物会发出不同绿色的光来,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一种很暗淡的红光,组生物一般都会发生淡淡的蓝光或浅绿光,某些昆虫会发出黄光。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两类:一类是被动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光,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目前还是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就像涂有荧光物质的材料经强光照射后再置于黑暗中发光那样;另一类是主动发光,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较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光是一种能量,生动发光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很度地粟节省能量,因此主动发光必定是主动受光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
      1885年,社堡伊斯在实验室里提取出萤火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晦,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后来,科学家们又得到了荧光素酶的基因。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它全看清楚了。我们知道,化学发光的物质有两种能态,即基态和激发态,前者能级任而后者能级很高。一般地说,在激发态时分子有很高并且不稳定的能量,它们很容易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诚,当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时,我们就看到了生物发光,如果我们企图使一个物体发光,我们只需要的它足够的能量使它从基态变成激发态就行了?但生物要发光则需要体内的醉来参与,溶是一种催化剂,并且是高效率的催化剂。它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给发光物质提供能量,且能保证消耗的能量尽量少而发光强度尽可能高。在萤火虫体内,ATP(三清腺酸苷)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荧光素而发光负化反应,每分解一个ATP氧化一个荧光素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从而发出光来。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的生物发光机制是这种模式。不适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荧光素则换成了光蛋白,如常见发光水母的绿荧光蛋白,这些绿荧光蛋白与钙或铁离子结合发生反应从而发出光来。
    1.根据文意,下列对“生物发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生物发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的被动发光,一类是具有意义的主动发光
    B.生物发光指的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时因能量释放而形成的一种发光现象。
    C.生物发光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
    D.生物发光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也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植物吸收的光部分未参与光合作用,因此有些植物只能发出暗淡的红光。
    B.因为杜堡伊斯找到荧光素酶的基因,才使得萤火虫的反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
    C.科学家在分析物质的化学发光原理时,一般认为在激发态时分子横亘容易释放很高且不稳定的能量然后重新回到基态。
    D.被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基态,主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激发态。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一个ATP和一个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萤火虫体内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
    B.生物之所以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体内拥有荧光素或光蛋白。
    C.生物发光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生物体内的酶越多,发出的光越强。反之亦然。
    D.荧火虫发光原理的揭示,为人类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光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醉书斋记

      于堂左岔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是也。条几二,一称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莆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只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痫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页,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迷见。客伺久,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一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
      他日忽自悔,诺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放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意于红裙郭?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敝帽子。②刘伶新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取。——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怪僻,
    D.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获取。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族,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潜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鲜红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组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囚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成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颜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竹床一,垒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铜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思余于书,诚不异怜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6年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1)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
    (2)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料得年年肠断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秋光里的黄金树
      这里就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1.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①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地上的狮、虎”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
      天鹅在水中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所有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而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就不是这样,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
    答:地上的狮、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概括下面一项研究的结论。(不超过35个字)
      对哥斯达黎加4 000余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一半人具有让“咖啡因”在体内停留的遗传特点,被认为是“'咖啡因'代谢缓慢者”。这些人喝咖啡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作。另一半人则有相反的遗传特点,这种特点使他们的身体能迅速对“咖啡因”进行代谢,喝咖啡反倒能帮助他们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一位参与研究的人说,此项发现能解释为什么早先那些检验“咖啡因”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给“写得好”加上一定的上下文,使它分别符合下面的表达要求。(可以只有上文或下文,字数不限)
    例:表达的是“赞扬”:文章有气势,有文采,写得好!
    (1)表达的是“嘲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的是“威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示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