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回眸(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回(móu)    鼓(pí) (góng) 划(bò) (jiōng)
    B.兰(liǎo)    浦(lǐ) (diàn) (mián) 西(shì)
    C.频(fán)   (qì)  临(bīn) 鸪(zhè) (zhú)
    D.尔(shū)  (móu) (cháng)  (tán) (xùn)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花钿 驰援 万户侯 明察秋毫 急风劲草
    B.迤逦 规矩 流线形 歪风邪气 通宵达旦
    C.潺湲 催眠 及时雨 寸草春辉 防患未然
    D.江皋 签订 护身符 屈指可数 语无伦次
  • 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学校的自来水龙头在哗哗地流水,你视而不见,行若无事,像话吗?
    B.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C.一介农民,敢在一国总理面前毫无顾虑地发表管窥之见,被温家宝总理称为“没有想到”。
    D.这位拳击手得了冠军后洋洋自得,以为今后再也没人能与他分庭抗礼了。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目前,人造关节所用的材料不外乎金属和塑料两大类。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所以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性能必须高度稳定。
    D.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回眸(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三口之家,他们又可抽象概括为包括“你、我、他”的全人类,_________,体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会徽图案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_________。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__________。尤为巧妙的是,书法的“世”字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字交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_________。
    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②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③蕴含着中国人民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
    ④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民族精神
    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的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和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幅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却是必须记住的。(选自《传统文化导论》)
    1.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B.“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强调人们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
    C.“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
    D.“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2.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和蒙蔽。
    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
    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 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
    3.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表达相同的含义。 B.作者认为,宋朝时候“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儒学在时代变迁中的新发展。 C.作者认为,“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D.作者认为,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部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遏,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集——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艰难:艰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权贵有嫌出位/ 既其出,则或咎欲出者
    B.放纵诗酒/ 今其智反不能及
    C.鸡林国行贾售其国相/ 今是溪独见辱
    D.刘宾客齐名/ 无乃仆私心刺谬乎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回眸(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写下列名句。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3)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4)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5)______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自居易《长恨歌》)
    (6)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流沙掩埋,当年筑城用过的石头也已经风化为红尘,只有在沙丘之间暴露出的板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校开展“名著导读·我喜爱的作品”活动,三位同学交流了各自的看法。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丙同学的发言补写完整。
      甲同学说:我喜欢有丰富知识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乙同学说:我喜欢有深刻思想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说:我喜欢有审美情趣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人《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______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和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