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五单元自测题(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之蚩蚩(méng) 泰(pǐ) 踟蹰(chíchú) (shèn)
    B.纤素手(xiān) 自古今(jì) 胜负之(shù) 体(shāo)
    C.脉不得语(mò) 期(qiān) (yú) (nà)
    D.何时可(chuō) 霜露(pù) 徨(páng) 长歌哭(dāng)
  • 下面各句加粗词的意义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自以为得其实
    D.及凯旋而纳之
  • 下面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下面各句加粗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沛公欲关中
    B.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C.梁君臣之首。
    D.虽大风浪不能也。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五单元自测题(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
    B.《诗经》六艺是指体裁的三种分类:“风”、“雅”、“颂”和三种艺术手法:赋、比、兴。“风”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歌; “颂”是宫廷舞曲。赋者,敷陈其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C.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它打破了《诗经》四言诗的格式,句子增长,适于表达更复杂的思想感情。
    D.古体诗又叫古风,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比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形成于唐代,包括律诗和绝句这两种诗体。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2)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山居秋暝》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赠汪伦》中高唱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柳永在《雨霖铃》中吟咏出“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的伤感;而苏轼则在《水调歌头》中感悟出“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哲理。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六国论(节选)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秦(   )
    (2)无虚岁(  )
    (3)向使(  )
    (4)秦无异也(  )
    2.翻译两文中的句子。
    (1)彼秦者将何为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辙以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4.李桢认为六国与秦国相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
    5.李桢以“未必不复增一秦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他以为六国“视秦无异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他观点的局限性是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租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謇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 “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方技传》,有删节)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竞:拷问,死于狱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尉黄琬——辟:征召
    B.应便拔针,病亦行——差:减轻
    C.事攻治,可延岁月——恒:经常
    D.若其虚诈,便送之——收:逮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病在肠中,便断肠湔洗——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
    B.辞妻病,数乞期不反——小人养吾病,欲自重
    C.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破取——佗久远家思归,
    D.佗以为人盛怒则差——若虚诈,便收送之
    3.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一组是(     )
    A.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B.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佗针鬲,随手而差
    C.语其节度,舍去辄愈——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D.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医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收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拷打而死。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加粗的句子断句。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五单元自测题(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沉睡的谷粒醒来
    舒婷
      ①才是初秋,明净的上午刚过,薄云轻掩过来,姚江上那些烁金喧嚣的浪花即刻柔和下来,轻起悄落,一平一仄都是讳莫如深的余姚口音。
      ②就在苇花萋萋的姚江古渡口,在绿茵匝地的老银杏树下,在泥土与蛐蛐、酢浆草的直接参与中,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为天然背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
      ③孩子们坐在自带的小椅或短凳上,光亮的眼睛充满期待。他们中间陆续走出一个男生或女生,伸一下舌头耸了耸肩,跃上草坡,朗诵本土或外省诗人的作品,有几首诗就在语文课本里。目力所及之处,是著名的四明山风景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现在,祥和的斜阳正在那条古老的“唐诗之路”(即从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上描金绘红。李白、刘长卿、皮日休的浅吟曼哦,穿过千年岁月依然锋芒遒劲。只有孩子们最稚嫩最真实的声音能与之相对应,而我不能,也不敢。
      ④浙东腹地这个叫余姚的小城市,从前是,现在是,将来更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就像梁启超写的:“余姚以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生斯邦者,闻其风,汲其流,得其一绪则足以卓然自树立。”余姚的名贤不胜枚举,有“余姚人物甲天下”一说。像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严子陵这批历史巨星,我虽然无缘谋面,可是我毕竟因此结识了当地一群可携手可促膝可同舟可借钱的“生斯邦者”为温热朋友,也是尘世中的福气啊。
      ⑤一位幼儿园老师正朗诵我的旧作《致橡树》。每逢这个时候,我总是很不自在,喝水、东张西望、频频挪动竹椅。忽然听见吱呀一声,我赶紧低头寻找,难道有什么古陶或骨器被我无意蹭了出来?可惜不是。
      ⑥因为,脚下野草丛生的泥层非同小可,如果一直深挖下去,就可以看到四层相叠的文化层,最下面两层是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层,距今约六七千年呢。1973年本地农民的一锹下去,无意间开启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把我们老祖宗的家底给刨出来了。数以千计的出土文物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沉睡了7000年的稻谷,尽管它们接触空气后,顷刻就从金黄色氧化成灰黑。可是它让我对人类原始文化的启蒙期所具有的高度膜拜不已。
      ⑦一向以来,我们总以为每天相依为命的米饭是拜印度人所赐。全世界原本都相信亚洲水稻的原产地在印度,而印度最早的稻谷发现于中部的卢塔尔。经测定,它的时代为公元前1700年,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还晚了3000年。
      ⑧临水而居的河姆渡人,在7000年前就懂得栽培水稻,以榫卯技术筑建木屋,研磨骨片骨针,烧制陶甑陶壶,驯养牛、猪、狗。于是,太阳落山后,头颅硕大、前额圆满、颧骨外突、下颌粗犷的河姆渡男女,在火边绘陶缝衣奶幼儿,大碗吃饭大块烤肉,用“双乌朝阳”的象牙蝶形雕器盛酒祭祀。猪叫着,狗跳着,牛踩着自己的影子转悠。酒至酣时,动人的骨哨吹起来了,手舞足蹈跳起来了,当神秘的满月引发野性的长嗷,也许这就是最本真、最朴素的诗歌朗诵,仍然在河之洲,这一片远古荒凉的苇岸上。
      ⑨一位汉子被热烈的掌声推到高坡上,他要用余姚土话朗诵《致橡树》。我完全听不懂他的朗诵,却能感觉余姚方言的抑扬顿挫。小符在一旁替我如此翻译:“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打招呼/你吃饭了么?……你如果挑一百斤/我至少帮你挑五十斤!”连我自己都笑得前仰后合。余姚版的《致橡树》受到的欢迎程度是此次朗诵会的高潮,只是,它的版权并不属于我。
      ⑩我们还要去丹山赤水:伸展双臂撑开逼仄峡谷,手掌会因此殷红么?赤水桥上临影,人人将面如桃花么?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心里装着几颗不朽的金黄谷粒。(文章有删改)
    1.联系全文,分析题目“沉睡的谷粒醒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写了什么内容?这一内容说明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先后两次写朗读《致橡树》给作者的不同感受,这样写很有深意。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样写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②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③这雨丝,是溪头的越女刚刚从碧水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是柯灵先生为《台湾散文选》作序时引用的一段话:
      他玄想中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应该有木箫的甜味,釜形大铜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虹一样的光谱,而明灭闪烁于字里行间的,应该有一种奇幻的光。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当他的思想与文字相遇,如撒盐于烛,会喷出七彩的火花。”
      请你将这段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8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写一句结论性的话。要求:用语简洁、连贯。
      有一种诗人是痛苦的夜莺,喉咙里没有血丝便不会歌唱;有一种诗人是英勇的号手,用力时连肺腔里都拖带着血丝;有一种诗人是动情的歌者,即使唱的是欢乐之歌,心脏里也澎湃着滚烫的血液。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提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所感,有所发,比如:过去的生活、童年的经历、读书的日子中发生过的事,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