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2009学年人教版河北省保定市宝新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cén)寂 相形见(zhuō) (sì)候 (jǐ)角之势
    B.口(jué) 自惭形(huì)  (xué) (héng)无礼
    C.悲(mǐn) (zhuì)不安 (tǎn)护 (xuǎn)赫一时
    D.神(kān) (jǐng)在喉 (lìn) (mí)之音
  •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有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豢养 渲泄 从善如流 不绝如缕
    B.阜盛 亵渎 委屈求全 形影相吊
    C.蜉蝣 窈窕 沧海一栗 如泣如诉
    D.幽壑 扈从 草行露宿 经年累月
  • 下列各项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 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 .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 .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 2008-2009学年人教版河北省保定市宝新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_______________。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 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 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 “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 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 审美感受。
    C.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一种美学境界,古人的 咏雁诗不乏其例。
    2.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3.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     )
    A.①托物言志 ②借景抒情 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B.①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②“景中情”和“情中景” ③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C.①景中情 ②情中景 ③情景互生
    D.①景中情和情中景 ②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③情景互生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转为宗正、大鸿胪。延嘉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埽(“埽”通“扫”),以待刘公,不可得止。”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孙焉——家:安家、居住
    B.乃轻服遁归——轻服:穿便装
    C.勤苦父老——勤苦:使……辛苦
    D.以老病卒于家——老病:老毛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整顿洒埽,待刘公     ②皆美于徐公
    B.①以仁惠民所爱       ②草木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C.①顷,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 ②久,目似瞑
    D.①时人称长者        ②如土石何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现刘宠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①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②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③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④清约省素,家无货积
    ⑤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⑥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8-2009学年人教版河北省保定市宝新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赵氏孤儿》。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伫立西湖畔
    傅德岷
      伫立西湖畔,我的心如四月的春花一样开放。西湖,我仰慕已久的胜地,经一场春雨的洗涤,变得更加妩媚多姿了!你看,青峰环绕,绿水盈盈;栖霞岭上云蒸雾绕,深邃缥缈;湖面波光粼粼,仿佛万千鱼儿在追逐嬉戏;湖堤绿树咸行,柳丝拂水,桃花朵朵,艳若红霞。正是苏东坡所描述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漫步湖岸,游人如织。红男绿女,扶幼携老,纷纷穿梭于苏堤、白堤、断桥之间,忙不迭地拍照、留影,把美好的时刻定格在镜头里。可惜湖畔松柏丛中的秋瑾塑像前,瞻仰者却寥寥。我望着束装仗剑的鉴湖女侠,不免想起她悲壮的人生。试想当年一个弱女子竟肩负天下兴亡,冲破封建牢笼,东渡日本,寻求革命,宣传妇女解放,组织光复军,准备浙皖起义……后虽不幸被捕,仍不屈不挠,英勇壮烈。她牺牲前给学生徐小淑的《绝命词》中写道:“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拜伦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别求,风潮取彼头颅……”寥寥数语正气凛然,表达了她“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宏愿。如此女中英杰,中国能有几人?如今塑像前凄清冷落,人们几乎把她忘却了。是愚耶,还是悲耶?我的心不免泛起一丝沉重。
      伫立西湖畔,友人潘杰轻轻拉拉我,说:“看看岳王坟吧!”于是,我们沿着湖边的围墙,前行数百米,登上层层石阶,到了岳王陵园。只见岳飞高坐正中,头戴金盔,披挂金甲,身穿紫袍,手按宝剑,端庄巍然。塑像上方是岳飞草书的“还我河山”的巨匾;正门重檐中间高挂叶剑英元帅“心昭天日”的题词;两侧还站着岳云、张宪两位少年将军的塑像,这不禁使人想起岳飞一家浴血沙场、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光复河山的壮志豪情,以及他们遭奸人陷害的人生悲剧。墓门右侧跪着的秦桧夫妇、万俟 等一帮奸贼,这些出卖民族利益、陷害忠良的丑类,只能遭到世世代代的千人唾、万人骂。我正默想深思,友人告诉我:“岳王坟是新建的。‘文革’中‘四人帮’认为金人是少数民族,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岳王坟被毁!”这是多么可悲的反历史主义的逻辑!照此说来,历史上一切汉奸、卖国贼岂不都成了“民族团结”的功臣?哪里还有抗敌与投降,爱国与卖国的忠奸之分?如今,岳王坟的旧观虽然已经恢复,但更需要恢复的是我们民族的良知啊!
      从岳王墓园出来,我们折回湖心亭上。此亭位于中山公园与三潭印月之间的一个小岛上。湖光波影,小岛犹如一朵湖面莲花,而亭就是花心之蕊。我们休憩在石桌旁,品茗赏花。潘杰在80年代中期曾创办杭州初阳台文学创作园,扶持文学新人。我们不免谈起文学来。我说:“西湖地灵人杰,前有白居易、苏东坡,后有秋瑾、鲁迅,其实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英雄,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接着,我向他介绍了我家乡蜀州人王国英,他曾在杭州为官,后在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戍守宁波府,与英军义律主力激战,坚守孤城,不幸被俘,拒降骂贼,被英军挖眼、割舌、削指、砍头,表现了中华儿女忠贞不屈、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潘杰点点头, 然后惋惜地说:“好些作家对这些不感兴趣了,热衷的是追星、抓黄、搞刺激……审美情趣的堕落是文学的悲哀啊!”
      我不禁哑然。眼前尽管是一泓碧水、径曲绿迷、桥回红簇、柳岸莺声的绮丽景色,我的心却平添了几分忧虑。人们啊,当你们沉迷于西湖的湖光山色之时,千万别忘了那些用鲜血浸染和捍卫这“美哉斯土”的人们!因为只有牢记历史,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而西湖也才会更加灼目光辉!
      伫立西湖畔,我的思绪如同翻飞柳絮,霞岭白云,飘飘渺渺,漫长悠远……(选自《散文选刊》2000年第4期)
    1.文章开头两段写西湖绚丽的美景和游人在苏堤、白堤、断桥等著名景点拍照留影,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站在岳王坟前,发出了沉重的慨叹,从原文中找出慨叹的句子,并分析作者慨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五段中为什么说“我不禁哑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伫立西湖畔”,发现了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试细读全文,用一句话归纳出来。(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句子。
    溪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
    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
    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
    是你欢快的旋律。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批示的禁令。
    (1)地方法院究竟允许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上面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可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文后题目。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