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0月新人教版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打(hāng) (jī)首 (bù) (nài)不住
    B.(pǒ)脚 (zhà) (jié) 未雨绸(móu)
    C.(shàn)养 (xuàn)涡 (chèng)心 (jī)角之势
    D.(hǒng)弄 (hèng)祸 (zhēn) (qiǎo)无声息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吓(dòng) 闻(fěi) 鱿鱼(yóu) 张牙舞(zhǎo)
    B.媚(xiàn) 言(zhēn) 脖子(qiǎ) 颜欢笑(qiǎng)
    C.吝(qiān) 害(qiāng) 尾炎(lán) 角之势(jǐ)
    D.跷(qī) 首(hàn) 长国(qiú) 奴颜膝(bèi)
  •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我们的明星真的活在真空里么?今年央视春晚开场是众星诵高铁,殷桃穿“高姐”制服,韩庚、董洁、周冬雨等走下高铁唱啊跳。老艺术家阎肃拔高声的那句“都到家了吗?”现在思来,震聋发聩。
    B.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只有图书市场却没有文学界,这样的观点或许过于武断,但面对着秘史、耍酷文学的喧嚣,厚重原创作品的凋零,文学式微的呼喊已然绵亘多年。
    C.“直通现场”是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夏翼和主持人搭档,负责评论各类新闻事件。因为言辞犀利,点评泼辣,时常针贬时弊,所以节目在当地收视率不错,个人也比较有名气。
    D.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19日通过媒体向公众致谦,并承认展品被盗案和瓷器损坏等事件,暴露了平时管理工作的缺陷、漏洞和不到位。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灾难性地震发生后,虽然东京陷入交通瘫痪,通讯不畅,但人员的避难和疏散过程并未造成伤亡和明显混乱。
    B.美国前总统布什称本·拉丹被击毙是“重大成就”。前总统克林顿也说,本·拉丹的死对全世界渴望和平、自由和合作的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时刻。
    C.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常接近,决赛时往往只差一分,甚至两分。
    D.在以低碳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
◎ 2011年10月新人教版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把下面带序号的语句组合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人之为人,在于人有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还能够用行动来实现思想。
    ①从现象中看出本质
    ②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③有思想的人能够从事物的个性中看出共性
    ④人不但有思想
    ⑤用文字来记录思想
  •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下旬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请根据下列统计数据用一句话概括主要食品的价格变动状况,要求不出现具体数据,字数控制25字内。
      粮食方面有涨有落,大米和豆制品当期价格持稳,富强粉小涨0.4%,标准粉下滑0.3%,食用油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仅大豆油略涨0.1%。
      畜禽肉类价格普遍小幅上涨,猪肉当期涨幅0.2%,牛羊肉价格也分别上涨0.4%和0.1%,白条鸡价格下跌0.1%,鸡蛋当期价格微升0.1%。
      水产品价格有所上扬,活鲤鱼当期下跌1.7%,活草鱼和带鱼分别上涨0.7%和0.6%。
      蔬菜价格仍然普遍下跌,虽然没有跌幅超过一成的品种,但豆角和油菜价格当期跌幅都超过7%。水果价格依然走势分化,苹果续跌0.3%,而香蕉涨幅达到2.3%,连续第五期领涨,较年初涨幅已经超过五成。
      巴氏牛奶和利乐枕奶的价格当期均下跌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情境,在下面这段文字的两处划线的部分分别补写相关的内容、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撞到你了。”盲人一想,对呀!
      故事告诉我们,(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官场小说”发展迅猛,影响也日渐扩大,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所谓“官场小说”并非是“文学题材”的一种“命名”,而主要是“文学销售”方面的一个“分类”,现在被称为“官场文学”的作品,大致是由“反腐”题材作品脱胎而来,以所谓“官场”为舞台、官员为主角,描写当下干部体制的矛盾与领导层面的生存状态,既以编织生活化故事为主,又带有相当的纪实性成分,就反映生活、认知现实而言,这类作品也确有一定的作用与意义。
      但从实际情况看,现在“官场小说”之所以受欢迎,乃至畅销不衰,却是切合了一种更实用或更功利的需要。因为几千年来“官本位”意识的深刻影响,也因为公务员成为求职中的热门,一些人把“官场小说”当成了求职的“指南”与工作的“宝典”。有的网站的读书频道就投其所好,将部分“官场小说”包装成“官场中人必读的十二本书”,其中有“入仕必读书”,有“晋升必读书”,有“守位必读书”,有“洁身必读书”等,这种对位分类与对应推荐,意在提供更好的“服务”,但这与文学无关。
      公务员队伍的体制化,既已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构成,当然就是直面现实的文学创作应予表现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这样一种含带了相当的独有特色的性情与国情,正为现实主义写作提供了丰沛的素材与鲜活的内容。但目下的所谓“官场小说”领域,却是泥沙俱下,十分芜杂,一些比较流行的“官场小说”,大多没有走出摹写现实的窠臼,只满足于编造浅显的故事,制造热闹的情节,没有写出事象背后的生活肌理,尤其是不同人物的鲜明性情。至于反思意识、批判精神等,更是微乎其微,难觅其踪。便这样的作品放在文学的层面上加以考量,当属可写可不写、可看可不看;正因为不太值得评论和不大经得起评论,有关“官场小说”的评论,明显地缺失和缺席,与其销售和阅读的热门构成了较大反差。
      但最近有两部这一类的新作,倒是富有新意,委实值得关注,它们是王晓方的《公务员笔记》,王跃文的《苍黄》。这两部作品描写了贪官与“清官”,涉及了腐败与“反腐”,但其主旨并不在这里,而是独辟蹊径地把镜头对准身处夹缝中的中层干部或底层公务员,写他们步入“官场”的种种不易与身居“官场”的种种尴尬。由人在“庙堂”的种种无奈,作品写出了人与环境、人与体制的深层矛盾;由基层干部的个人命运与内心焦虑,作品又在揭示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时叩问了人情、人性,这样的作品,从所谓“官场”入手,超越了“官场”本身,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与相当的文学意义。
      概而言之,“官场小说”作为一种写作倾向,目前还多是一种与社会热点相对应的“文化”,它虽然拥有相当多的读者受众,但只有充足的“文化气场”,缺乏应有的“文学气韵”,作为直面现实的文学写作,要达到现实主义艺术的已有深度与高度,当下所谓的“官场小说”还有较大的进步距离与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做到既“现实”又“艺术”,既好看又耐看,这是摆在写作者、出版者与阅读者面前的一个共同性课题。
    1.下列关于“官场小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场小说”近年来迅猛发展,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并不只是“文学题材”的一种“命名”,还主要是“文学销售”方面的一个“分类”。
    B.“官场小说”大致由“反腐”题材作品脱胎而来,描写官员的官场生活,虚构的故事中又带有相当的纪实性成分。
    C.“官场小说”展现的是当下干部体制的矛盾与领导层面的生存状态,且切合了实用或功利的需要,因此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与意义。
    D.“官场小说”迎合了人们“官本位”的心理,成为了某些公务员求职的“指南”与工作的“宝典”,很受欢迎,乃至畅销不衰。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分“官场小说”受欢迎,与其被网站对位分类与对应推荐有关,并非凭借真正意义上的文学造诣取胜。
    B.公务员队伍的体制化,反映了独特的性情与国情,为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提供了丰沛的素材和鲜活的内容。
    C.大多数比较流行的“官场小说”只重视故事情节而未表现出事象背后的人情、人性,现实性有余,艺术性不足,对其进行文学评论的意义价值不大。
    D.“官场小说”要达到现实主义艺术的已有深度与高度,不仅要有“文学气韵”,更要具备充足的“文化气场”。
    3.结合文章的基本观点,简析作者推崇《公务员笔记》和《苍黄》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10月新人教版山东省济宁市微山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时间的作品
    韩少功
      (1)那一次艰难的夜行,山路泥泞,冷雨瓢泼,简直让人觉得已经在地狱里死过一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夜行也许会在回忆中逐渐变得轻松、有趣、回味无穷、甚至成为自我夸耀的资本,事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一位混上了官职的庸才,到任之时让人们惊讶与刺眼,但只要他把这个官一直当下去,若干年以后就可以让人们心平气和,一旦责令他去职,有些人甚至反而会不习惯,甚至会为坐到台下去的他感到委屈,在这一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3)同一次夜行,在数年前与数年后,已经味道大异;同一个庸官,在数年前和数年后,也已经是印象迥异,时间就是这样一个魔术师,它可以使苦难变得甘甜,可以使荒唐变成正常,它还可以抚平伤痕,深化仇恨,磨损心态,销蚀良知,甚至使真实消失无痕,使幻象坚如磐石,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是可靠的吗?公正的吗?以为善行都得善报而恶行都得恶报,这一套公平交易足尺实秤的市井规则,与一笔历史的糊涂账有什么关系?
      (4)我们总是在时间里,一切所为也总是被时间之手操控,欲速不达,事缓则圆,是指办事切忌求快。兵贵神速,夜长梦多,则是指办事务必求快,这都是对人类活动的各种不同时间变量的描述,出自人们杂乱无章无定规的时间经验。于是,“时机成熟”便成为一句谶言密咒似的日常用语,常常焦聚着人们决策时的全部直觉和全部思虑。“时”与“机”。一是时间,二是机缘,如果说机缘是可以观察、可以分析、可以把握、可以创造的各种具体条件,那么时间则常常承担着无可捉摸的神秘命运,或者说是实现着人们无法穷知的无限因果之网对我们的暗中规定。
      (5)事情就是这样,处于特定的时机,正义可能遭到践踏,谣言可能奉为真理,诚实可能遭到唾弃,恶俗可能蔚为时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切好心人在这个时间只能接受自己虚弱无能和四处碰壁的“生不逢时”,但同样是因为特定的时机,不可一世的强权转眼间不攻自溃,众口一辞的欺骗转眼间云散烟消,多少显赫逼人的风云人物不知不觉就成了垃圾,而多少智慧不凡的忠告穿过历史的岩层重新被人们聆听。种种时间的作品实属奇迹,考虑到这一点,一切在逆境中的好心人其实无须气馁。如果说,他们以善抗恶常常没有什么现实优势的话,那么他们至少还可寄望于一个最后即最大的优势:时间,日久见人心者,日久得人心也。他们必须明白,不仅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者需要“持久战”,世界上一切有价值的事业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持久战”的事业,从来都需要以时间积累作为制胜的筹码。
      (6)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历史又是可靠的和公正的,因为各种对历史的扭曲和误读无论怎样有效,但总是面临着一定的极限,即难以完全失真和永远失真的极限,瓦釜雷鸣或指鹿为马,往往只能得逞于一地一时,一切超过失真极限的历史虚构,特别是有悖于大多数人正常利益目标的历史虚构,往往经不过时间的沉淀和淘洗。在这里,我们至少可以半乐观主义地说,历史常常显得既公正又不公平:公正于大体,不一定公正于小节;公正于久远,不一定公正于短暂;公正于群类,不一定公正于个人,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双重品格,这与任何概率只能显现于大数统计而无法验证于局部个别的两重性,是差不多的道理,但这有什么不好吗?站在一个千年的终结之处,我们回望身后一代代人的战争、革命、劳苦建设以及后来种种毁誉褒贬,感慨历史之剑多少次及时劈开了人间正道,但也感慨历史这雾多少次遮蔽了人们的双眼——而且还有多少不公正的个人故事可能将永远深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下,多少个基督、佛陀、老子、柏拉图、马克思、爱因斯坦作为历史的小数已被删除,永不为我们相识,也许这正是历史的悲哀所在,但这也正是历史得以灿烂动人的前提。
      (7)又一个千年即将到来,我们面对滚滚而来的无限光阴,不知道时间一片透明的流体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记忆和想象,不知道还会遭遇自己怎样的惊讶和醒悟。听着嘀哒的声音,我们等着。
    1.文章开头对一次“夜行”和一位“庸才”的叙述,作用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文中第5段划线的句子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六段说:“也许这正是历史的悲哀所在,但这也正是历史得以灿烂动人的前提”,结合前文,概括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为“时间的作品”,用一个词概括这个作品的特性。综合全文,分析作者对这一作品的情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否认同作者对“时间”的认知?为什么?试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或了解的历史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囊,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注】①释:僧人,和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有大志——廓:心胸开阔,旷达
    B.庶二而得之——狎:亲近而态度随和
    C.二人欢然无所——间:隔阂,嫌隙
    D.以天下之乐——适:适应,适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往往伏不出/其疾病
    B.然喜歌诗以自娱/因长句,歌以赠之
    C.东济、郓/燕、赵收藏
    D.遂欲往游/积土成山,风雨兴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独特,写的对象是秘演,但处处以另一男子石曼卿作陪衬,石曼卿对秘演诗的称颂,他的死使秘演感到痛苦等细节,都写出了两人深挚的交情。
    B.本文对人物形象的描摹生动传神,两个“胸中浩然”“廓然有大志”的男子,都嗜酒,但秘演醉后乐在放浪形骸的嬉戏,石曼卿醉后乐在兴会淋漓的歌吟。
    C.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秘演、石曼卿均是气节高远的奇男子,却“隐”于草野这一事实的叙述,尖锐地指出了一个压抑和埋没人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D.本文感情真挚,作者虽然已步入仕途,却仍求贤若渴,对以秘演和石曼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笔端没有流有歌颂之意,但更多的是感叹惋惜之情。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 人 不 能 用 其 材 曼 卿 亦 不 屈 求 合 无 所 放 其 意 则 往 往 从 布 衣 野 老 酣 嬉 淋 漓 颠 倒 而 不 厌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前四句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手法描写决明的形象。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子夏与孔子的一番对话创造了一种经典的教育境界,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夏向孔子请教的是由《诗经》诗句引起的“素”与“绘”的问题,却又问到了“礼”,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肴核既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极地探险家,先后征服了南极北极。他获得了无数的勋章,但他失去了双腿--被极地的严寒冻伤的。到了晚年,一位记者问他:“你是为获得勋章感到自豪呢?还是为失去双腿感到后悔?老探险家闭上眼睛,沉默许久,才喃喃地说:“那洁白的极地荒原,多么令人神往!”
      要求:①选准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