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语文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四)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禅与古典诗歌的融合
    朱俊海
      汉魏以后,由于佛教的传播和禅宗思想的流行,以诗论禅、援禅入诗渐成风气。诗人谈禅,禅师写诗成为雅趣,历代诗人以此相沿成习,诗学与禅义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禅是天竺之语,全称禅那,公元初随佛教一起进入中国,后成于东汉至南北朝时期,而兴盛于大唐。佛教从开始被视为一种仙术,到后来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相当重要的学术流派,最终上升为中国人的哲学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理论体系,禅定之说和禅宗之学功不可没。“禅”在汉语中通常被理解为“思惟修”,亦名“静思虑”,其实,这都是人们提高自身智慧和品德修养的一种通称,也是通过静坐调节身心,超越狭隘的自我的修习方法。禅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修炼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
      虽然诗歌属于文学艺术,禅属于宗教,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文化层面,但是二者的内心观念却有互相接近之处。禅是融合的精神概念,是启迪思想的审美境界的意识。诗是文字中最美妙之言辞,是文中最精彩之华章。禅可以“思惟修”,亦可“静思虑”,定坐可以调养身心,静思可以超越自我之狭隘。
      禅融于诗始于唐代。禅在当时诗人中产生广泛影响,也涌现出了很多擅长以禅入诗、在诗中表现禅理禅趣的诗人。王梵志、王维等是其代表人物。王梵志的诗见于敦煌残卷,影响甚大,被称为梵志体,内容多为阐释佛家教义,以浅近语言劝人为善,如“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中唐时期的寒山子也写过不少模仿梵志体的诗。甚至宋代理学家的诗也有仿作的痕迹,在“二程”、朱熹,特别是邵尧夫的诗中都可得到印证。
      禅师为诗,主要是实现了禅对诗的渗透,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观察、思考和理解,从而赋予诗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这样,中国诗固有的冲和恬淡的艺术风格就取得了重要地位。唐代,一批包括诗僧在内的山水田园诗人崛起并汇成诗派,是事出有因的。自宋以降,凡是隐迹山林、托足岩阿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有些表现得淡远有味,乃至近于不食人间烟火的,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禅的浸润。直至近代,仍是如此。
      在学诗的方法上,宋代诗人严羽著《沧浪诗话》,主张“妙悟”,并注重诗的意境和韵味,强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也与禅宗注重“顿悟”与妙造自然相吻合。《沧浪诗话》论诗,运用了禅理和禅语,而且成为诗话的一大特色,给后世以启迪,并为清代的“神韵”“性灵”之说开先河,使得某些诗人的作品也随之而带有禅味了。
      从禅与诗人的最终分析着眼,禅宗所专注的应该是如何求道而最终悟道。而悟道的那种最高境界的显示,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叙述的,属不可说之域;禅机要借助诗的语言来表达,诗要表现的极致也似乎就是禅的追求。宋人之所以把赏诗与参禅类比,是由于他们看到了二者在本体的性质、进入本体的过程以及体验到本体的感受都有相似之处。(选自《名作欣赏》,有删改)
    1.下列关于“禅”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禅是天竺语,是随佛教一起进入中国的仙术,形成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
    B.禅常被理解为“静思虑”等,因此使得佛教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禅是人们提高自身智慧和道德的方法,可以通过静坐调节身心,超越狭隘。
    D.禅隶属于宗教的范畴,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修炼则讲究由浅人深。
    2.下列对禅与古典诗歌的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佛教在汉魏以后的传播,使得诗禅结合渐成风气,诗人谈禅、禅师写诗成为雅趣,并历代传承。
    B.自宋以降,一些归隐诗人的部分山水诗表现出淡远有味的风格,说明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禅的影响。
    C.禅融入诗始于唐代,王梵志、王维等都比较擅长以禅入诗,他们多在诗中表现禅理、禅趣。
    D.禅师写诗,表现出了禅对诗歌的渗透,表现了其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赋予古典诗歌别样的理趣。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兴盛于唐的佛教,促使禅融入诗歌,禅师通过写诗表现禅理、禅趣和修炼后的体会。
    B.在中国禅宗历史上,产生了大量作禅诗的诗僧,他们的诗引譬联类,用具体形象表达抽象内容。
    C.禅与诗结合,使得一些诗歌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出神入化的意境,含蕴着无法言尽的意味。
    D.受禅的影响,近代部分作家的一些作品表现得淡远有味,乃至近于不食人间烟火。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尹谷字耕叟,潭州长沙人。性刚直庄厉,初处郡学,士友皆严惮之。
      宋以词赋取士,季年,惟闽、浙赋擅四方,谷与同郡邢天荣、董景舒、欧阳逢泰诸人为赋,体裁务为典雅,每一篇出,士争学之,由是湘赋与闽、浙颉颃。中年登进士第。调常德推官,知崇阳县,所至廉正有声。
      丁内艰,居家教授,不改儒素。日未出,授诸生经及朱氏《四书》,士虽有才思而不谨饬者摈不齿。诸生隆暑必盛服,端居终日,夜灭烛始免巾帻,早作必冠而后出帷。行市中,市人见其举动有礼,相谓曰:“是必尹先生门人也。”诘之果然。
      晚入李庭芝制幕,用荐擢知衡州,需次于家。潭城受兵,帅臣李芾礼以为参谋,共画备御策。时城中壮士皆入卫临安,所余军仅四百五十人,老弱太半。芾纠率民丁,奖励以义,人殊死战,三月城不下。大军断绝险要,援兵不至,谷知城危,与妻子诀曰:“吾以寒儒受国恩,典方州,谊不可屈,若辈必当从吾已耳。”召弟岳秀使出,以存尹氏祀,岳秀泣而许之死。乃积薪扃户,朝服望阙拜已,先取历官告身焚之,即纵火自焚。邻家救之,火炽不可前,但于烈焰中遥见谷正冠端笏危坐,闰门无少长皆死焉。芾闻之,命酒酹谷曰:“尹务实,男子也,先我就义矣。”务实,谷号也。
      初,潭士以居学肄业为重,州学生月试积分高等,升湘西岳麓书院生,又积分高等,升岳麓精舍生,潭人号为“三学生”。兵兴时,三学生聚居州学,犹不废业。谷死,诸生数百人往哭之,城破,多感激死义者。(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颉颃:不相上下,相抗衡。②扃户:闭户。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友皆严之——惮:恐吓
    B.年,惟闽、浙赋擅四方——季:朝代之末
    C.中年登进士——第:科第
    D.内艰,居家教授——丁:遭逢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明尹谷“性刚直庄厉”的一组是(     )
    ①体裁务为典雅
    ②居家教授,不改儒素
    ③士虽有才思而不谨饬者摈不齿
    ④早作必冠而后出帷
    ⑤谷知城危,与妻子诀
    ⑥先取历官告身焚之,即纵火自焚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谷性格刚直严厉,士友都很敬畏他;他在学习上一丝不苟,在作赋方面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士人争相向他学习。
    B.母亲去世后,尹谷便在家里教授学生,仍保持儒者的品德操行,严格要求学生,如果学生不谨慎修习,即使才思敏捷他也不教授他们。
    C.潭州城被敌兵包围的时候,尹谷毅然与妻子诀别,为保存尹氏的祭祀之人,他叫弟弟尹岳秀逃出,自己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最终死于火海之中。
    D.尹谷死后,潭州看重读书学习的“三学生”几百人去吊唁他,潭州城被攻破以后,很多人都被他感动,为大义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晚人李庭芝制幕,用荐擢知衡州,需次于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以寒儒受国恩,典方州,谊不可屈,若辈必当从吾已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注】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注】六丁:道教中的火神。
    1.有人说本词中“偷”字的运用最为传神,试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观赏鹅湖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竹枝词》)
    (4)水至清则无鱼,_________________。(《礼记》)
    (5)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 2011—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语文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四)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知心话
      (秋夜,月圆。农家小院,气爽风柔。菊花丛里,虫叫唧唧。吴县长与父亲酒足饭饱后在聊天儿。)
      吴县长:爸,我已经四五年没回家了,您老人家身体好吗?
      吴父:(朗声地)嗨,硬朗着呢!吴县长:嗯,这我就放心了。爸,这几年田里庄稼长得好吗?村里有啥变化啊?
      吴父:(声音提高八度)庄稼呀,好!玉米麦子,好香!(沉醉)村里啊,建了文化广场……(兴奋至此,扯开喉咙唱起戏曲)
      吴县长:(急忙止住父亲)爸,好啦好啦,您老人家唱得好,唱得妙!爸——
      吴父:(打住,一愣)啊?啥事呀……
      吴县长:爸,我好不容易才回来一趟,很快又要走了。今晚,天色很好,(抬头)月光很亮,月亮很圆!
      吴父:(疑惑)那又怎样?
      吴县长:爸,咱父子俩说说知心话吧,咋想就咋说,不搞虚假!假话,我一听就腻!
      吴父:(激动带生气)你说什么?你连你老爸也不相信了?我多会儿和你说过假话?我这一辈子和谁说过假话?别耍心眼儿,说假话那是你们的事!
      吴县长:爸,你看你,一说话就上火——我这不是回来看你嘛,官还不打送礼的呢!
      吴父:(笑)我就是这倔脾气,你别和爸一样儿,有什么尽管说,啊!
      吴县长:爸,你什么时候心里最舒坦最惬意?
      吴父:(搔头)“舒坦”当怎么讲我知道,但这……这“惬意”是咋回事儿?
      吴县长:惬意……惬意就是满意、称心、得意……
      (吴父抬头看天,侧耳听菊丛中的虫叫,用力嗅香气,沉醉其中,半天不吭声。)
      吴县长:爸,没有吗?
      吴父:(猛地一惊,神游回来)有,想起来了!那就是,听着庄稼拔节的声音,我心里舒坦极了!
      吴县长:(皱眉头)爸,你这是官话、套话,是迎接上级检查的话!哪个农民不喜欢庄稼拔节?你这话没个性!
      吴父:(诧异。愣了一愣。叹息。)这就奇怪了,我整天跟泥土打交道,连个村民小组长都不是,哪来的官话?那我问问你,你什么时候最舒坦最惬意?
      吴县长:(笑)爸,我不和你打官腔,说心里话,下属给我汇报工作时,我最舒坦惬意!
      吴父:(困惑地看着儿子)那有什么听头儿?一群人这个说了那个又说,想听也得听,不想听也得听,乱糟糟的,麻烦死了,你还舒服惬意?
      吴县长:(大笑)爸,这你就不懂了。他们啊,给我汇报工作时,从不说我不想听的话,都是顺耳的;若是有人不识趣,我就会……(作皱眉状,咳嗽,抬腕子看表等)这时,他们就会立刻把话打住了……
      吴父:你办法倒挺多的!灵验吗?
      昊县长:(洋洋自得)特别灵验!我稍有不满的举动,他们就改变话题,那时最舒坦最惬意!爸,你是没有体验的,那才叫……嗯,打个比方吧,那才叫我是太阳,他们都是向日葵!
      (秋夜凉风袭过,吴父一激灵,晃了下身子,打了个沉闷的喷嚏。吴母提着热茶从屋里走出来,续上热茶,替吴父穿上厚褂子。)
      吴县长:爸,妈对你真好——咱俩再谈另一个话题,你什么时候心里最慌张最着急?
      吴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还用问?老天爷刮风下暴雨的时候!
      吴县长:(皱眉)你这又是官话、套话,是迎接上级检查的话!暴风雨这样的自然灾害,哪个农民不慌张不着急?哭爹喊娘的都有!爸,你老人家也会逢场作戏了,说官话,没个性!
      吴父:(暴躁,声音变硬)你说!那你什么时候心里最慌张最着急?啊?
      吴县长:爸,我和你说的还是知心话。说心里话,给领导汇报工作时,我心里最慌张最着急!
      吴父:啥?
      吴县长:我不知领导想听什么,不想听什么;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我费尽心思察言观色,琢磨领导的言行举止!稍有不慎,后悔莫及……
      (吴父不作声,用力磕他的鞋底,声音啪,啪啪,啪啪啪……)
      吴县长:爸,你怎么了?你发脾气啦?
      吴父:(闷声)不怎么。这回我明白了!说知心话,我最慌张最着急的是——
      吴县长:(急切)是什么?
      吴父:(狠狠地)有你在我跟前的时候!
      吴县长:(愣住)你这话什么意思?
      吴父:(气冲冲)什么意思?!你小子,小肚鸡肠,疑神疑鬼,真不知你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起身,用力拍拍屁股,往屋里走去)
      吴县长:(激动,急切地喊)同志,你站住!我还没说散会,你怎么敢走?回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咱父子俩说说知心话吧,咋想就咋说,不搞虚假!假话,我一听就腻!”这表明吴县长见惯了官场的虚假,受影响颇深。
    B.吴县长在剧中总是试图创造一种惬意、和谐、宁静的氛围,而吴父则总是采取各种手段来破坏这种氛围,故意制造矛盾冲突。
    C.经过激烈的思想冲突和情感碰撞,吴父最终败下阵来,他对儿子十分失望,只好起身,不再继续和儿子谈话。
    D.“同志,你站住!我还没说散会,你怎么敢走?回来……”这个结尾意味深长,出人意料。
    E.文中有多处对吴父的神态的描写,如“朗声地”“激动带生气”“气冲冲”,这些表现了吴父性格的直爽及对儿子的不满。
    (2)本文为什么以“知心话”为题?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本中共有四处舞台说明,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它们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文本中设置的“你什么时候心里最舒坦最惬意”和“你什么时候心里最慌张最着急”这两个问题,你会怎样理解它们在表现主题方面的艺术性?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九州向洋文明盛典
    ——写在上海世博会闭幕前夕
      东道主邀约五湖四海共赴上海世博盛会。8年筹办、6个月举办,建设世博史上最大园区,聚合246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在挥别世博的前夕,参观者一举突破7000万人次,不但提前兑现申博承诺,也为世博会历史增添了一项前无古人的纪录——上海世博会不断创造惊喜。
      回顾办博历程,托举精彩的,是一个国家的远见,是一个民族的进取意识,是一座城市的创新,也是人类社会对和平发展、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一份执著。
    一个国家的远见
    中央的鼎力支持,让世博生根开花结果
      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蒙特卡洛,当地时间下午3时40分,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宣布:中国上海市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
      格林马迪会议宫瞬时掌声如潮。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终于实现。
      历史掀开新的篇章,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世博筹办工作全面展开。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心血。在党中央的深情关注、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科学、勤俭、廉洁、安全的上海世博会各项筹办工作始终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2010年4月30日晚上,举世瞩目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在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聚焦上海……
      6个月的“世博时间”,果然为中国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一个民族的进取
    13亿东道主为上海世博助威
      从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那首来自贵州的清亮而悠远的《侗族大歌》,到“香港弹起”巡游,从世博筹备时参与建设,到办博时的激情展示,华夏960万平方公里的13亿百姓,“每个人都是东道主”,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多元的中国。
      闪亮的“中国红”周围,全国31个省市区及港、澳、台的展馆,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绝活儿,饱受追捧。呈现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天坛四个标志性建筑的北京馆;还原港人“智能生活”的香港馆……
      捧托世博精彩的,还有一双双来自乡野的、粗糙的大手,还有长三角城市群的不懈努力,还有更多的城市、更多的民众。他们以更多样的方式参与、支持、描摹着世博梦想。更让世界瞩目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意与创新。7300多万参观者捧托起了世博会令人惊异的成功、精彩、难忘。参观者井喷般的热情,缓缓排队的耐心,令世界感动。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在上海世博会上呈现得淋漓尽致。
    一座城市的创新
    上海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世博会,世界瞩目。作为世博会承办地,上海压力极大。而选择繁华市中心、跨江规划世博园区,这在世博史上绝无仅有。
      起初,很多人对世博交通、服务很是担忧。
      于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陆空立体交通建设在上海展开,5条地铁经过世博园区或园区周边,10多条世博专线、90多条公交线经过世博园区,轨道、轮渡、公交越江线跨越黄浦江,形成每小时20万-30万人次的交通运力。
      志愿者网络建立起来,社区居民也发动起来,城市的每一个细胞都被“世博”唤醒。在城市交通、卫生、安保等诸多方面,上海不仅构建起了区域合作平台,还建立起了政府、民众互动管理网络。
      低碳交通、垃圾回收、生态防控……上海世博会管理运营的创新,同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探索与实践。
    一次全球的奉献
    人类文明的“天作之合”

      上海世博会的精彩与难忘,离不开全球伸出的热情之手。246家参展方的共同努力,让人们在世博园聆听人类未来的足音,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之路。每一个精心的设计,都是基于人类对美好生活理想的执著追求。
      德国媒体《欧洲新报》在头版发表的题为“中国,请跳个舞”的文章指出,中国上海投入巨大力量承接这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展会,其功用与意义不言而喻。现在,中国做东的“舞蹈”缓缓落幕,一个新的历史时刻却在中国诞生--正如作家王蒙所说,一百多年过去,六十年过去,现在终于可以比较明朗、比较大步与大度地走向世界与邀请世界走向我们了……(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通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国家的远见”“民族的进取”“城市的创新”“全球的奉献”,这是作者对上海世博的高度评价,可谓轻描淡写,画龙点睛。
    B.“闪亮的‘中国红’”,“井喷般的热情”,“中国做东的‘舞蹈’缓缓落幕”,这些形象生动的描述,浸润着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对上海世博的赞誉。
    C.这篇通讯的四个小标题采用了主题和副题相结合的方式,言简意赅,十分醒目。
    D.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宏观、微观双管齐下,集中、全面地报道了上海世博的盛况。
    E.这篇通讯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散发着较为浓厚的人文情怀,但作者的主观感受过于强烈,有害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2)这篇通讯使用了大量的数字,请简要分析使用这些数字的作用和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通讯写在上海世博会闭幕前夕,为什么还细致地叙写了中国获得举办权时的情景?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中国的角度看,上海世博会的“功用与意义”何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项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际劳动局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法国第三季度失业率与第二季度持平,仍为9.3%,失业人数约270万。法国失业率居高不下,青年群体首当其冲,失业率高达24.2%。
    B.一位丹麦作家写的《100个即将消失的地方》讲的是全球气候变化给地球造成的巨大威胁,只要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全世界100个有名的地方将会消失,这一预言并非危言耸听
    C.有一次外出旅游,我突然发了高烧,一个大姐给我倒来热水,拿出她的药给我吃,但我至今还不知道她是哪儿的人,叫什么,这件事让我朝思暮想
    D.在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上,郝蕾获得最佳女配角,吕丽萍也凭借《玩酷青春》将影后桂冠收入囊中。而此前呼声甚高的徐帆却与金马影后失之交臂,让人不免有些遗憾。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据来自里约热内卢的消息,巴西警方从昨天开始销毁上周末在打击贩毒团伙的行动中没收的42吨毒品。
    B.菅直人重申,政府已决定全力减轻美军基地给冲绳带来的负担。他准备尽快去冲绳访问,直接听取冲绳民众解决美军基地问题和振兴冲绳经济的意见。
    C.两级法院终结的案件,统一汇总报中央政法委和中央有关信访部门,终结的案件不再重复办理,人民法院将协助新的责任单位做好稳步化解工作。
    D.海外政要高度评价了上海世博会,为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一次精彩绝伦的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世博会。
◎ 2011—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语文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四)的第三部分试题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根,多么抽象的价值。落地生根,人在哪儿根便在哪儿。但老一辈人却总要追源溯流。___________________,但多少能尊重上一代的情结。但下一代,却很难明白为何要敬拜连名字都不晓得的祖先,___________________,为何说是故乡却没一个认得的人、一方熟识的土?
    ①这种根的狭义或许不太能被我们认同
    ②我们或许不太能认同这种根的狭义
    ③为何说是血缘很近的人却那么陌生
    ④血缘很近的人却那么陌生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针对“教授烧书”这一现象谈谈你的认识。(100字左右)
      13日,华南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前,上演了这样一把行为艺术。近20名专家、教授在几分钟内将560多本书付之一炬。组织者称,被焚书是盗版书、“伪书”(伪造作者、概念,抄袭内容的虚假书)或“误导书”(宣扬金钱至上、鼓励做人不择手段的书),会污染读者的心灵,烧书旨在拒绝“心灵垃圾”。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这段话在标点、词语、语法等方面共有四处毛病,请找出并作修改。
      2010年,关于文艺创作来说,是振奋人心的一年。党中央“反三俗”口号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向困扰文艺界已久的种种“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展开热烈攻势。在这一轮讨论中,文艺创作的基本价值和原则得到澄清,撇开种种乱相,回归常识:无论文化娱乐发展到什么时代,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和界限,绝不能含糊,这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需求,也是文艺的生命力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以“岔路口”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