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1月新人教版黑龙江省伊春市马永顺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现代文阅读。
    老子思想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王爱群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有求必应”,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无为”方能大有为。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天道忌盈。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富贵且奢侈,挥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老子曰:“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伟业须从细小做起。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小之事如何才能变成伟业呢?老子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就是说,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地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天下大事皆由积累而成。所以,对于理政者而言,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事物的发展在于积累的道理还启示人们,积小过会成大恶,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因此,理政者应当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选自2009年4月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老子的“德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有大德的人,不必去追求有德,如果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的名声。
    B.理政者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有求必应,其实也积了很多德。
    C.用合理的规则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这样做不是德的表现。
    D.能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就是理政者德的表现。
    2.老子推崇“无为而治”,对老子所说的“无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世间万物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顺应规律,事半功倍。
    B.“无为”就是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如果离开了法则,就会事倍功半。
    C.“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控制、监督,防止乱作为。
    D.“无为”就是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须理政者参与,就能产生“民自富”的效果。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有关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一些人认为,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而作者认为从老子那里,我们可以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B.老子认为天道忌盈,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这启示我们要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C.盈的关键是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
    D.细小之事变成伟业,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积累。对于理政者而言,只要从小处做起,就能成就大业。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B.乡人以无细谨,之——薄:接近
    C.遣使者四辈敦——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官阶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1~2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11月新人教版黑龙江省伊春市马永顺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________。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4)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6)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8)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
    (9)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10)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11)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张露
      如果说有一种人生华丽而不刺眼,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历尽世间的奢华百态仍清澈如水,那么这种人生非李叔同大师莫属。少年时,他是上海滩有名的翩翩公子,风流儒雅,气度不凡,“二十文章惊海内”;留学日本,李叔同以敏锐的艺术灵感创造了很多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学成归来,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教书。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图画音乐课期间,他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艺术、渊博的学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启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形象地称“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大师在留学日本期间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一首《送别》意蕴无限,最后传唱于大江南北,家喻户晓,那含意深邃、意境悠远的歌词,那恬静典雅、抒情流畅的曲调,传唱了一个世纪,润泽了几代人的心灵。淡雅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凄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
      在近现代美术史上,大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执教一师期间,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开设了室内室外写生课,以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1914年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提到中国近代戏剧史的发展,人们也不会忘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留学日本期间,他在东京组织成立了艺术团体“春柳社”。1907年该剧社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编剧的《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饰演女主人公。日本有一位老戏剧家松居,他对李叔同的演技极为欣赏。他说看了这个戏,他想起在法国蒙马得尔小剧场那个女优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
      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而瞩目文坛。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间的20多首诗词编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词家寇梦碧在《读李叔同先生诗词》中说:“叔同先生词,则兼婉约豪放之长,而题材之博大,内容之深广,实为突起异军,超越乡贤。”
      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夏丏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做一样,像一样。”执教一师,他脱下西装,穿上黑马褂、布鞋,戴上金丝边框眼镜,为人师表,他一丝不苟。
      他的艺术成就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中国艺术融入了世界文化,他严谨而美学化的教育精神为这个浮华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文章有删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李叔同少年时,是上海滩有名的风流公子,因此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努力追求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人生,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B.在中国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送别》意蕴无限,充分体现出他的“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音乐主张。
    C.李叔同为古老而禁锢的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改革中国美术课历来只授临摹画帖的状况,他在教课时采用了男性裸体模特写生,具有历史性的开创意义。
    D.在作者看来,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的艺术家。他严谨但并不拘泥,对此,作者的评价是“做一样,像一样”。
    E.由于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深切关注,加上自身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李叔同终于选择了出家,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诗词创作中可以看出来。
    2.文中夏丏尊先生说李叔同“做一样,像一样”。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个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说:“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李先生严谨而不拘束”,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B.“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C.运动场上,各项赛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身着橘红色统一制服的青年志愿者们成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个个倚马可待,活跃在运动场内外的各个角落
    D.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不署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黑钱。
◎ 2011年11月新人教版黑龙江省伊春市马永顺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B.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中国严格管制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在全球度过金融危机后,近期再度成为全球经济问题辩论的焦点。
    D.中国民众之所以对日方态度表示不满,是因为日方在一些历史问题上,没有采取正确的态度,没有客观、负责任地反省自身导致的。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公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接受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培养和启蒙国民科学精神的因子。
    ①据有关部门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尚不到2%。
    ②从横向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
    ③这种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
    ④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⑤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
    A.⑤③④②①
    B.④①②⑤③
    C.②①⑤③④
    D.①④⑤③②
  •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三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三个句子,做到内容鲜明、生动、连贯,句式一致。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夺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 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有关“青海弧菌”的五个关键词。
      发光细菌是能发出绿色可见光的细菌,主要栖息地在海洋,绝大多数发光细菌是海洋性的。青海弧菌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非致病性淡水型发光细菌。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其发光强度就会受到影响,它们的发光强度和水样中有毒物质的类型、浓度密切相关,这些生物学特性使得青海弧菌成为难得的水质检测材料,这在上海苏州河治理、汶川水质安全快速检测中已经得到验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人说,人生的状态就是在路上,那么,你渴望在什么样的路上?你又希望以怎样的姿态在路上?
    请你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以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