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上海市闸北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作家之所以伟大
      在现实中,作家的额面上,并没有特别的标签——趋暖避寒,喜乐悲苦,与常人是一样的。一如香樟与臭椿,(     )暗里的气味有些不同,(     )在大地之上,不过都是树而已。
      既为常人,就意味着,腋下流的绝非是香汗,谈咳之间也多俗语方言,且逢名利也生攫取之心,遇美色也会动枕席之念,行止之间,都是凡夫俗子的做派。形状之种种,从作家们的传记里,是不难找到例证的。
      梭罗的《瓦尔登湖》可谓高品,但现实中他却是个穷人,偶有收益,舍不得上税,为了逃避惩罚,躲进爱默生的庄园里,筑木屋而居,大唱“生活简单,精神富足”的圣明之歌。细细想来,这不过是末路穷途之后的孤芳自赏,因为没有“物质”,素性就“反物质”,多少有些表演的性质。《瓦尔登湖》在当时是冷的,现在的热,是因为这个世界欲望膨胀,人有“物化”征象,他的“精神原则”正可用来反拨。他的名誉是后世所赐,意外所得。
      俄罗斯人有“重理性”的整体特征,但马雅可夫斯基却是个躁动不安的人,时而激烈,时而抑郁,时而坚定,时而犹疑。在一般人眼里,他是个“心智不全”的人。这样的一个人,之所以成了神坛之上的人物,理性反思之后,不难发现,那个时代也是患了“多动症”的,他是被社会赋予了与之相适应的一个角色——在这个角色上,他要完成一系列规定动作,要不停地“摆姿套”。这时的艺术,它关心的不是人,而是人的形象。人的形象(社会形象),要比人本身高大
      如果只读卢梭的自传《忏悔录》,感觉他温柔善良、纯洁优雅,几近于完人。但读了他同时代人的记述和后人的研究,便不得不很遗憾地发现,他原来也是个善“摆姿态”的人。他不尽父责,把亲生儿女全送进公益机构,却以《爱弥儿》那样的鸿篇巨制大谈特谈对青少年的教育;他对感情不忠,对华伦夫人始乱终弃,却在《新爱洛依丝》中为妇德编制近乎苛刻的道义原则;既然以思想启蒙为重,主张自由、平等、博爱,却与同是启蒙家的伏尔泰、狄德罗毫不见容,誓死为敌。事实上,卢梭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把自己摆在受奴役、被迫害的位置上,因而建立了一种进入人心的道德优势,一如帕斯捷尔纳克在《安全保护证》中所说:“艺术为奴役者兴建宫殿时,人们是信任它的。人们以为它在分担共同的见解,而日后又会分担共同的命运。”卢梭的力量,是他懂得如何不露声色地利用了人间的悲悯与同情。
      不摆姿态的人是有的,譬如帕斯捷尔纳克。
      他的《安全保护证》和《人与事》两部自传写的是那么平实、质朴,从他身上看到的是一种属于“众”的凡常人生。
      他说,现实主义不是什么文学流派,而是写作的最高准确性。他认为,要实现这种准确性,对现实做认真的观察是基本的态度,但在忠于现实的同时,要有自己的主观思考,“成为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现实主义”,最终揭示本质,给客观事物赋予“喻示”意义。所以,艺术作为活动是现实的,作为事实是象征的——准确的描绘,就是从大自然那里得到“借喻”,以鲜活生动、撼人魂魄的形象说话。
      所以,准确的描写,鲜活的形象,自己就会站出来说话。
      品藻之余,直让人感到,所谓象征主义、意象主义、浪漫主义、现在主义,等等主义的文学流派和样式,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衍生与孕育。作家的伟大,也好像并不取决于他自身所散发出的光芒,不过是生活的浩瀚之光,从他狭小的指缝之间,折射到苍白的纸面上的一二缕而已。
      所以,谦卑地垂首,反而是一种荣誉的风范,因为身姿一旦放低,反而更能进入生活的内部,更能得到“核心的核心”,呈现出更为本质、更为独特的意义,艺术的不朽,或许就这样渐渐地近了。
      事实也正是这样。在当时独领风骚、遮天蔽日的马雅可夫斯基,到了今天,人们干脆就忘记了。而帕斯捷尔纳克却从历史的覆盖中,闪身而出,呈现出经久不衰的魅力。且不说那一部具有金子一般质地的《日瓦戈医生》,即便是他早期的诗歌,也摇曳生姿,让人百读不厌,与伟大的里尔克、茨维塔耶娃一道,让人景仰,并像他们之间那样“纯粹的爱”一样,我们也爱得甘心情愿。
      他伟大在自己的“准确性”之中。(作者凸凹有删节)
    1.填入第1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便,但
    B.或许,然而
    C.既然,那么
    D.即使,所以
    2.第3-5段,涉及到三位作家、诗人,在作者看来,他们都是擅长“摆姿态”的人;但是,这些人又各有特点:梭罗是一位___________的人;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___________的人;卢梭是一位___________的人。(每格4个字)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4段“这时的艺术,它关心的不是人,而是人的形象。人的形象(社会形象),要比人本身高大”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现实中,作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伟大;他们往往和常人一样,也有许多庸俗甚至丑陋的一面。
    B.梭罗、马雅可夫斯基、卢梭都是享誉世界时大文豪,但他们的身上都有“凡夫俗子的做派”。
    C.本文运用了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D.帕斯捷尔纳克是文中唯一肯定与赞美的作家。
    5.从全文看,加粗词是解读文本的关键。通过这些词语的解读,谈谈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生命的节日

      那个七月已经远去了。然而,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节日。对于莘莘学子来说,七月,意义重大,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坐标。许多人因为这样一个坐标,将彻底改变白己人生的轨迹。尤其是我们,生活在西海固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七月真正是一个鲤鱼跳龙门的日子。
      一进入七月,我就焦虑而又恐惧地等待着“开牌”。那种痛苦的折磨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渴望着太阳和雨水的滋润,尤其像我这样已经不止一次在七月输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更让我感到痛苦与恐惧的是在我所有的七月中,父亲也经历着同样的甚至更为深刻的痛苦的折磨。
      一年一度输赢揭晓的日子如约而来。和许多父亲一样,我的父亲一大早将我叫起来。他没有言语,只是用那种目光笼罩着我。这目光凝滞而沉重,仿佛将我置于一潭黏稠的汁液中,使我喘不过气来。父亲从他贴胸的衣袋里摸出十元钱来,在他递给我钱的时候,有些迟钝,手有些颤抖。而我接过那带着父亲体温与汗味的十元钱时,手颤抖得更加厉害。我努力表现得自信一些,结果越是要表现得自信,手就越发地颤抖,像深秋里的树叶一样,以至连我的身体也抖起来。我是遁逃似的离开了那双眼睛。虽然我知道那双眼睛是善良的仁慈的宽厚的,但我内心无法排除对这双眼睛的恐惧……我再也输不起了。
      我一步一步走向学校,内心的恐惧正在加剧。经过村庙的时候,我不由得走来走去,跪在了那泥像之前,我想没有人比我更加虔诚,没有人比我叩的头更响。
      第一年的七月,好容易挨到了“开牌”的日子,父亲递给我十元钱对我说如果中了,就打十元钱的酒回来,没有中,别糟蹋钱。父亲的话总是这样的直接。可因为仅仅差了两分我没有给父亲打上酒,我带着家人渴望花掉的十元钱回来了。父亲没有责备我,然而他越是不责备我,我内心的痛苦就越沉重。到了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父亲对我说再去念吧,差两分一年咋都弄够了,我那时候在生产队哪一年不比别人多挣个三五百工分?我无法对父亲讲学习和劳动的不同,我只有努力学习。
      第二年七月的“开牌”,我又输了十二分。当我再次把钱放在父亲当面的时候,父亲火了,他对着我吼道:狗日的鼻涕淌到眼窝里一一倒来了,你给我回来打牛后半截去,老子没有钱供你享福。是的,在家乡那样焦苦的地方,谁不认为读书就是享受呢?我想对父亲说如果读书真正可以叫做享受的话,那么我宁愿受苦。可是我说不出那样的话来。父亲一辈子好强,他是多么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面,来打点种田以外的事啊。然而我们弟兄硬是一个个不争气,大哥二哥相继种了田,希望便寄托在我的身上,可我偏偏如此不出息。我期待着新学期的开学,可是又怕这个日子的到来。然而日子并不因为我内心矛盾而就推迟。开学了,父亲说再读!父亲依然没有多余的话。可那每个字都像石头一样,把地能砸出个坑来。他亲自送我到四十余里以外的乡里上学。父亲走在我的前面,拉着驴,驮着我的铺盖,他的步履显得有些疲劳,甚至是麻木,那已经驼了的背越发弓得厉害,仿佛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了,非要这样将背弓起来似的。他已经是年过花甲之人,应该是歇缓享福的年龄了。
      看着父亲的背影,我忽然失去了赌的欲望,我为什么要继续赌下去呢?怎样不是活一辈子呢?我的朋友、我的同学不都输了个精光回来了么?我鼓足勇气说:“爹,算了,我不念了。”父亲回过头来看看我,他的目光里不再有那种凝重,反而凶恶起来,仿佛被激怒的老虎,一甩手,鞭子狠狠地抽在我的脸上。之后便默默无言,继续走自己的路了。我的脸火辣辣地疼痛,可是我心里却踏实了,我想至少父亲对我发怒了。
      第三年的七月,不争气的我又输了,我捏着那十元钱在一个山梁上坐了许久,最后我一狠心走进了供销社,打了十元钱的酒。当我看着那晶莹的液体带着醇烈的芳香汩汩地流进瓶子,我的眼泪却来了。我顺着小路往回走,二十二岁的身体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沉重与疲惫。在与村子相对的山梁上,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像一只老鹰,蹴在大门口,他手里长长的烟锅不停地喷出烟来,像一列钻出隧道的火车。父亲站了起来,他伸了一个非常舒展的懒腰,身体像蜷缩了一个春天的花朵尽情地舒展开来,两只长长的胳膊伸了位,还上下起伏了几下,那是一种飞翔的姿势呀!父亲真像一只要飞起来的老鹰。我想我手中的酒瓶在夕阳的余晖里一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光芒一定照亮了父亲的眼睛,父亲一定闻到了代表着喜庆与快乐的酒香
      在父亲的注视下走完一段上坡下坡的路,我感到浑身的不自在,两条腿仿佛给什么绊着一般,不足一里路,我却走了十几分钟,走出一身大汗来。刚刚走到大门口,父亲就对着院子喊:“红红,快把凉水给你哥哥端出来。端上两大碗!”
      我再也忍不住郁结的悲伤,一放声就哭了出来,两腿再也支撑不住,扑通一声坐在地上。
      我说我没考上!
      父亲一扬手里的长烟锅,打在那两瓶酒上,酒瓶碎得十分彻底,酒像月光一样洒了一地,醇烈的酒香弥漫开来。
      妹妹正端着水出来,由于惊吓,碗掉在地上碎了。
      父亲一转身走向山顶。夕阳将父亲的身影扯得很长。我默默地跟在父亲的身后,我想父亲会转过身来给我一烟锅,两烟锅……甚至更多,我渴望这样。然而,父亲没有。到了山顶,父亲又装了一锅烟,吸了一锅又一锅,最后父亲说做官中状元都是出在祖坟里,咱坟里没埋下。
      我对父亲说:“爹,你再给我一年时间!”
      父亲抬起头看看没说什么,他只是抽着烟凝望着天空。开学了,父亲再次拉着毛驴驮着铺盖送我上学,一路上我们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却听到了更多的无法表达的话语。父亲走在我的前面,他的背驼得愈发厉害了,让我想起门台上那棵旱了多年的弯脖榆树来。我的泪一直流到了学校。
      后来,我终于用那十元钱打回酒来了,那是一种非常廉价的散酒,用黑缸盛着,有一斤的勺子,有半斤的勺子。因此买那种酒叫打。可是即使再廉价它也是酒啊。它代表着喜庆与欢乐,它就是节日。除非过年婚娶能喝到酒外,再是很难喝到酒的。用家乡人的活说酒是有闲钱的人喝的。家乡人没有闲钱。家乡人的钱比家乡人还忙。
      父亲醉了,把我也弄得醉意朦胧。他拉着我的手直叫我兄弟。这让我想起他拉着我家的那头老牛叫兄弟的情景。我想我不是个好儿子,我让他跟着我受了四年的折磨,如果我第一年就考上,我的父亲或许不会醉成这个样子,更不会喊我兄弟的。
      父亲要为我举办村子里最丰盛的宴席,我说算了,这几年把家里拖累的。可父亲说这是啥事,这事能轻易让过去?这是咱祖祖辈辈最大的节日,砸锅卖铁也得过大了。
      从考上大学到毕业,我一直奔波于尘世之中,往来于凡俗之间,忙着娶妻生子,忙着房子、儿子、票子以及多彩的人情礼仪,几乎挤不出什么闲钱来买名贵的酒。后来我终于挤出点闲钱来买了上好的酒,送回乡下。可是父亲听说这酒一瓶就四百多元时说酒没有贵贱,只有心情有贵贱。我点点头,父亲没有文化,更不是哲人,可是他说出的话常常让我要思考许久许久……
      那瓶洒至今还放在家里的枣木老柜中,因为父亲自己喝觉得没意思,拿出来招待人却又觉得太奢侈。
    1.第1段中鲤鱼跳龙门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都写到我和父亲手的“颤抖”,说说两者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一个角度对第8段画线句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中的内容,介绍“父亲”其人。(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关“酒”的判断正确的两项是:(     )
    A.“酒”是我与父亲的一个约定:“打酒”就说明我高考成功;反之则失败。
    B.高考的每年七月,父亲最希望看到我拿着“酒”向他走来。因为这酒中不仅有甘醇与芬芳,尤其盛满了“喜庆与快乐”。
    C.“一扬手里的长烟锅,打在那两瓶酒上,酒瓶碎得十分彻底……”父亲这一近乎施暴的行为,是对我的“欺骗”表现出极度的愤怒!
    D.我的家乡,“酒是有闲钱的人喝的”;除非婚丧嫁娶,家乡人是不会喝酒的。
    E.“酒”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的始终。
    F.本文中,父亲之所以与酒相关,不是他嗜酒如命,而是酒与我的命运相关联。他让我“打酒”,是希望我改变命运;他不喝名酒,是“觉得没意思”。
    6.为什么说,“那个七月”,“已经成为我生命的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届上海市闸北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默写。
    (1)____________,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2)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3)不忍登高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6)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7)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8)看似寻常最奇崛,____________。(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第1一3题。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责,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馀平几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简述两位诗人作诗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题看,“近试”是临近考试之意;“张水部”是称张籍的官职:“酬”为答谢。
    B.“待晓堂前拜舅姑”是指新娘早晨拜见公婆。
    C.“一曲菱歌敌万金”是喻指朱庆馀一定会金榜题名。
    D.两首诗就近设喻、言此意彼;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3.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共同采用了哪种传统的诗歌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届上海市闸北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吊之。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须悉众追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循,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欠堕马,滨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高祖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羡慕,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台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后稍多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新唐书·秦琼传》
    1.写出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粮尽,欲引去(     )
    (2)众莫对(     )
    (3)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     )
    (4)历二百余战,数重创(     )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为隋将来护儿帐内/至唐李渤访其遗踪
    B.因约西走/欲呼张良与之
    C.授秦王右三统军/蒙国恩,除臣洗马
    D.吾少长马间/万里赴机,关山度若飞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间壁未敢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文中实例证明秦琼是如何英勇善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是依据文本的判断,选出对秦琼其人及其所为评价正确的一项。(     )
    A.秦琼勇武过人,战功显赫,所侍奉的主子均对他看重有加;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这才改投在唐高祖的门下。
    B.秦琼是个义士。当他认识到王世充并非明主而决定弃暗投明时,仍冒着危险向王世充辞行。
    C.秦琼英勇善战,每逢敌军有骁将精兵耀武扬威时,高祖总派他去攻取。他每战必胜,因此很自负。
    D.泰琼一生戎马、历经一百余战,累官进爵,多受封赏。去世后陪葬在皇帝的陵墓旁。
  •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兰亭集序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③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书法史上,作者被称之为“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被誉为“_____________”
    2.概述第①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更何况生命的长短,随时变化,最终走向灭亡。
    B.更何况生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都要死亡。
    C.更何况生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灭亡。
    D.更何况生命的长短,随时变化,最终归结于死亡。
    4.第②段中两次使用了“俯仰”一词,说说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析本文的情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一位心理学家主张大家应该废弃“但是”,改用“同时”。比如我们形容天气的时候,早先说:今天的太阳很好,但是风很大。今后说:今天的太阳很好,同时风很大。
      一词背后,潜藏着的是如何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目光。花和虫子,一并存在。我们的视线降落在哪里?“但是”,是一副偏光镜,让我们聚焦于虫子,把它的影子放得浓黑硕大。“同时”,均衡地透视整体,既看见虫子,也也看见无数摇曳的鲜花。
      尝试着用“同时”代替“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