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新课标人教A版北京市101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bīn)临 (guǎng) 相形见(chù) (jiù)由自取
    B.(zhì)肘 (xiào)母 博闻强(zhì) 息以待(bǐng)
    C.(chéng)罚 (dǎng)案 短小精(gàn) 长歌哭(dàng)
    D.(chì)热 闻(fěi) 殒身不(xuè) 风姿约(chuò)
  •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租赁 酬备 一言敝之 掉以轻心
    B.间谍 恶耗 彪炳千古 高潮叠起
    C.荟粹 颁奖 恰如其分 辐员辽阔
    D.热忱 谛听 有口皆碑 凤毛麟角
  •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弹指间,辛亥已是百年,革命早已成为历史,战火亦化作云烟。百年后的中国人,在回首这场“光荣革命”时,百感交集
    B.深圳新能源汽车增加至2949辆,但相比于深圳190万私家车的数量,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带来的节能效果并不显著,仍是杯水车薪
    C.“十二五”期间北京地铁线路有望新增5条,轨道交通的网络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这些线路通车后,北京人出行实现安步当车将不再是梦想。
    D.长期以来,大城市壁垒森严的户籍制度,给区域间的人才流动造成了极大障碍,呼吁户籍制度改革的声音不绝于耳。
  •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________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2)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________,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3)为着追求光和热,人________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A.谦逊 气势 宁愿 
    B.谦逊 气概 宁愿
    C.谦和 气概 但愿 
    D.谦和 气势 但愿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作者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
    B.《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共130篇。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被人们称为“民族魂”。课文《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呐喊》。
    D.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是“讲真话的书”,巴金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 2011-2012学年新课标人教A版北京市101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三奇堂养生茶具有健肝降血脂的保健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一定的辅助保护作用,长期饮用可以预防不得脂肪肝。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心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近来,一条题为《西安一所小学给差生佩戴“绿领巾”》的新闻,经诸多媒体报导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之有——厌:满足
    B.愿足下虑之——更:更加
    C.素留侯张良——善:交好
    D.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
  •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今日往而不反,竖子也
      仆所以留,待吾客与俱
    B.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不如善遇之
    C.臣壮也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失所与,不知
      吾令人望
  •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活用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
    A.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C.芷阳间行
    D.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 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吾属今为之虏矣
◎ 2011-2012学年新课标人教A版北京市101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
    A.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B.约为婚姻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一)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二)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选自《左传·秦晋崤之战》)
    (三)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公访诸蹇叔——访:咨询,征求意见
    B.勤而无所,必有心——悖:错误
    C.非利害深秦穆之心——中:符合
    D.能若是乎——讵:岂,难道
    2.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伯,与郑人盟
      烛之武出秦穆公
    B.必死是,余收尔骨焉
      道芷阳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
    D.失其所,不知
      相之久也,相信之深也
    3.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夫人之力不及此
      斯人,吾谁与归
    B.杞子自郑使告
      燕王拜送
    C.劳师袭远,非所闻也
      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
    D.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臣壮也,犹不如人
    4.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杞子作为秦国驻防在郑国的将领,拿到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之后,建议穆公里应外合消灭郑国,得到了穆公的支持,由此可以看出秦穆公急于扩张的野心。
    B.蹇叔认为,千里奔袭,容易泄漏消息,疲惫之师也难以取胜,指出师出必败,并预测出遭晋军伏击战败的地点,然而秦穆公利令智昏,坚持进军郑国。
    C.吕祖谦认为,当年秦穆公为了与郑国结盟甚至不惜和晋国把关系闹僵,而现在又对郑国发动战争,看似前后矛盾,实则本质相同,那就是出于对秦国利益的考虑。
    D.吕祖谦指出,秦穆公是个利欲熏心的政治野心家,一旦有人开出比烛之武更诱人的条件,他就会立刻和烛之武翻脸断交,全然不顾两人多年的交情。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①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②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1.文中反复提到“这似人非人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在作者心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请续写下面的句子,与所给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这是一个执政当局屠戮爱国青年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分条列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清名
    梁晓声
      (1)如果不是子诚的缘故,我是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2)子诚曾经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3)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4)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5)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在小路上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七左右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6)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7)“八十三了。”
      (8)“八十三还采茶?!”
      (9)我望着老妪的背影,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10)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经常穿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她的丈夫嗓子也好,称得上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竟能马上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流行歌手。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然而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年轻的徐阿婆一急之下,卖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11)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12)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多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13)“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14)“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老人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15)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16)“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一位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却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17)“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就按当日茶价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18)“啊!”我一时失语。
      (19)“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20)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21)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22)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23)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24)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25)“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26)“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27)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下雨的傍晚,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
      (28)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我似乎倾听到了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反反复复,二字而已。
      (29)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30)“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取材于作者同题文章)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徐阿婆的一些事情,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
    B.故事发生在清明节后一个景色清明的茶村,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追求清名的老人,细致描绘了她清澈如水的心灵。一个“清”字贯穿全篇。
    C.丈夫靠“说春”换得小米,却被认定搞迷信活动。本属冤屈之事,但阿婆却坚持变卖家产还米,她用行动为丈夫鸣不平。
    D.第(20)段“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一句中,子诚“诉说”的是阿婆的坎坷经历,我的“沉吟”中含有对阿婆遭遇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
    E.结尾段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含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也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沉的思考。
    2.文章第(3)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徐阿婆“竭力挺直身板”,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或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1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图1)是苹果公司的商标。10月5日,苹果公司执行总裁乔布斯逝世。随后,有网友将乔布斯的侧脸加入原有商标,制作出另一个图标(图2),该图标受到广大网友热捧。请谈谈你对图2创意的理解。

    图1                           图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凡人有趣事,凡人有琐事,凡人有烦事,凡人有乐事,凡人有糗事……,大千世界,古往今来,纷繁社会,生活点滴,凡人在故事中编织七彩的岁月,凡人在故事中酝酿人生的滋味。
      请将题目“凡人_____________事”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