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语文专题十三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初次谈到欧也妮终身大事的那顿晚饭后,拿侬到葛朗台房间拿一瓶酒,下楼时差点摔了一跤。葛朗台责备拿侬怎么和别人一样站不稳,拿侬说怪楼梯不牢靠,葛朗台太太也说早该叫人来修理了,前一天欧也妮也几乎崴了脚。尽管葛朗台还责怪他们不懂踩楼梯边上还结实的地方走,但是碍于太太的情面,还是请了人来修理。
    B.假装口吃,是葛朗台的拿手好戏。多少年了,一遇到难办的事,他就用这个办法。久而久之,朋友们都信以为真。和口吃的人说话,会把听的人急死。于是,他们就干脆替他把话说出来,免得听着难受。这一来,正中了老头儿的诡计。葛朗台正是要让别人把自己的想法道出,这样一旦出了毛病,他可以不负责任。他会说:那不是从我嘴里说的呀!
    C.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篷风所长自告奋勇要去打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死了,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
    D.“没错,准有不寻常的事,”葛朗台太太说,“我们结婚到现在,这是你父亲第三次请客。”这是葛朗台有生以来举行第三次请客的情节。他叫公证人和银行家清理弟弟在巴黎的债务,并巧妙地让银行家“自费旅游”,以及让查理签了一份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的声明书后,把他打发到印度去。自己不花一个子儿,又博得了“有义气的哥哥”的好名声。
    E.追问之下,欧也妮只得把那天的事说了出来。葛朗台太太吓得瞪大了眼睛:“怎么,你把金币都给了他?到元旦那天,你父亲要看你的金币,你说什么呀!”欧也妮听了这话,两眼也发直了。她还是刚刚意识到这件事的可怕,非常紧张,有点后悔当时没有事先考虑后果的严重性。
  • 下列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宝钗歇午,宝玉来探望,闻到冷香来了精神,便胡诌个小耗子偷香芋熬腊八粥的故事,声称是故典,取笑黛玉。正巧黛玉赶来,便取笑宝玉前日作诗忘典。(《红楼梦》)
    B.街上是一片静寂。爆裂了的鞭炮的残骸凌乱地躺在街心,发散它们的最后的热气。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一阵低微的哭声。年夜,觉慧看见一个讨饭的小孩,靠着石缸低声在哭。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给了小孩。黑暗中好像听到有人骂他是“伪善的人道主义者”。(《家》)
    C.李玉亭见到赵伯韬之后,心里很踌躇,既想不辱吴荪甫所付托的使命,又不想得罪赵伯韬。经过一番交谈,未探得赵伯韬的口风,反而被他一口道破来访的目的。(《子夜》)
    D.在安茹地区,本地话听得最清楚,讲得也最利索的,莫过于这个狡猾的葡萄园主。尽管他精明透顶,从前也上过一个犹太人的当。老箍桶匠和犹太人的那一次交手,是他平生唯一一笔吃亏的买卖。但他从中学会了一套假装听不清、假装口吃的本领。(《欧也妮·葛朗台》)
    E.为马丝洛娃上诉之事,涅赫留多夫来到彼得堡,因与贵族社会格格不入,他没住在姨妈家。他知道姨妈交游广阔,对他要奔走的各种事可能极有帮助,便时常去看望她。(《复活》)
  • 填空题。
    ①为报______之仇,马超起兵直取曹操,曹操败逃。_______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他立刻脱下红袍,又听到大叫:“长髯者是曹操!”他惊慌掣刀_______。马超闻知,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曹操扯旗角包颈而逃。(《三国演义》)
    ②“我生命的天使啊!”他半跪着喊道,“我的身体,我的血液,我的灵魂,完全是属于你的,完全是为着你的。我爱你,除了你我谁也没爱过。”(《巴黎圣母院》)文中的“他”是_______,“你”是_______。(填人名)
  •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③戏:开玩笑,逗趣。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游任武城行政长官,孔子去看他,听到处处弦歌之声。孔子批评子游在这么小的地方施行礼乐教化,是用牛刀杀鸡。
    B.孔子既对子游在小小的武城里用礼乐来治理而感到高兴,又对子游不能治大国以施展其礼乐之治而感到惋惜。
    C.子游把弦歌看成是学道的方法,他遵循孔子教导,认为不管是在上位的君子,还是普通百姓,学了礼乐道理都能从中受益。
    D.孔子对学生的行为很满意,却说了反话;当学生正言以对,他马上承认是在开玩笑。这说明孔子为人幽默,教育方法灵活。
    (2)“弦歌之声”,就是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根据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乐教观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为什么称之为“德之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①恶乎长:擅长什么。②知言:分析辨析言辞。③馁:缺乏力量。④是集义所生者:是说平日行事,都合于义,日积月累,然后自然产生浩然之气。⑤非义袭而取之: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⑥慊(qiè):足。⑦正:中止。⑧闵:忧虑。⑨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1)下列各项中,对《孟子》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
    B.“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
    C.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
    D.《孟子》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选文体现了这个特点。
    (2)孟子“养气”说对后世影响极大,特别是在文学创作上为后来学者所阐发。北宋苏辙认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苏辙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简答题。(100字左右)
    简述查理忘恩负义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简答题。(100字左右)
    简要概述欧也妮的爱情、婚姻悲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语文专题十三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文学名著回答下题。(每题100字左右)
    宝玉第一次细赏宝钗的金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是如何结束的?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学名著回答下题。(每题100字左右)
      梳妆匣是《欧也妮·葛朗台》中的重要道具,请简述围绕梳妆匣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以及梳妆匣的最后去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以上选文是关于人际交往的,这样做同时也体现了孔子思想中怎样的重要原则?用四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教导子贡的交友之道,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朋友不负责任,但更有人认为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体现了以自主、独立、平等的个体关系为基础的交往准则,对后一种说法,你认同吗?请阐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邹与鲁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注]①讧:交战。②穆公:即邹穆公。③转:弃尸的意思。④慢:轻慢。⑤残:残害。⑥尤:责备、归罪。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效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子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有司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C.孟子指出当老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乘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离娄下》),孟子说的也是投桃报李的道理,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樊城被曹操包围,诸葛亮劝刘备到襄阳躲避。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派人告诉他们,愿意跟随的就派船接到对岸。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断。刘备伤心至极,想投江自杀,被人阻止了。(《三国演义》)
    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晴雯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
    C.就在吴荪甫等待眼前公债市场的斗争能传来一个好消息时,他从王和甫的电话中得知,杜竹斋已将资金投向了赵伯韬,背叛了自己。吴荪甫对着电话,大声地叫道:“我们大势已去了呀!”(《子夜》)
    D.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巴黎圣母院》)
    E.欧也妮把自己的私房钱全部送给了查理,她的母亲发现这件事之后,就把她幽禁在房间里。欧也妮没有火取暖,只有面包和清水度日。查理给欧也妮做点好吃的,只能在夜里给她送去。(《欧也妮·葛朗台》)
  • 简答题。(100个字左右)
    筒述高老太爷逼觉民娶冯乐山侄女的相关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简答题。(100个字左右)
    简述桑丘总督狼狈去官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阿Q正传》中,阿Q为了革命,用砖砸开了静修庵,砸了庵里“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
    B.《女神·湘累》中,屈原在洞庭湖上说:“我效法造化底精神,我自由创造,自由地表现我自己。”作者借此表现了五四个性解放精神。
    C.在《边城》的结尾部分,傩送出走了,白塔倾圮了,老船夫也死了,老马兵觉得自己却成了翠翠“这孤雏的唯一靠山唯一信托人”。
    D.《哈姆莱特》中所写的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三人复仇的举动,既是为了各自故去的父亲,也是为了争得骑士荣誉。
    E.《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 简答题。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语文专题十三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的第三部分试题
  • 简答题。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构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突出各自的性格,如林黛玉与薛宝钗,凤姐与袭人,李纨与晴雯,显然这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
    B.《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创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不周山》,遂成现在的14部。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C.“新生”是郭沫若《女神》创作的一个基本主题,他把五四时期视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复兴的契机,期望整个民族从此获得新生。《新生》一诗用斑斓变幻的色彩和跃动的、富于力度的旋律表达了这一期望。
    D.《雷雨》的结构非常完整,四幕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加之时间、地点和事件的统一,因而写得非常紧凑。作者将30年周、鲁两家不同人的命运安排在一天之内,从而形成了一种“闭锁式”的结构方式。
    E.巴尔扎克的名著《欧也妮·葛朗台》通过对箍桶匠葛朗台这一贪婪、吝啬的地主阶级暴发户形象的刻画,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罪恶的发家史,以及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丑恶的金钱关系。
  •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什么?请你简要叙述其经过。(60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中塑造的哈姆莱特是个怎样的悲剧形象?请作简要的分析。(10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中宝玉之妹贾探春倡导成立海棠诗社,薛宝钗自荐担任总评。后来众姐妹作咏菊诗,林黛玉技高一筹,压倒众芳。
    B.《女神·凤凰涅槃》中,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凤凰再生,就是作者理想中的中国的新生。
    C.“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是《家》中觉民说的话,它表明了觉民争取个人幸福的决心,具有鲜明的“五四”精神。
    D.《哈姆莱特》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该剧表面上是写个人恩怨与家族之争,实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封建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
    E.《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并非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老人在与马林鱼的搏斗中也对鱼充满欣赏之情,这种人与自然相通的情感使作品的意蕴更纯净深邃。
  • 简答题。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使用了哪些主要计谋?请就其中的一种计谋作简要叙述。
    答:①主要计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简要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这交易划得来”是葛朗台的一句口头禅,“交易”是葛朗台生活的全部。试从其对待女儿和妻子两个层面加以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篇》)
    ②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篇》)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就不能整天想着自己的小家,过小日子。
    B.一个士行事要有廉耻之心,到外面为社会做事,要不辱使命。
    C.一个士在行事上要有标准,坚决不做耻辱之事,不欺辱自己的君主。
    D.一个真正的士,就应忠于自己的人格,忠于国家,做对国家有利的事。
    2.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六)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七)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离娄》下二三)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只有无耻卑鄙之徒才不知世间有羞耻二字。
    B.孟子认为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就赶不上别人。
    C.孟子认为如果及早知耻,以羞耻为动力,化羞耻为力量,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D.孟子认为行事过程中处在两难的情况下要以知耻为行事标准,否则有损于义。
    2.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孟子说的“人不可以无耻”中耻的对象是什么,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论语》中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论语》中四则文宇,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评以为直者。”
    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