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四单元自测题(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烽火(jī) (suì) 水(lǎo) (jiā)
    B.浦(pén) (yǐ) 然(huò) 然(huō)
    C.肯(qìng) 然(jié) (què) 下(huī)
    D.旗(yì) (yí) (qiáng) (yǐ)
  • 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A.又秋深缩(积水)
    B.膝之所(支撑,接触)
    C.技经肯之未尝(结合处)
    D.刀而藏之(好)
  •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善刀而藏之。
    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D.乌江亭长船待。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四单元自测题(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北京时间2010年7月3日22时(南非当地时间16时),世界杯1/4决赛在开普敦绿点球场开始第3场角逐,德国4比0大胜阿根廷,真是让球迷大跌眼镜
    B.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上级领导马上下达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设卡排查,不久,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分子。
    C.在“我们共同的地球”这一学生书画比赛中,一幅名为《最后的呼吸》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深入浅出的构思获得了特等奖。
    D.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杭州市地铁坍塌事件的教训太沉痛了,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这种严重事故。
    B.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全面免除农业税、免收农村中小学的学杂费,高度说明了中央政府对农民问题的充分关注。
    C.从许多方面看,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其影响深远,是1930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打击面很广、也很深。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四单元自测题(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有诬人也——固:原来
    B.昔者帝舜于使民——巧:灵巧
    C.以舜无佚民——是:此;这
    D.岂足哉——多:称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鲁定公问颜回曰/勾践说国人曰
    B.子亦闻东野毕善御乎/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C.善善矣/此寡人之罪也
    D.舜不穷民力/樊哙侧盾以撞
    3.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御术。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东野毕的御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C.颜回认为,不管是御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倚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弆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亦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歔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日狂士、日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②弆(jǔ):收藏。③嬲(niǎo):纠缠。④跋:通“茇”,蜡烛根。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之官舍——延:招请
    B.履穿踵,拂袖翩跹行——决:折断
    C.翛然无画家町畦——町畦:田界,比喻规矩
    D.澹公持寸札曰——寸札:短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疾良已——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吾作袜材——夫夷近,则游者众
    C.然善笑喜饮益甚——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忽狂忽喑,隐约玩世——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来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民形象。
    B.文章重在写八大山人工书善画的才华和志不得伸的命运,来为天下不得志者发一叹惋。
    C.本文写到八大山人与作者在风雨之日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末段模仿太史公笔法,表达了作者对八大山人的同情和八大山人不被世人真正了解的慨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杜牧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官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措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唐才子传·杜牧》,有删改)
      【注】①薄施尘露:效绵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②进士: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均称“进士”。
    1.选出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杜牧……善属文。(阅读分析文章)
    B.侍郎以峻德伟望。(德高望重)
    C.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眉飞色舞,拍手称快)
    D.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还觉得不行的话)
    2.选出对加粗字理解正确的一项(     )
    ①侍郎峻德伟望 ②则请赋见还 ③然敬依教 ④多焚为文章
    A.①②同,③④异。
    B.①②同,③④同。
    C.①②异,③④同。
    D.①②异,③④异。
    3.选出译文不正确的一项(     )
    A.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当时主考官是侍郎崔郾)
    B.其人,王佐才也(这个人是能辅佐君王的大才子)
    C.以考功郎中知制诰(以考功郎中的身份负责起草诏令)
    D.识者以拟杜甫(认识他的人说他长得很像杜甫)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地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就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问,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的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让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莱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汽,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了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有改动)
    1.第②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请作出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和第⑤段画线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姥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第⑨段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作者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来写,请探究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古以来,人们总在强调“苦读”、“勤学苦练”、“刻苦学习”等等,这类词语会使人们对读书产生怎样的感觉?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请以“读书的苦乐之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