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 “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十日——期:约定
    B.天疾风——会:适逢
    C.风而罢虞人——犯:冒着
    D.而击之也——过: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攻原得卫——假舆马
    B.待公食——信见疑
    C.为鼓与百姓为戍——洎牧谗诛
    D.敌人旦暮至击汝——若属皆为所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部分试题
  • 翻译下面文段。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恿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知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史教诲,师箴,瞍赋,朦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有改动)
      【注】①日者:占卜。②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1)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判断
    B.乱之故不能识——治:治理
    C.间余言——诣:拜访
    D.若子所言,是知盲者为盲——第:只
    (2)下列加粗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谁非盲也——孰能讥之乎
    B.出则售其术饱其腹——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C.而不知不盲者尽盲也——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闻其音知其姓氏——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3)下列句子,不属于表现盲者“异”(与众不同)的一组是(     )
    ①操日者术,善鼓琴
    ②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
    ③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
    ④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
    ⑤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⑥古者瞽、史教诲,师箴,瞍赋,朦诵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朦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无所适从、跌入陷阱而不能自省。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