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语文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五)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神话的理性
    王宪昭
      有不少神话读者和研究者认为,神话是人类早期的文化创造,是人们通过幻想或想象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事实上,如果过分强调其中的“幻想”或“不自觉”因素,就会忽略神话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因为神话的本质并不像今天有些人所说的,只是一种概念意义上的人类孩童时期所发生的“童话”,相反,在神话荒诞叙事的面纱下却是一种对人类本身自觉的“理性”思考。大量的神话正是凭借这种理性,才在历史的长河中世代传承并积淀下来,有的成为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有的则转化为特定的群体信仰。
      尽管我们不能否认神话中对世界物象的解释存在大量的杜撰,但就思维本身而言,神话在许多因果关系的推论方面具有合理性。一方面,神话在阐释“人类起源”时,应避免陷入“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逻辑循环,树立神话有先验性的权威地位,这要求必须设立一个毁灭原有人类的叙事背景;另一方面,当人类清楚地认识到婚配与人类自身生产的关系后,就不能避开人类产生与婚配的关系。于是设定世界上原来曾出现过神创造的人或自然存在的人,因为洪水暴发,只剩下一对兄妹或极少的“人种”,通过婚姻传续人类的情节与人们的现世结合起来。这样通过二次创造人类,把“人类再生”与“婚配生人”巧妙结合起来,其中又会加入大量有关道德、禁忌的因素。这样人类的产生既有了无懈可击的“源”,也有了顺理成章的“流”;既有无须验证的历史依据,又有能够接受的现实基础,使原来难以解决的两难推理得以妥善解决。这也许正是神话之所以被人们视为神圣叙事的原因之一。
      神话的意义还在于它是带有先验性质的寓意或象征。神话是人类文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在历史上的出现是动态发展的复杂文化现象。但它绝不是人类一种休闲式的创作,而是带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的文化成果。就神话的本质而言,它主要说明或揭示的可能不是真理或规律,但却能成为一种寓意或象征。神话所阐释的内容源于人们对日常经验的感官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认识是回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的一种设想,而这些设想不可能并不需要放在实践中去检验。因为神话流传的前提是人们首先要无条件地信服,就好像神话中的“天帝”本身就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去证明。但这并不是说,神话完全是人类童年时期做梦的结果,或者说是人类靠想象或幻想制造出的痴人梦语。相反,神话是人类为了解决自身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最好最直接的文化载体。毋庸否认,在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的“理性”。诸如神话中对人类生存规则的阐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把握,对人类敬畏之心的渲染,对人类和谐环境的期盼,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可以视为符合人类发展的理念。(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神话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量的神话之所以能世代传承并积淀下来,凭借的是其对人类本身的自觉的“理性”思考。
    B.“人类再生”与“婚配生人”是神话中关于人类的产生的“源”和“流”的关系的阐释。
    C.神话是回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的一种设想,它所阐释的内容源于人们对日常经验的感官认识。 D.作为人类解决自身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文化载体,神话中蕴含着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的“理性”。
    2.下列对“神话的理性”的理解,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神话是人类早期的文化创造,是人类靠想象或幻想制造出来的。
    B.神话在阐释“人类起源”时,既有无须验证的历史依据,又有能够接受的现实基础。
    C.神话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的“理性”。
    D.神话是人类文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带有明显的社会功利性的文化成果。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神话的叙事表面上是荒诞的,但其本质却是对人类本身一种自觉的“理性”思考。
    B.神话对“人类起源”的阐释,就其思维本身而言,具有因果关系推论方面的合理性。
    C.从本质上来说,神话主要说明或揭示的并非真理或规律,但却能成为一种寓意或象征。
    D.无条件地信服是神话流传的前提,但这与神话的“理性”并不矛盾。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宁波袁太守,故明之循吏也。有二客昆季,长曰钟燕,次曰钟薡,举司衙务,人因以大小钟别之。方公为某县令,大钟即从公,及公历任丞、牧,小钟适来省兄,见其醇谨,亦留之,公任之如左右手。两人事公以忠,待人以礼,苞苴不行于冷面,关说莫移其刚肠。公虽未以宾礼待之,而置腹推心,不啻骨肉,僚友咸庆公得人
      时郡中有疑狱,久而不决,公将揭宰而不忍,因谋之于大钟。对曰:“士人攻苦十年,始克出宰百里。某令非无才者,但事属暖昧,仓猝难明论。公予薡旬日限,或可以白。”公知其侠且才,笑而许之。大钟故多髭,虑人识之,乃截须拔眉,衣敝衣,乘昏出署,变姓名为人佣。未及期果得其奸状。盖邑有豪家,素习强横,以其居近清溪,托言凿池,引水入囿,凡奴仆及佃人,有不适意者,辄生而纳之沟中,既毙而后弃之溪内,急流迅下,瞬息数十里,人因莫测其致死之由,毙者且不一人矣。
      一日,主私美婢,主妻见而怒,乘主外出,挞之无算,亦如其法淹毙之,遽投诸清流。邑人见尸,投首于宰。宰验之有伤,无敢判为自溺,且系外乡人,绝无尸亲,因榜于通衢,而行路皆知。于是前所受害诸家,咸疑死者之不明,群起赴诉,又不知婢出豪家,莫敢指为怨府。豪益自得,所为愈暴,而狱更经年不结。幸大钟见及于此,出署即投豪家,以金赂其左右,为之先容,使为粪除之隶。暇与豪家群儿戏,诱之使言,遂如犀烛,并悉婢之姓氏由来,遁归告公。公以它事命役驰召婢家,既至,躬亲听论。婢之冤雪,众之死遂可类推,豪因尽伏其罪。案定,公以功归宰,宰得无患,深感大钟之德,馈以百金,义不受。(选自《萤窗异草》,有删改)
      【注】①昆季,兄弟。长为昆,幼为季。②苞苴(bāojū),指贿赂。③关说,代人陈说,从中给人说好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钟来省兄——适:恰好
    B.始出宰百里——克:战胜
    C.衣敝,乘昏出署——衣:穿
    D.而狱更经年不结——经年:多年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钟薡“侠”“才”的一组是(     )
    ①苞苴不行于冷面
    ②事属暖昧,仓猝难明论
    ③变姓名为人佣
    ④暇与豪家群儿戏,诱之使言
    ⑤以金赂其左右
    ⑥馈以百金,义不受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燕、钟薡兄弟二人因为忠心正直而得到袁太守的信任,袁太守把他们看做是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
    B.袁太守因疑案难决准备撤掉负责案件的县令的职务,但却于心不忍,于是征求大钟的意见,大钟不同意撤掉县令并主动要求查清案件的真相。
    C.大钟为调查案件,乔装打扮,以仆人的身份深入豪绅家中,通过与豪绅家中小孩的谈话,巧妙地摸清了事件的真相。
    D.大钟在豪绅家中弄清情况后,逃回官署,借口别的事情派遣差役快速召来女婢的家人,终于使女婢的冤屈得以昭雪。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虽未以宾礼待之,而置腹推心,不啻骨肉,僚友咸庆公得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郡中有疑狱,久而不决,公将揭宰而不忍,因谋之于大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菩萨蛮
    张孝祥
    玉龙【注】细点三更月,庭花影下余残雪。寒色到书帏,有人清梦迷。
    墙西歌吹好,烛暖香闺小。多病怯杯觞,不禁冬夜长。
      【注】玉龙,传说中的神龙,诗文中常常代指飞雪。这里指龙形的漏壶,即刻漏、滴漏,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1.词的前两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突出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积水成渊,蛟龙生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2)然秦以区区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 2011—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语文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五)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狗鼻子
    [前苏联]左琴科
      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的一件貂皮大衣被人偷走了。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嚎哭起来。他真心疼这件皮大衣呀。他说:“诸位,我那件皮大衣可真是好货啊。太可惜了。钱我舍得花,我非把这个贼捉到不可。我要啐他一脸唾沫。”
      于是,叶列麦伊·巴勃金叫来警犬搜查。来了一个戴鸭舌帽、打绑腿的便衣,领着一只狗。狗还是个大个头,毛是褐色的;嘴脸尖尖的,一副尊容很不雅观。便衣把那只狗推到门旁去闻脚印,自己“嘘”了一声就退到一边。警犬嗅了嗅,朝人群中扫了一眼(四周自然有许多人围观),突然跑到住在五号的一个叫费奥克拉的女人眼前,一个劲儿地闻她的裙子下摆。女人往人群里躲,狗一口咬住裙子。女人往一旁跑,它也跟着。一句话,它咬住女人的裙角就是不放。女人“扑通”一声跪倒在便衣面前。
      “完了,”她说,“我犯案了。我不抵赖。”
      她说:“有五桶酒,这不假。还有酿酒用的全套家什,这也是真的。都藏在浴室里。把我送到公安局好了。”人们自然惊得叫出声来。
      “那件皮大衣呢?”有人问,她说:“皮大衣我可不知道,听都没听说过。我说的都是实话。抓走我好了,随你们罚吧。”
      这女人就被带走了。便衣牵过那只大狗,又推它去闻脚印,说了声“嘘”又退到一旁。狗转了转眼珠,鼻子嗅了嗅,忽地冲着房产管理员跑过去。管理员吓得脸色煞白,摔了个仰面朝天。他说:“诸位好人呀,你们的觉悟高,把我捆了吧。我收大伙的水费,全让我给乱花了。”
      住户们当然一拥而上,把管理员捆绑起来。这当儿警犬又转到七号房客的跟前,一口咬住他的裤腿。这位公民一下子面如土色,瘫倒在人群前面。他说:“我有罪,我有罪。是我涂改了劳动履历表,瞒了一年。照理,我身强力壮,该去服兵役,保卫国家。可我反倒躲在七号房里,用着电,享受各种公共福利。你们把我逮起来吧!”人们发慌了,心想:“这是条什么狗,这么吓人啊!”那个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一个劲儿眨巴着眼睛。他朝四周看了看,掏出钱递给便衣。
      “快把这只狗牵走吧,真见它的鬼。丢了貂皮大衣,我认倒霉了。丢就丢了吧……”他正说着,狗已经过来了,站在商人的面前不停地摇尾巴。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慌了手脚,掉头就走,狗追着不放,跑到他跟前闻他那只套鞋。商人吓得脸色倏地就白了。他说:“老天有眼,我实说了吧。我自己就是个混账小偷。那件皮大衣,说实话也不是我的,是我哥哥的,我赖着没还。我真该死,我真后悔啊!”这下子人们哄地四散而逃。狗也顾不得闻了,就近咬住了两三个人,咬住就不放。这几个也一一坦白了:一个打牌把公款给输了;一个抄起熨斗砸了自己的太太;还有一个,说的那事叫人没法言传。人一跑光,院子里便空空如也,只剩下那条狗和便衣。这时警犬忽然走到便衣跟前,大摇尾巴。便衣脸色陡地变了,一下子跪倒在狗跟前。他说:“老弟,要咬你就咬吧。你的狗食费,我领的是三十卢布,可自己吞了二十卢布……”后来怎样,我就不得而知了。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我便赶紧溜之乎也。(选自《世界经典小小说100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综合运用了对比、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表达技巧,形象地揭示了深刻的主题。
    B.小说对所有当事人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增添了文章的生动色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形象而生动地暴露出人的内心世界的丑恶的一面。
    D.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跌宕起伏,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E.小说最后对便衣的描写是故事的高潮,不仅使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这篇小说以“狗鼻子”为题,有何深刻含义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角是警犬,有人认为是事件中的所有当事人,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史铁生的幸运与不幸(节选)
    黄敏兰
      ①史铁生初回北京的几年,几乎都是在痛苦中挣扎。希望与绝望、生与死的抉择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人们一般喜欢引用《我与地坛》中的那句名言:“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似乎史铁生有着超然于生死的天性。但人们未必知道,他这份迎接死亡的宣言看似洒脱,却是经历了多少痛苦思考才做出的。我不知道史铁生有多少次试图赴死,但我知道他比绝大多数病人都饱受选择生死的艰难。
      ②史铁生回京后立即住进了友谊医院,他是在父亲的搀扶下艰难地走进医院的。当时他曾暗中发誓:“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没想到一年之后却是被人抬着出院。为什么没治好病也没去死呢?其中原因很多,一是天使般的大夫的挽救。一位王主任和一名护士长两次将他从死神那里“抢下来”,王主任后来劝他看书,说:“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这句话给他指出一条活的路,让他慢慢地做些事,于是慢慢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还有就是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史铁生说:“我没死,全靠了友谊。”(《我二十一岁那年》)朋友们鼓励他,不时给他带来欢乐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③出院后的史铁生成了“待业青年”,前途无望;他母亲不甘心放弃,多次尝试治疗均以失败告终,也引起他的烦恼。于是他经常失魂落魄地跑到家附近的地坛公园,不断地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地坛的苍凉与宁谧让史铁生躁动的心安静下来,让他暂别外界的纷扰,沉迷于精神的畅想、与大自然的交流。静下心来的他,也能通过观察地坛的人与事思考尘世生活。
      ④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洁净的世界里,他找到了灵魂的支柱——上帝(这个概念并非狭义的、具体的“上帝”)。他不停地与上帝对话,终于在上帝的感召下,使精神得到升华。不幸的史铁生因幸运地走进地坛而选择了生路。“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若换作人潮密集的北海、颐和园等名胜景区,即便有动人的美景,也不能符合史铁生的需要。“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⑤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活的问题了。这期间他母亲不断到劳动局低声下气地为儿子申请正式工作,但每次都遭遇冷漠的拒绝。不得已他到一家街道工厂去做临时工,工资好像是每月15元,仅能糊口。这种糟糕的境遇让史铁生痛苦不堪。因为他不是一般的病人,而是残疾人:却恰恰又是一个追求崇高感和优美感的人。在当时的中国,“人的尊严”还是个陌生的字眼,至于残疾人的尊严就更无从谈起。且不说处处遭受白眼是寻常之事,更有人肆无忌惮地当众讥笑、嘲弄。有人嘲笑他,他说他恨不得抱着炸药包冲过去,与之同归于尽。少数人善意的同情和怜悯,更令有着高贵品格的他难以忍受。找不到正式和体面的工作,只能和一些没文化的老弱病残者为伍,以画彩蛋这种简单劳动为生。从史铁生作品中描绘的阴暗破旧的工作场所、低俗的氛围,即可看出他对自己当时状况的不满甚至痛恨。
      ⑥为了有尊严地活着,他必须找一个体面的职业。
      ⑦起初史铁生试图走外语翻译这条路,但是当时的中国尚未改革开放,对外交流没有展开,这条路显然行不通。于是在朋友的劝说下,他改投文学门下:“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为什么要写作呢?作家是两个被人看重的字,这谁都知道。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也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我与地坛》)
      ⑧选择了写作的道路是一方面,是否具备写作的能力还没有把握。别人质疑他学历不高,也不像正常人一样可以“体验生活”,如何能够写作?
      ⑨幸运的是,上帝给了他超凡的文学天赋:简洁优美的语言、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等等一切,再加上对生命、对命运独特而深邃的思考,最终成就了一个伟大作家史铁生。
      ⑩从知青到画彩蛋的“待业青年”又到作家,史铁生的命运有着巨大的改变。命运让他去思考命运,苦难驱使他去回味苦难。(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紧紧围绕史铁生对于生死问题的态度展开,突出了史铁生高尚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
    B.正是因为史铁生信奉上帝,才使得他的灵魂找到了支柱,精神得以升华,命运得以转变。
    C.命运的改变使史铁生看透了生死,看破了红尘,于是,他能坦然地面对生死,面对人生的挫折。
    D.文章选取了史铁生的一些典型事例作为素材,按时间顺序叙写,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E.医院的大夫、护士挽救了史铁生的生命,而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则是史铁生活下来的唯一精神支柱。
    (2)从文章内容看,史铁生的“幸运”与“不幸”分别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处直接引用史铁生的文章中的话,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收藏品市场本来不大,一两个亿在股市、楼市难有作为,但在收藏品市场里也许就能兴妖作怪,这是参与者必须了解的常识。
    B.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相当多的中国电影人为利益所驱使,变得功利市侩起来。利益驱动之下的那些差强人意的作品,多数有灵魂不在、精神贫血、思想缺席的毛病。
    C.国家此次严惩危害民生的渎职犯罪,具有釜底抽薪之效,它传达的信息是,维护民众权益不仅要严厉打击作恶者,更要严惩纵容者。
    D.“招工!招工!工资优厚!”中介公司的吆喝声不断,但应声而去的人却门可罗雀。“别理他们,都是骗子。”安徽的小耿对记者说。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放宽了对城市发展和人口自由流动的限制。
    B.经典阅读在当代社会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国内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国连续六七年来阅读率一直在下降,目前已经低于50%。
    C.我国全面落实并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普遍增强。
    D.相比“个性很强”的黄光裕,37岁时带领47名员工集资近百万、创建上海永乐家电的陈晓给人留下的印象要低调内敛许多。
◎ 2011—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语文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五)的第三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语言是人类真正的遗传密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学家会说,把一种语言过去所代表的意义保存下来绝不是为了怀旧,抛弃一个语种就等于断送一个物种,就等于葬送一种文明形态。
    ①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意味着不同的世界
    ②由于语言的存在,人类就不再仅仅居住在“同一个生物环境中”
    ③多一种语言,就会多一种选择、视角、机会和路径
    ④而是生活在“不同的、具有独立意义的现实世界中”
    ⑤就会多一种冲破条条框框和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就会多一份开阔的心胸和对灵魂的关怀
    ⑥那么,语言多样化对人类而言就意味着更宽的视野、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自由
    A.①⑥②④③⑤
    B.①③⑤⑥②④
    C.②⑤①③⑥④
    D.②④①⑥③⑤
  • 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新华网重庆频道记者2月24日从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我国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正式“出炉”。据悉,这是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发起的“将七大传统节日连起来打包申遗”的行动之一。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联合主办,重庆文化艺术节办公室协办,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24日公布了征集结果,来自全国各地的7名创作者设计的墨迹灯笼春节、元宵红娃、清明印、龙粽端午、七夕爱之印、团圆中秋、菊花双九重阳等七作品最终分别成为七大中华传统节日的标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文意畅通,语句连贯。
      什么才能让昏昏沉沉的大脑清醒片刻呢?什么才能让起起落落的心情安宁一下呢?我走进了古典诗词的花园,在奇花异卉间找寻答案。
      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那颗雄心,还是“一览众山小”的那片壮志?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苦苦求索,还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让游子“不知何处是他乡”的兰陵美酒,还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埃及谚语)
    (2)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3)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列宁)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