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2009学年新课标人教A版北京市101中学高一语文期中模块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装(zǎi) 逆(wǔ) 泰(pǐ) (gèng)
    B.写(zhuàn) 死(kè) 气(bǐng) (xián)
    C.力(lù) 目(zhǔ) (shuò) 育(bǔ)
    D.戒(chěng) 目(chēn) (niù) 染(jiàn)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报怨 寥廓 窒息 书生义气
    B.斑澜 蠕动 瞌睡 衣衫褴缕
    C.欧打 观注 作践 步履蹒跚
    D.慷慨 骷髅 九霄 不假思索
  •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外语,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牙买加“飞人”博尔特破纪录如探囊取物,美国游泳选手菲尔普斯勇夺8金,这一切都使29届奥运会成为永恒的经典。
    C.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般啊,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D.第一次凌家滩考古共试掘4座墓葬,出土文物131件,其中90%是美轮美奂的玉器,这无疑向考古专家传递了令人振奋的讯息!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再别康桥》《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名篇,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和艾青。
    B.《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历史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宋代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首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D.《荆轲刺秦王》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 2008-2009学年新课标人教A版北京市101中学高一语文期中模块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处分兄意,那得自任专——适:适合
      女也不,士贰其行——爽:差错
    B.否泰如天地,足以汝身——荣:荣耀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怪:认为奇怪
    C.起不意,尽失其度——卒:士卒
      失其所,不知——与:结交
    D.朝而夕设版焉——济:得到帮助
      因人之力而之,不仁——敝:损害
  •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B.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哙遂入,帷西向立——披:掀开
    B.杀人如不能——举:尽
    C.道芷阳行——间:趁机
    D.沛公则车骑——置:放弃,丢下
    2.下列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遣将守关者——君安与项伯有
    B.招樊哙出——击沛公于坐
    C.覆其盾地——若亡郑而有益
    D.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良)则与(樊哙)斗卮酒
    B.加彘肩(于盾)上
    C.(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
    D.(项王)欲诛有功之人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樊哙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⑤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5.根据文段意思,用从课文中演化出的成语填空,使下面一段话完整顺畅。
      张良在宴会上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危急情况,便立即到军门告诉樊哙。樊哙英勇闯帐,对项羽陈说秦王暴政失民心,重提楚怀王与众将的约定。表白沛公入关之后___________,还军霸上,等待项王。并强调如果项羽要杀像刘邦这样___________的人,就与暴秦无异。刘邦借故离开宴会,却为没有辞行而犹豫时,樊哙向他指出当时的处境是_________________;做大事的人不必顾虑这些细枝末节。刘邦在张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终于从鸿门宴金蝉脱壳,回到军中。
  •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傅天琳
    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像一件高高晾着的衣裳
    旷野,拖着它寂寞的影子

    许是鸟儿口中
    偶尔失落的一粒籽核
    不偏不倚
    在砖与灰的夹缝里
    萌发了永恒的灾难
    而它稀疏的枝桠上
    麻雀吵闹着
    正在筑巢
    而它伸直的手臂
    像要抓住破碎的云片
    捎去
    并不破碎的盼望

    它盼望什么呢?我不知道
    犹如我不知道
    它摇曳的枝叶
    是挣扎,还是舞蹈
    是的,它活得多别扭
    但决不会死去
    它在不断延伸的岁月里
    把孤独者并不孤独的宣言
    写在天空
    1.诗人塑造的黄桷树形象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托物言志,借黄桷树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8-2009学年新课标人教A版北京市101中学高一语文期中模块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请概括说明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什么样的乐趣,并结合具体诗句谈谈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是上下联打乱之后的四副对联,请仔细品味,然后分别将上下联组合起来。
    ①日照花如锦  ②青山一鹤归  ③青山一片云  ④碧水双鸥静
    ⑤暮烟明月暗  ⑥白水千层浪  ⑦残雨夕阳收  ⑧风吹柳似丝
    第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
    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
    3.________________,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__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6.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 以“分享”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取材范围只限于现实生活。不少于700字。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注],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上,指刘邦。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何等已数言上:估计
    B.不及以,自追之:听说
    C.亡,何也:你
    D.王慢无礼:一向
    2.下列句中加粗字与“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中的“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以利晋,
    B.不战而人之兵
    C.孔子登东山而
    D.素留侯张良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丞相何亡 ②吾为公以为将
    A.①丞相为什么逃跑 ②我为公家让他作将军
    B.①丞相怎么逃亡了 ②我因为你让他作将军
    C.①丞相萧何逃跑了 ②我因为你让他作将军
    D.①丞相逃到哪里去了 ②我为公家让他作将军
    4.从上文看,“于是王欲召信拜之”(文中加粗加斜的句子)表现了刘邦(     )
    A.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B.求贤若渴,闻过则喜
    C.随心所欲,喜怒无常
    D.善纳忠言,素慢无礼
    5.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最根本原因。(不超过1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一个人在山上
    周 皓
      我现在的家在岳麓山下。
      我所住的房子背后,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探出一条路来。每天一早会有很多人从这里爬上岳麓山进行晨练,这等热闹要到上午10点以后才告平息。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假日,紧靠我家的岳麓山,每天上午10点以后便是孤独的。
      我曾陪同我外地的朋友登过好几次岳麓山(当然是花了10元门票从正门进去的),去赏玩的都是大家必去的熟悉的景点,像爱晚亭、麓山寺、蔡锷墓、云麓宫、鸟语林等。
      我觉得那没意思极了。
      我讨厌任何预见性很强的像履行任务似的行动,包括以开心为目的的旅游。
      我决定去看看孤独的岳麓山。
      一个非假日的秋日的下午,我一个人登上了岳麓山。
      这时候无忧无虑的孩子大多在上课,为衣食之忧的成人在劳作。一边爬山的时候,我就为自己能有这么一份悠闲而惬意;待登上山顶,我更是惊异于呈现在我眼前的岳麓山:它有了我以前从未见过的大气、厚重、静穆、空旷、辽远。
      岳麓山陌生了。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的陌生
      随便找了一处地方坐下来,俯瞰山下棋盘似的城市,再看看头顶离得近了的天空,山不说话,巍峨却在我的心里形成了。我眼前的山石、树木静静地立着,孤独中却有一股凛然的傲气,只有这秋日里渐渐走向衰败的小草还在使着性子调皮,随风轻轻摇曳着。其实,它也是傲然的呢,它不惧怕生命的凋零。
      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山上的泥石、树木、花草可以
      我有种冲动,想走近任何的一块石头,一棵树,跟它们说说话,想俯下身子亲近每一株草,跟它们交心。谁说沉默意味着没有申明呢,或许,它们比我的祖辈都年长呢。令人钦敬的是,岁月似剑,风雨如磐,它们按照自己的信念活成了自己的模样,一座山其实就是一幅经年不变的画,我看到的其实就是我父辈看到的那幅——一或许,我眼下站的这块地方,在若干年前就是一位衣袂飘飘的诗人或豪气干云的武士所亲临过的。可是,这山上的一切,不论遭遇自然无情的侵袭还是人类亲切的探访,都呈现出宿命似的接纳,没有悲喜的跌宕。这种神闲气定的大气魄,人哪里会有!
      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的时候,看到那农田的稻谷,在沉默和朴素里任由时光的安排,抽穗、扬花、结谷,然后回到农人的仓储里,我以为那是懦弱的没有生命的,今天,一个人在山上,突然感觉到一座山、一棵稻谷是那样不加雕饰地完成过程,不加挑剔地归依结果。真正的强大有时就是不奢求,不抗拒。
      人或者总无法摆脱奢望,归顺自然,所以人别说比自然活着的万物渺小,比自然本身都渺小。
      譬如登山,你很少看到一个人孤独地登山,而是成群结队地开心赏玩,你把山看成了景点,你就无法领略到山的生命。有人说见了黄河你得跪下去面对、解读,面对山也应该是--至少我们的灵魂应该是。
      你不妨一个人登一次山,你会发现:一个人在山上,面对沉默不语的山,用不着比较,你就渺小了。
      我感觉我登上了山,人却站在了山脚下。
    1.作者写到“岳麓山陌生了”。“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的陌生”(见画横线处)。
    (1)“熟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陌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到“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山上的泥石、树木、花草可以”(见画横线处)。联系上下文,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借助衬托手法,以喧闹的晨练和讨厌的旅游突出对孤独的山的领悟。
    B.对于自然无情的侵袭和人类亲切的探访,山对一切都会欣喜的接纳,这种“大气”令人类感慨和崇敬。
    C.作者领悟到真实强大的生命是不加雕饰,不加挑剔,不奢求,不抗拒。
    D.人只要摆脱了奢望,就会和自然活着的万物一样伟大,和自然本身一样伟大。
    E.作者着力抒写自己登山时的感受,当你用心去面对、解读山上的泥石、树木和花草时,便可以领略到山在沉默中蕴藏的真正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