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语文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四)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隐逸
    郁土
      《顾准文集》中写道,在古希腊,“学问不是‘货与帝王家’换口饭吃的玩意,而是一种个人的创造活动,这才能够产生或者放眼宇宙,或者注视自己内心世界的思想家。(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不可能设想这种知识的出路,知识无非‘求禄”’。他还写道“‘君天也,天不可逃也’就算是注定了。知识分子不满意这一套,只好像贾宝玉那样当和尚去……在西方,政治权威不是至上的权威,思想家出在‘和尚’中的不少,不过那种‘和尚’是研究科学、写哲学著作的‘和尚’。入了空门,精研几何、逻辑、天文,皇帝老子也管你不着。中国,除了伦常礼教,没有学问,专心知识探究宇宙秘密不是出路,要逃避王权,只好走老庄禅佛一路”。
      阅读至此,感慨不已。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约可分两类:一类是做官的,一类是不做官的。而在不做官的当中,又有做不了官和不想做官的。后者少之又少,史书上将其归为“隐逸”“逸士”。今日得闲,就把《二十五史精华》中的“隐逸”部分通读一遍。再参照顾准对古希腊知识分子命运的分析,不禁对中国古代这部分知识分子的命运感慨不已。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专制统治下,假如你不把所学知识“货与帝王家”,简直没有出路。而归隐便是这其中一条若隐若现、充满荆棘的羊肠小道。表面看,隐居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其实不然。隐士们之所以这样做,全是不得已而为之。或为了保全身家性命,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或对现实政治不满,以此作为一种不得已的抗议。要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假如读书而不做官,那也就自动甘居下流了。范蠡辅佐勾践灭了吴国后,看穿了越王的为人,弃官不做,泛一叶扁舟于江河湖海之上,后来还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这是非常稀少的例子,而且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也不高。有些知识分子不能医国,就去医人,但看看华佗的下场,你就知道得罪政治权威是个什么下场了。无奈之下,只好隐居,绝不与现实政治发生任何联系,哪怕生活清贫一些也没有关系。
      可以这么说,但凡隐居者,都是些拥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他们或博览群书,或德性高尚,或多才多艺,为乡里所称。他们隐居以后,虽说也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书画与专著,比如陶渊明、陆羽等,但对于大多数隐士来说,所学非所用,随着他们的辞世,其一肚子学问也就随之带进了坟墓,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在西方,教会是与政治权威相抗衡的另一种权威,知识分子不满意现实政治,可寄身教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自得其乐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则没有这么幸运,一旦选择了隐居,则衣食住行皆成了问题,要亲自“种豆南山下”了。并且,除了琴棋书画及儒道学问外,更无自然科学的内容可供他们研究(中国无此传统,即使研究了也没有出路),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好在中国自古就有这个传统,帝王允许这些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知识分子逍遥于世俗生活之外,如尧时的许由,周时的伯夷、叔齐等,算是给这些人了一条出路。
      隐士中也有具清醒政治头脑者,如东汉桓帝延熹时的汉阴老父,汉桓帝“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只有他“独耕不辍”;更有南郡襄阳人庞公,面对荆州刺史刘表的责问“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他这样回答道:“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这是隐逸者何等理直气壮的宣言!
      只可惜这些知识分子,因种种原因,既不能从政,又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而默默终其一生,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巨大损失。(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面关于中国古代“逸士”的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所谓“逸士”,是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那些不想做官的人。他们常常不满或脱离现实政治。
    B.隐士选择了隐居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但他们安贫乐道,自得其乐,可见,隐居是他们大多数人的主动选择。
    C.“逸士”都是一些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隐居之后,他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之路常常是狭窄的,也很难有所作为。
    D.东汉的汉阴老父和三国时期的南郡襄阳人庞公都是隐士中具有清醒政治头脑的人,他们用行动或语言诠释了自己的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弃官的范蠡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后来还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但这只是特例,并不能代表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命运。
    B.在大一统专制统治下,归隐只是一条荆棘道。大多数隐士所学非所用,最终把一肚子学问带进了坟墓,从而给当时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C.中国古代的许多隐士,除了琴棋书画及儒道学问外,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这是我们民族的巨大损失。
    D.西方的知识分子不满意现实政治,可寄身教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享受着绝对的自由。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准认为:在古希腊,学问是一种个人的创造活动,而在专制的古代中国,知识无非是“求禄”的资本。作者是赞同这一说法的。
    B.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是相当自由的,他们可以做官,也可以不做官,经商、从医都可以,帝王允许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C.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旦选择了隐居,就要安贫乐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涉足现实政治或得罪政治权威,否则,就可能像华佗一样,招来杀身之祸。
    D.中国古代的隐士中不乏才高品优的人,但他们很难像西方那些不满现实政治的知识分子一样衣食无忧地做专门知识的研究。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人也。攸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
      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
      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骏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有司奏攸不堪行郊而拜道左,坐免。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选自《晋书·邓攸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称听吾犹人也——论:诉讼
    B.于石勒——没:俘虏
    C.勒长史张宾先与攸舍——比:比较
    D.俄而有诏之——原:原谅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说明邓攸受人赏识的一组是(     )
    ①混奇之,以女妻焉
    ②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③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
    ④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
    ⑤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
    ⑥乃劾攸以擅出谷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②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攸身世悲苦,亲人先后去世,他守孝达九年之久,遂以孝著称。他因为为人平易和气、生活简朴、正直廉洁而被许多人喜欢。
    B.石勒曾经俘虏过邓攸,因为赏识邓攸的文辞,不但没有杀死他,而且每次外出征伐,都把邓攸安置在车营里。
    C.吴郡闹饥荒,邓攸上表请求朝廷允许开仓赈灾,但朝廷还未答复,他就擅自开仓救济饥民。由此,邓攸遭人弹劾而被贬了官职。
    D.邓攸一生数次迁职,总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没有欣喜或怨怒的表情。他善于与人交往,但有时对权贵有些敬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鹧鸪天
    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虏呕哑,酒如清露鲜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乾道元年(1165)夏,陆游调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二年春,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这首词就是这一年归家初期写的。②“青门学种瓜”指学汉初的邵平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1.这首词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2)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_____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
    (6)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 2011—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语文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四)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沙漠胡杨
    王永杰
      ①新疆有两种著名的树,一是白杨,一是胡杨。白杨的美在于挺拔,而胡杨之美在于顽强的生命力和醉人的金黄色。
      ②胡杨是古老的树,据说,几千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了。它曾经是山地河谷的主要树种。在新疆伊犁地区,巩乃斯河沿岸至今还有胡杨树的身影,但是已经没有成片成林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是沙漠选择了胡杨,还是胡杨爱上了沙漠,胡杨逐渐演变成了沙漠河流沿岸最主要的树种。目前,全世界90%的胡杨在中国,中国90%的胡杨在新疆,新疆90%的胡杨在塔里木河沿岸。
      ③胡杨是美丽的树。每年10月,秋天的胡杨就穿上金黄色的礼服,迎接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宾客。远观胡杨,层林尽染,一片金色的海洋。近观胡杨,每一片叶子都很通透,叶脉清晰可见,特别是在太阳初升或者夕阳西下的时候,逆光或者侧光去端详,透明的叶片相互映衬,散射出黄色的光晕。当然,最壮观的是乘坐三角翼飞机,逆着光从胡杨林头顶飞过。视野开阔,胡杨、沙漠、河流尽收眼底,黄色的沙丘、黄色的胡杨,还有泛着银色鳞波的河水,真是壮丽神奇。
      ④胡杨是一种神奇的树。小的时候形状如柳树,枝条柔软,叶子细长。长大了,树干挺直,叶子就成为杨树叶子的形状,只不过尺寸小一些。所以,胡杨也称为“异叶杨”“变叶杨”。有人说,胡杨的奇特在于一树三种叶。一棵粗壮的胡杨,离地一米以下长有枝条的话,叶子一定是柳叶的样子,高一些就是杨树的叶子,再高一些会有枫叶的形状。
      ⑤胡杨的根很奇特,可以扎到地下几十米,吸取水分,顽强地撑起一片生命的绿色。走进胡杨林,你可能会看到,有些粗大的胡杨,裸露的根部很粗壮,很发达。但胡杨小的时候,根系很不发达,只有一个主根很粗,这主要和胡杨生长的环境有关,它必须把根迅速插进地底下,获取宝贵的水资源。所以胡杨很难移栽,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挖断其主根。前几年,单位搞园林绿化,想栽种几棵胡杨。有人急于求成,挖了十几棵胳膊粗细的胡杨栽进院子,结果只成活了一两棵。
      ⑥胡杨是顽强的树,生长在西北沙漠地带,耐干旱、耐盐碱,不怕酷热严寒,不畏风沙侵袭。它们或成片成林,或孑然一身,顽强地矗立在沙漠戈壁,履行着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抗风沙,保绿洲。沿着沙漠公路走一走,你会看到在沙漠边缘,沿着古河道,生长着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的胡杨,尤其是沿着塔里木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胡杨林。有人说,正是有了这片胡杨林,天山南麓的大片绿洲才免遭沙漠的吞噬。所以,当地人称胡杨为“英雄树”,也有人赞美它是“沙漠的脊梁”。
      ⑦第一次走进沙漠,见到胡杨,我就为它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粗壮的树干、开裂的树皮、奇异的形状,在塔克拉玛干大漠的烈日炙烤下,顽强地挺立着,用不太茂密的叶子,为我们这些到访者撑起一片片阴凉。有的树冠已经枯死,却从半腰伸出一根绿枝;有的下半部分的小虬枝沿着树干枯萎着,树顸部分却绿意盎然;有的半边身子似乎已经焦黑,却在另一侧长着茂密的枝叶;甚至有的上半部分已经没有了树皮,露出白森森的树干,下半部分却快意地生长着;还有的树身子已经匍匐在地,靠一些枝杈支撑着,树冠部分依然歪歪扭扭地向上展开……此时此刻,我似乎体味到了一些坚韧不拔的含义。
      ⑧传说,胡杨一生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胡杨就是这种树,坚守着一片贫瘠的沙漠,固守着千年不变的信念。有时候,我站在沙丘上,或坐在胡杨树下,任思想的野马穿越时空随意驰骋。一棵嶙峋的老胡杨,也许曾经为西天取经的唐玄奘撑起过一片阴凉;一根枯萎了的老树干,也许曾经为行走在丝路上的商旅拴过疲惫的骆驼;一段躺在沙丘上的老树皮,也许曾经见证了西域历代王朝刀光剑影的兴衰。不屈的胡杨、不老的胡杨、不朽的胡杨,只有你能说出尼雅的奥秘,墨有你真正了解沧海桑田的变换。如今,塔里木河不再奔流不息,罗布人与楼兰古国消失在茫茫的大漠沙尘之中,而古老的胡杨树依然顽强地挺立在沙漠的边缘,守望着现代文明在荒野之中的繁衍生息。(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②段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是为了证明胡杨树是古老的树种。
    B.胡杨树的主要特点是树种古老、色彩美丽、叶子和根奇特、生命力顽强。
    C.从第⑤段中的事例可知,生命力顽强的胡杨树在别的地方是很难成活的。
    D.人们称胡杨为“英雄树”“沙漠的脊梁”,是因为它在防沙护林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E.作者对胡杨树作了具体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胡杨树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
    (2)第⑦段细致地描写了沙漠胡杨的形态,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的表达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读了本文,你对这句话会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旭日阳刚”的春天
    马帅
      2010年9月的一个早上,王翠婷照例走进了办公室。她习惯性地点开了一个经常浏览的网站,这时,一段好友分享的视频映入眼帘:“请认真听完农民工自弹自唱、感人至深的《春天里》。”王翠婷点开了视频,看到在一个逼仄的屋子里,两个光着膀子的农民工弹唱着这首《春天里》。
      “我看完之后听了一整天。”王翠婷在接受《看世界》记者采访的时候说,“我觉得十分震撼,因为我们都是有梦想的人。”
      王翠婷在和记者交流时反复提到了“梦想”这个字眼,“当时正想和几个朋友一起拍个关于梦想的东西,这段视频突然激发了我的灵感。我便立即叫来朋友一起看。”
      王翠婷当天晚上就给视频的上传者留言了:“两位大哥看见请回!求合作!”留言立即得到了回应,他们约好了第二天见面。王翠婷当时并不知道,这两位大哥将登上春晚,而他们的合作,将拉开这支后来叫做“旭日阳刚”组合的圆梦之路的序幕。
      在北京市丰台区,在视频里出现的那间随意而窄小的屋子里,她终于见到了两位大声唱着“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的大哥——王旭和刘刚。接下来,大家“就在一个路边的小排档吃点串喝点酒什么的”,然后谈定了他们音乐生涯的第一次合作。
      王翠婷和他们拍完《农民兄弟首部MV》后,王旭、刘刚的生活就开始发生了变化,首先联系他们的是北京电视台,然后浙江电视台也开始请他们做节目。“我们是第一个和他们合作的,但后来‘旭日阳刚’的走红并不是因为我们,”王翠婷诚恳地说,“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很棒。”
      “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没有信用卡,没有她,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这首歌原本只是描述流浪歌手的生活,却在“旭日阳刚”演唱之后,变成了一个群体在城市生活的写照。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每一个唱着“请把我埋在春天里”的农民工后面,都有着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还有萧索的村庄。进城的人们,他们渴望融入城市,却又有些格格不入,而对于城市,这个群体应当有更多的梦想与诉求。
      成名之前的王旭和刘刚,并没有想到过能上春晚。即便是网络走红后,“旭日阳刚”也曾表示他们并没打算辞掉工作,“我们要永远保持现在这种状态,如果走完全商业化的路子,会失去我们自己。”
      在一些媒体的报道里,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们对获得的名利有一种本能的恐惧,认为这不属于他们。王旭说.他感觉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推着他们往前走,但不知道这股力量会不会像当初突然涌现一样,也会突然消失。实际上,王旭至今未从公司辞职,现在只是请假参加节目,单位领导很支持他。他说自己也许有一天还会回去管理仓库,而刘刚也能接受再次成为街头歌手的落差。
      “我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刚火,去找他们时他们都很抗拒,说不想这样,只想好好唱歌。”王翠婷在和记者聊天时,也突然想起了这个细节。
      原本就是进城谋生的农民工,在遭受生活重压和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唱歌只能作为爱好或梦想。即便是现在出名了,他们也要为将来考虑,能否真正进入歌坛,进不了歌坛又该如何回归到原有的打工生活,他们肯定比别人想得多、想得远。刘刚说,如果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们就是“农民工歌手”;如果还是回到从前,他们还是“农民工流浪歌手”,但“只要生活里充满音乐,我就知足了”。
      结束采访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几乎与“旭日阳刚”同时火起来的一部电影的台词,在这个人人都在透支梦想的年代,它难免会引起普通大众的共鸣:“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选自《看世界》,有删改)
    (1)下列对新闻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标题一语双关,明指“旭日阳刚”唱的歌曲《春天里》,实指他们红遍大江南北,从而迎来了歌唱的“春天”。
    B.“旭日阳刚”的成功纯属一种巧合,若没有王翠婷等人的帮助,他们还会默默无闻地照旧过着“农民工流浪歌手”的生活。
    C.文中多次提到梦想,是想告诉人们有梦想定会成功,我们要像“旭日阳刚”那样,为了心中的梦想而不懈追求。
    D.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每一个唱着“请把我埋在春天里”的农民工都有融入城市的梦想与诉求,而事实上他们又与城市格格不入。
    E.“只想好好唱歌”道出了“旭日阳刚”的心声,表现了他们执著的精神追求,但也能看出他们自我满足的心态。
    (2)作为一篇访谈稿,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对“旭日阳刚”进行采访,而通过王翠婷来介绍“旭日阳刚”,这种写作视角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旭日阳刚”组合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说“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请联系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个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还能在精神上“净化”自己,实在是难能可贵
    B.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日前表示,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资本市场的崛起和上市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
    C.既然事情已经过去,我们再去怨天尤人,实在是于事无补,倒不如总结一下经验,坦坦荡荡地面对未来。
    D.每年的春晚都有一些精彩的歌舞节目,演员的服装尽显华丽,他们个个长袖善舞,让台下的观众赞叹不已。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出台的“新国八条”措施,在限购、价格控制、信贷、税收等环节进一步加码,且行政干预力度进一步扩大。
    B.“一票难求”促使众多在沿海务工的农民工以结伴骑摩托车返乡过年。“摩托车返乡”大军从沿海涌向内陆,踏上漫漫回乡路。
    C.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多种生活必需品价格迅速上涨,这就加大了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城乡居民的生活成本。
    D.备受关注的翻拍电影《奋斗》4月2日上映至今票房平平,“米莱”一角的消失似乎成为众多影迷对电影版《奋斗》不感兴趣的最大原因。
◎ 2011—2012年新课标版高三语文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四)的第三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我们好好珍惜生活的给予,并不断用心去打造,就能拥有生命的芬芳。
    ①只因上帝特别喜爱某些人的芬芳
    ②所以才对他咬得特别重
    ③生活给予每个人的都不会太少
    ④上帝给了他残缺的肢体
    ⑤却让他拥有了一个芳香的心灵
    ⑥霍金就是这样一只苹果
    A.⑥④⑤①②③
    B.③①②⑥④⑤
    C.①②③⑥④⑤
    D.①②⑥④⑤③
  • 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刘易斯拐点”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全国多处地方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再次引起经济学界关于“刘易斯拐点”问题的热议。尽管学界对这个拐点是否已经到来仍有分歧,但毫无疑义的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受到这个问题的重大影响。所谓“刘易斯拐点”是指在既有现代工业又有传统农业的“二元经济”发展中国家,工业部门把农业部门由于边际生产率低而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吸收完毕,造成劳动力供应短缺的现象。目前,中国劳动力还有三成在农业部门,几亿人耕种18亿亩农田,似乎离“刘易斯拐点”还有距离。但是,深入分析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就能发现,向工业部门转移的富余劳动力确实很有限了。“刘易斯拐点”即使还没到来,但至少已经逼近了。
    刘易斯拐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示例:当李白长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我为他的壮志感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欧文·姆斯是第一个活着走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人。当人们追问其秘密时,他笑着回答:“心存阳光,你就是自己的神。”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