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辽宁省大连市部分中学高三语文联合模拟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宇宙有无穷的能量,因为有了秩序,我们才能看到银河的运转、星汉的灿烂。那失序的星辰,燃烧着、挟持着陨石和尘沙,在苍穹中拖着光亮的尾巴,消逝到永夜的黑暗中去。宇宙,即时空,不只是一个物质的概念,它同样是人类理性之源,甚至它便是理性本身。人类的悟性,那不待逻辑、实证的睿智,正是冥冥中理性的启示。当它体现了宇宙的秩序时,这睿智便具有了不朽的生命,瓜瓞绵绵地从远古延伸到今天。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天地之大美,四时之更嬗,万物之荣枯,皆是“悟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庄子·知北游》)的自在之物——理性之源使然。人类对它的了解甚微,我们除了表示敬畏与虔诚之外,根本无力改变宇宙的大规律。对天地之大美,我们能够奉上的也只是无限的赞叹。
      人类自身便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当人文未开时,人类懵懂地生活于自然的状态,那时的顺应是天生的,不假意志的,这便构成了“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的境界。人类的智慧渐渐增长,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竭力想表现其自身时,这“间间小智”便会与宇宙的“闲闲大智”相龃龉、相矛盾,人类的一切过错在于违拗宇宙的大智慧。古哲强调“天人合一”,意在指出人类背离这一根本规律的危机。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以为万有乃永恒理念的临摹品,艺术则应为临摹品之临摹品。这种观念不只为新潮、前卫的艺术家们拒绝,为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们嘲讽,甚至连古典主义大师都以为柏拉图不免有冬烘先生之嫌。其实,在我看来,只要我们在参选先贤妙论时,不要胶柱鼓瑟,我们是可以从中得到十分有益的启示的。它不会抑制你独特的创造力,也不会束缚你心灵自由的张力,相反它会使我们过于偏执的理念归于平和,从而去创造符合天地大美的作品。
      宇宙的大美,根本来源于它的秩序;社会的大美,同样来源于社会的契约——秩序;艺术的大美,也离不开关学的大限——秩序。一切失序的,便是毁灭着的如彗星、凋谢着的如残荷、死亡着的如骸骨。艺术家有时也表现残荷之类,那是对秩序的怀恋,包含着蓄芳待来年的期盼。
      然而,倘有艺术家一定要与秩序为仇,以脏乱怪丑为追逐目标,则自古有逐臭之夫、舐痔之徒,有怪力乱神之辈:那也是一种存在,不过它们不是美的所在。
      秩序的标志是纯粹、明确、简捷。如狄拉克之物理学公式、如开普勒之天体学阐释、如八大山人之水墨画,那都是天人合一的典范。这儿是“天人本无二”的至高境界,人类的睿智至此,也就是一种回归,返璞归真,复归于朴,复归于无极,复归于婴儿。
      “我就是上帝”,毕加索,你不觉得有些出言不逊吗?(有删改)
    1.下列有关“秩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银河运转,星汉灿烂,四时更嬗,万物枯荣,皆因有序。
    B.秩序是宇宙、社会、艺术等一切大美之所在。
    C.脏乱怪丑的存在,是合理的秩序,尽管它们不是美的所在。
    D.纯粹、明确、简捷是秩序的标志,也是人类睿智的回归。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宇宙是理性之源。当人类顺应宇宙的秩序并竭力表现自身时,人类便成了秩序。
    B.古哲强调“天人合一”,说明那时已完全没有天生的不假意志的顺应自然了。
    C.古典主义大师的观点使后人过于偏执的理念归于平和,从而创造出大美的作品。
    D.残荷是失序的东西,它不是美之所在,艺术家表现它,是为了怀念和期盼秩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宇宙有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如果没有了秩序,这能量就会对宇宙产生强烈的破坏,那样,我们也就再也看不到银河的灿烂,星汉的运转。
    B.天地有大美,人类有大智。从古到今,人类都在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
    C.宇宙、社会、艺术等能成为具有大美的事物,是因为它们有秩序;如果失去了秩序,它们就失去了大美。
    D.纯粹、明确、简捷是秩序的标志,是“天人合一”的典范。因此艺术家多表现秩序,但也有一些艺术作品没有表现秩序。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余,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节选自《金圣叹先生传》)
      【注】①内外诸典:佛、道两教经书和经书以外的书。②缁白四众:缁白,指僧俗。四众,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里泛指诸色人物。③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④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明清易代。⑤金针随度:指教人作诗文方法。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生辄起而之——排:分开
    B.不意于无中得之——意:料想
    C.领异标新,出意表——迥:远
    D.不伟耶——顾:难道
    2.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圣叹先生“倜傥高奇”的一组是(     )
    ①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②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③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④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
    ⑤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⑥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讲学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
    B.金圣叹一个月花光了好朋友王斫山给他去放贷营生的千两银子,王斫山也只是一笑了之。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物。
    D.本文作者既批判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酒泉子
    纳兰性德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注】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注】篆香:犹盘香。唐宋时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
    1.词的上片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说明全词表现出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3)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 2011届辽宁省大连市部分中学高三语文联合模拟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捕蝶者
    筱敏
      你痴迷于捕蝶事业。
      你爱蝶,研究蝶,珍藏蝶。你自信你是蝶的知己,蝶亦恍惚成了你的生命,你甚至反复地梦过自己化蝶了。
      你备好捕蝶网,这种网轻、软,纤维细而滑,不易损伤蝶翼和鳞片。你把必备的工具缚在腰间:采集盒、三角纸袋、记录本、铅笔、剪刀、镊子,还有毒杀蝶的广口瓶。你把呵护美丽的一切都想得极其周密,因为你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你出发去捕蝶,你去原野、山林、洲屿的幽寂处寻捕蝶中奇珍。蝶在你眼前飞舞,看那蛱蝶,多美!但它比不上凤蝶:翅表斑斓七彩,通身闪耀灿烂的金属光泽,飞舞时异彩耀目,体态优雅,尾突飘逸,如飘带,似轻丝,随风起落,若仙若幻。
      你的捕蝶网在操纵你了,神助一般的手感。迎头下网,网网必有所获。手腕轻抖扭转纱网,封死网,网中的精灵徒然挣扎,在你手中逃脱的可能已经是零。
      隔着纱网,你清楚地看到你的猎物的处境,清楚地辨别出它们的价值。你一手轻提网底,小心翼翼取出那只眼蝶或蛱蝶,将它两翅朝后并拢,像它停在叶间歇息时的样子,然后用手指在其胸肌上轻轻一捏,非常之轻,然而必须是致命的,你要保持它外观的完整。你感觉到那里有不可挽回的破裂声,这声音除你与它外,连片刻之间与它双飞双栖的情侣也不能听见。你用质地柔软光滑的三角纸袋把它装好。
      然而有一些蝶你不这样处理,你不要那胸节间的破裂声,你要一个更完整的标本。于是,你并拢了它的双翼之后,轻轻往它的腹部注射一丁点儿酒精。它在你手中颤栗了一下,是挣扎吧?便很快就不动了,杀死一只大尾凤蝶只需要0.5毫升酒精。
      但若是命运垂青于你,遇到太珍稀的,太宝贵的,颤栗的就应该是你了:一只刚刚出蛹的新蝶,双翅还是湿润的,鳞片鲜丽,纤尘未染,就在你的网里。你激动得几乎昏厥,眼窝潮热,倚着树干大口吸气。你果断地启用了你的毒瓶。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这造物的绝世精灵,连挣扎的瞬间也没有,它完美如初。
      你曾经想过生与死的问题吗?从前有一位远方的诗人,悲恸于另一位诗之精灵被凌虐,他要与帝王谈谈生与死的问题,那就像被你捕获了的这蝶之精灵的伴侣,竟从逃亡之路返回来,停在你的环罗纱网之上,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你们能以什么方式交谈呢?
      你想谈谈美,谈谈你全身心的珍爱,谈谈你的贡献和牺牲。这是你的宗教,你坚信这是世上唯一的宗教,决然的美和决然的虔诚。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珍稀标本名扬世界,还是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
      你隐身树丛等了许久,那只精灵的伴侣到底没有回来。
      你想着毒瓶内的那只蝶,你急不可耐,取出一支细小的钢针,自蝶的胸背中央插入穿透,将它固定在凹槽内的软木条上。蝴蝶有没有心脏?你是专家,你清楚。如果有,这一针正好就从它的心脏穿过。谁会听到那破裂之声?
      现在,趁它的翅膀还未僵硬,你用拨针轻轻将它们左右展开,使前翅的后缘与身体成直角,后翅的前缘脉与前翅的后缘相称。那宽大透明的翅膜何等完美,翅膜内贯穿的纵脉以及横脉,唯上帝之手才能创造出来。刚刚羽化成蝶,还没来得及振翅,还没有经风吹拂。鳞片呈砌瓦状密密排列在翅膜之上,洁净,流利,鲜亮,没有丝毫磨损。在你的展翅板上,你用拨针为它展翅,是它平生第一次展翅,也是最后一次展翅,这或许就叫做永恒吧?它娇艳的色泽之上,覆过一层银质的灰色,像是由外而内镀着溪涧的月光,也像是由内而外渗着绝世的悲伤。
      你用拔针将蝶的触须拨正,左右对称摆在头的前方,轻轻把长纸带压覆过蝶翅的基部及外缘,远远用虫针固定好。这是一个绝好的标本。在你珍藏的标本盒里,它将走遍世界,赢得无尽的惊叹。它将永远栩栩如生。它价值连城。它属于你。
      现在你掏出记录本,写编号、采集地点、时间、海拔高度、采集人……蝴蝶名称那一栏你空着——空着!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这是蝶类专家最辉煌的时刻,你感觉自己如同帝王。那一栏空着,那意味着这绝世的精灵将以你的名字来命名。
      那位远方的诗人来了,带着一个很瘦很长的影子,现在他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是生与死,而不是美、价值或声誉。
      你们对峙良久。你一时有些恍惚,分不清那是诗人的精灵还是蝶的精灵。然而在你有一个信念是明确的:
      你是胜者。
      这事实不能再改变。无论它是什么精灵,你已建立了伟业,它已失去了生命。(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你痴迷于捕蝶事业”一句单独成段,其目的是领起下文,为后文的叙述作铺垫,并设置悬念。
    B.第二段运用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写出了“你”对蝶的喜爱,是对“你痴迷于捕蝶事业”的形象阐述。
    C.本文主体部分详细地写出了“你”捕蝶的经过,既承接了文章开头的独句段,又为后文的“你”与诗人的论述打下了基础。
    D.这篇文章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手法,刻画了捕蝶者这一人物形象,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E.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以小见大的立意手法,通过对一个捕蝶者残忍地杀死蝴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珍惜生命的主旨。
    (2)捕蝶者“痴迷于捕蝶事业”,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第二人称来写,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末尾说:“你已建立了伟业,它已失去了生命。”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兵”的军营
      ①在英德的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里,20年前部队早已撤离,是谁还在天天吹响嘹亮的军号?
      ②1.70米左右的身高,黝黑的脸膛儿上有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身穿一套橄榄绿军装,腰系皮带,头戴钢盔,骑一辆军牌摩托车,威风凛凛地巡逻,这就是郭孔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老郭管理守护的军营坐落在东水村再角山山麓,周围是连绵的丘陵和参差错落的村庄。
      ③老郭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当时部队的一处连部,周围种满了瓜菜果木,一株高高的白杨树上悬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院子大门两边插着两面红旗,旁边的宣传栏上用粉笔写着“进军营,讲文明,讲礼貌”的标语以及每天播放军号的时间;院子正中的木桩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当地群众说,老郭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奏国歌、升国旗仪式,有时只有他的一家人参加,有时附近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自发前来参加。总之,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围,都保持着部队的习惯,从而使周围的村民群众强烈地感觉到:部队还在身边。
      ④谈起对部队和军营的情结,老郭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他的家就在军营附近的郭屋村,军营的前身是解放军某部一个炮兵团,军号伴随着他成长,郭孔孙从小就耳濡目染人民子弟兵严明的纪律和拥政爱民的优良品质。当时部队的一个连与郭屋村联系着,部队的领导喜欢郭孔孙的聪明能干和做事的责任心,把他抽调到部队做木工电工,他一干就是十多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队撤离驻地,郭孔孙跟随部队在外多年。
      ⑤到20世纪80年代末,部队委派他回到驻地看守军营,每月发给他600元生活补贴,郭孔孙于是带着老婆孩子住进了军营,开始了他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工作及生活。
      ⑥一晃十五六年过去了,郭孔孙从英姿勃发的青年步入不惑之年。他的儿女们大都在外面结婚成家,儿女劝父亲放弃这份清贫艰苦的工作,随他们到城里生活,郭孔孙婉言辞谢了。为了补贴家用,郭孔孙夫妻俩在住所的周围耕田种地种果木,饲养鸡鸭,把军营打扮得绿意盎然,充满了鸟语花香。郭孔孙说,他最难忘怀的是部队战友的到来。每年的下半年,一批批曾经在这里服役的指战员千里迢迢地来这里回访参观。他们在这里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故地重游,吃上两顿老郭为他们做的饭菜,走一圈他们挥洒过青春汗水的地方,聆听着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无限的感慨。这些回访的战友离开时几乎都说:“老郭,放军号,为我们送行!”
      ⑦“我会一直坚守下去的,”郭孔孙坚定地说,“直到部队规定的退岗年龄!”
      ⑧郭孔孙管理守护的军营有四个点,相距一二十公里,横跨东华、横石水两个镇,营地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并有大量的竹木。要把这些房地物产管护好,是一件艰巨而繁重的工作,为此,郭孔孙倾注了全部心血。
      ⑨首先是必须保证每天三次的广播时间,每天的广播时间分别为早上五时半,中午十一时半,傍晚五时半,每次三四十分钟,不管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必须做到依时准确,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错过一次。因此,附近的村民和学校师生都把军营的广播作为作息上课、校对钟表的依据,军号广播响起,就知道是什么时间了。
      ⑩其次是必须保证部队物产的完整,郭孔孙每三天骑着摩托车四个点巡逻一次,每次来回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有删改)
    (1)下面对本篇通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个军营,曾经有大批的军人在此服役,在此挥洒汗水,现在,无论是设施,还是氛围,都一直保持着部队的习惯。
    B.在文章正面描写的老郭每周举行一次的升旗仪式中,他的家人甚至村干部和村民有时都会自发来参加,这些着实让我们感动。
    C.老郭在此地驻守,自己认为最难忘怀的就是每年的下半年会有大量的军人来此地参观,来聆听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
    D.就是因为老郭风雨无阻地准时准点地每天进行三次广播,附近的村民和学校才把广播作为时间依据,甚至作为校对钟表的依据。
    E.老郭为军队付出了许多心血,他所代表的军人对军队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充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都会为之动容。
    (2)通讯的首段中说“一座神秘的军营”,作者为什么称这座军营为“神秘的军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闻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人物形象,这篇通讯交代了有关老郭的哪些背景资料?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篇通讯的人物描写手法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请结合本篇通讯进行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凯普莱特叹息道:“这些死的惨状就像惊心动魄的钟声,警告风烛残年的我,快要不久于人世了。” 
    B.近来,网上对解救乞讨儿童这一事件议论纷纷。有人提出要制定法律严禁儿童乞讨,违者严惩;有人主张依靠网络的力量,我莫衷一是
    C.舒曼在早年似乎是肖邦在音乐上的同道,但到中年后,终于没能抗拒德奥根深蒂固的传统交响乐的强大吸引力,在言不及义的交响乐语言旋涡中挣扎。
    D.海岸公司表示,新趸船的到位,将使五通码头为虎添翼,为码头的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不仅将使码头的保障能力提升一倍,还将为航班的增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一些人大代表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公共场所禁烟的管理力度,他们认为公共场所禁烟并非实现不了,酒后禁驾不也在严厉的执法面前得以禁止了吗?
    B.如果将平均主义推广到分配领域,否认人的差异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只会扼杀人的积极性,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
    C.按照签署的协议,双方将尽快开始两岸有关航运公司、航空公司、旅游公司互设机构的进程,为进行旅游、商务等活动的两岸同胞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
    D.患有赌博瘾的赌徒经常对平淡的生活失去兴趣,对亲人朋友漠不关心,而且容易使人的性格发生改变,使人产生好逸恶劳、尔虞我诈的不良心理。
◎ 2011届辽宁省大连市部分中学高三语文联合模拟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少年听雨,青年听雨,是在异乡,那是在祖国的北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柔风细雨,不是北方的个性,只有领略过北方豪雨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北方的魅力。
    ①忽晴忽雨,豪爽淋漓,一如北方汉子草原牧民的脾性,一如在黄土坡上高唱信天游的陕北人
    ②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真个是豪气冲天
    ③骑在自行车上,大雨淋了个透,阳光很快就晒干了
    ④在风沙弥漫的北方,绝没有细雨如丝,要下就是瓢泼大雨
    ⑤那雨从天而降,冲刷一切,荡涤一切,忽儿又雨过天晴,阳光灼灼
    ⑥在北方,永远不用带伞
    A.④②⑤①⑥③
    B.④⑤③②⑥①
    C.⑥⑤③②①④
    D.②⑤④③①⑥
  • 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相关信息,写出两条结论性意见。要求分析正确,语言简明、准确。
      在2011年“两会”来临之际,新商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两会”民意调查。在“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中,有86%的市民认为应该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完善毕业未就业学生的见习制度;有89%的市民认为应该加强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78%的市民认为应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83%的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多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某校春季运动会开幕式上,各代表队依次走过主席台时,主持人都会做热情洋溢的解说。请你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为教师代表队的入场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语言简明流畅,生动得体。(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要求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有人说,“没有借口”太绝对,不公平;有人说,“没有借口”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反思自我,承担责任。
      请以“没有借口”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