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人教新课标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立人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卷试题(必修五)的第一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氓》)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4)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而耻学于师。 (韩愈《师说》)
    (6)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王弘字休元,琅邪临沂人也。曾祖导,晋丞相。祖洽,中领军。父殉,司徒。弘少好学,以清悟知名。弱冠为会稽王道子骠骑主簿。殉颇好积聚,财物布在人间,及薨,弘悉燔券书,一不收责,其余旧业,悉委诸弟。时内外多难,在丧者皆不得终其哀,唯弘征召一无所就。桓玄克建业,收道子付廷尉,臣吏莫敢瞻送,弘时尚居丧,独道侧拜辞,攀车涕泣,论者称焉
      宋国建,为尚书仆射掌选,领彭城太守。后迁江州刺史,省赋简役,百姓安之。永初元年,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三年入朝,进号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帝因宴集曰:“我布衣,始望不至此。”傅亮之徒并撰辞,欲盛称功德。弘率尔对曰:“此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时称其简举。
      弘博练政体,留心庶事,斟酌时宜,每存优允。及弟昙首亡,文帝嗟悼不已,见弘流涕戯欷,弘敛容而已。既而彭城王义康言于帝日:“昙首既为家宝,又为国器,弘情不称,何也?”帝曰:“贤者意不可度。”其见体谅如此。
      弘既人望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放之,谓为王太保家法。虽历藩辅,而不营财利,薨,亡之后,家无余业。自领选及当朝总录,将加荣爵于人者,每先呵责谴辱之,然后施行;若美相盼接语欣欢者,必无所谐。人问其故,答曰:“王爵既加于人,又相抚劳,便成与主分功,此所谓奸以事君者也。若求者绝官叙之分,既无以为惠,又不微借颜色,即大成怨府,亦鄙薄所不任。”问者悦伏。 (选自《南史·王弘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不收——责:责罚
    B.悉诸弟——委:交付
    C.唯弘征召一无所——就:就职
    D.道子付廷尉——收:逮捕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弘擅长政务的一组是
    [     ]
    ①省赋简役,百姓安之 ②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 ③斟酌时宜,每存优允
    ④造次必存礼法 ⑤薨亡之后,家无余业 ⑥将加荣爵于人者,每先呵责谴辱之,然后施行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弘的父亲王殉喜欢积聚财产,把许多钱财借贷给别人,父亲去世后,王弘把所有的债券全部烧毁,他也不营求财利,死后家中没有其他产业。
    B.面对宋武帝说的“我是布衣百姓,最初的愿望并不想登上帝位”,傅亮等人撰写诗文想要极力赞颂武帝的功德,而王弘的回答被认为简要而周全。
    C.王弘的弟弟王昙首去世,连宋文帝都痛惜不已,见到王弘后流涕戯欷,王弘却没有悲伤的样子,彭城王便在文帝面前告他的状,但文帝原谅了他。
    D.王弘负责铨选,他对待给予封爵的人和不能得到官职的人态度截然不同,在他看来,对皇上要封爵的人如果自己再加以抚慰,那就是与君王争功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时尚居丧,独道侧拜辞,攀车涕泣,论者称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昙首既为家宝,又为国器,弘情不称,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玛丝洛娃是一个农妇的女儿,三岁时母亲死了,被聂赫留多夫的姑妈收养。十六岁时,她因与聂赫留多夫发生关系并怀孕。被赶出家门。她去给人家当女仆,最后沦落到妓院。后来,玛丝洛娃因受一起人命案的牵连受审判,被流放西伯利亚。在流放途中,她被聂赫留多夫感动并决定与他结合。
    B.《欧也妮,葛朗台》中,作者用漫画式的夸张、真实的细节描写和典型的个性化语言入木三分地塑造了著i名的吝啬鬼、守财奴形象——葛朗台。
    C.聂赫留多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
    D.卡秋莎对掌班瞧瞧,但接着突然把视线移到陪审员那边,停留在聂赫留多夫身上。她的脸色变得严肃甚至充满恼恨了。她那双恼恨的眼睛有一只斜睨着。这双异样的眼睛对聂赫留多夫瞧了相当久。这是在法庭上玛丝洛娃与聂赫留多夫见面的情景。玛丝洛娃认出了聂赫留多夫,聂赫留多夫心情非常复杂。
    E.聂赫留多夫返身回到法院脱下大衣,走上楼去。他在第一条走廊里就遇见了法纳林,他拦住律师,说有事要同他商量。玛丝洛娃被判刑后,聂赫留多夫认为法庭作出的判决是不公正的。他去找律师法纳林,准备把案件告到高级法院。
◎ 2011届人教新课标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立人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卷试题(必修五)的第二部分试题
  •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的片断,回答问题。
       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皆应命而去。 周瑜“如此如此”就是对“反间计”的部署,请简述一下“如此如此”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等待了七年以后,欧也妮终于收到了查理的信。激动得不能自己的欧也妮读完信后,巴尔扎克这样写道:“可怕呀,好比天塌地陷!船沉了,在希望的茫茫大海上没有留下一截绳索,一块木板。”请简要叙述这封给欧也妮巨大打击的信的内容。 (《欧也妮·葛朗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王何?”
      注:①戴不胜:宋国大夫。②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③薛居州:宋国人。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的还是地位高低的都居住在薛居州那里,那君王和谁去做坏事呢?
    B.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反问戴不胜,楚国大夫的儿子要学说齐国话,是找齐国的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
    C.孟子认为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他周围用楚国话来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D.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好人,那么国君也就会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相反,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坏人,那么国君也就很难做好人了。
    (2)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者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俗艺术的强烈度和吸引力中那种显然的和胁迫性的真实满足,有时会在另外一种意义上——在短促性的意义上——被讥讽为虚假的。据说,这些满足不是真实的,因为它们飞速消逝。“我们暂时高兴……但不满足。”
      “你现在消费的东西可以使你这一刻暂时满足;……在另一时刻它又会让你贪婪渴望。”然而,这种论证是经不住分析的。首先,从逻辑的层次上说,它完全错误地从某种东西的暂时性中得出它不真实的结论。这种不合逻辑的推论之所以似乎令人信服,不仅因为它具有一个可以上溯到柏拉图的重要哲学谱系,而且因为满足了我们对稳定性的根深蒂固的渴望这个同样强烈的心理动机,这种稳定性被典型地误解为要求完全永恒的确定性。但是,尽管它得到这种强大的和持久的偏见的支持,这个推论显然是错误的。某种仅仅暂时存在的东西仍然是真正的存在,一个暂时的满足始终是一种满足。
      而且,如果我们接受短暂必然虚假这种论点,它可以同样有效地反对高级艺术的满足。对一首十四行诗的阅读或者对一打绘画作品的观看能够给我们永恒甚或持久的满足吗? 当然不能,因为真正审美愉快的确凿特征之一是:在它使人满足的同时也激起。对这种愉快的更多要求。在我们这个不断变化和充满期望的世界中,不存在永久的满足,对于消逝的愉快和期望更多的欲望来说,惟一的终点就是死亡。
      对通俗艺术的另外一个不同的指控,就是通俗艺术作品经受不了时间的检验。它们可以短暂地达到流行音乐排行榜的顶端,但也很快就会丧失娱乐我们的力量,不久就会逐渐被人遗忘;因此,它们的魅力和快乐表现为根本性的幻象。与之相反,高级艺术能够保持它的令人满足的力量。
      但是,这种论证仍然存有严重的缺陷。首先,现在得出结论说这个世纪的通俗艺术经典将不会作为审美享受的对象存活下去还为时过早。相信其中某些通俗艺术会存活下去,比相信许多人仍然在为了愉快而阅读荷马似乎更为容易。其次,我们通常忽略确保高级艺术经典的持久愉悦性有其社会文化和制度上的原因。教育和选择的有效性,在决定我们愉快的对象中起了巨大的但经常被遗忘的作用。在较大的程度上,我们只是享受我们被训练和受条件限制去享受的东西。由于经典长期被系统性地传播,而且对它们的欣赏是通过强有力的教育体制严格地反复灌输的,然而,却从来没有这种有组织的或有影响的体制去传播和保存通俗艺术作品,因此前者作为令人关注的对象因而成为审美享受对象而更好地存活下来,这就不应该有什么大惊小怪了。(选自[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通俗艺术的强烈度和吸引力中那种显然的和胁迫性的真实满足是虚假的。
    B.通俗艺术可以使人在这一刻暂时满足,而在另一时刻又会让人贪婪渴望。
    C.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在令人满足的同时激起人们对这种愉快的更多要求。
    D.通俗艺术经典作为审美对象,一定能够比荷马更加容易阅读而存活下去。
    2.下列现象,符合作者所认同的通俗艺术审美特点的有
    [     ]
    A.但丁的《神曲》被称为“中世纪史诗”,思想深邃,引喻复杂。
    B.早期传唱的民歌《茉莉花》,现在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代名词。
    C.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曾经传唱一时,但现已渐渐被淡忘。
    D.罗琳创作的《哈里·波特》风靡全球,持续热销,欲罢不能。
    3.人们对通俗艺术的第二个指控是什么?请分点概括作者对这一指控的批驳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选 择
    (美)罗·克库克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则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年轻人称赞道,“你真幸运。”,
      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她的双手细嫩白皙,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地懂得,文雅能给人一种感染力。
      “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
      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 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
      “我的情况就是个证明。”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15年前,我还是一个笨拙的学生 …… ”
      肖夫人略为停顿,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
      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待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于是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他一直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丁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他没有经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不可估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个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
      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话茬儿,免得自己打哈欠。
      “选择是够难的。”他说。
      “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蓬头垢面的人,但这是罗曼蒂克的爱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髦,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
      肖夫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有点伤感。
      “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任何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做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肖夫人环视了一下那曾为一家名为“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后,我决定了。”
      就在肖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他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又将年轻人介绍给她丈夫。
      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15分钟。 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
      “你真好,亲爱的。”肖夫人漫不经心地说,肖先生稍坐一会儿就出去了。
      “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叹道,“我想你猜到了,那就是另外一个。我丈夫经常周济他。”
      “令人钦佩。”年轻人淡淡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
      “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
      “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
      “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 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
      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通过大量的语言、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B.小说通过插叙的手法交代了肖先生,目的是要借肖先生之口交代“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的境况。
    C.肖夫人是个富有的人,但对自己丈夫经常周济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不以为然。
    D.肖先生由一个穷学生变成一个富有的成功人士,与肖夫人的选择不无关系。
    E.本文的结尾点明肖夫人的选择,给读者“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感,富有戏剧性。
    2.在交谈过程中,年轻人对肖夫人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一次做客的经历,你认为年轻人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届人教新课标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立人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卷试题(必修五)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语言上有不得体之处,请按要求修改。
      我是北方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莘莘学子,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从报纸上拜读了贵公司招聘人才的广告,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得知了招聘工程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尽快与我洽谈。
    (1)将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在深圳的不少茶馆或者素食馆,每天都有一群传统国学爱好者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听专家讲解《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 深圳还有一部分企业家,出钱出力组织员工一起学国学,把国学修养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标准。
      材料二 早在1998年,广州市五一小学就试行“读经”;湖北武汉大学早在4年前就创办了国学试验班。发展至今,中国大陆有100多个城市的800万孩子加入“读经”行列。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并不出色的学生问老师:“老师,我在你心目中排第几?”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学生惊喜地问:“真的?”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得第一并不难,只要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是第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王何?”
      注:①戴不胜:宋国大夫。②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③薛居州:宋国人。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的还是地位高低的都居住在薛居州那里,那君王和谁去做坏事呢?
    B.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反问戴不胜,楚国大夫的儿子要学说齐国话,是找齐国的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
    C.孟子认为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他周围用楚国话来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D.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好人,那么国君也就会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相反,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坏人,那么国君也就很难做好人了。
    (2)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学习者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