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2009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押jiè huán chèn
    B、长 zhì 结zhèng 视kuī
    C、嘴liē 望tiào 恶zēng dòng
    D、负 线qū
  • 下列各句中划线熟语或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B、小张提供的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很新颖,但班上的同学们都没有理解,小张义无反顾地再为同学们讲解。
    C、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
    D、听说此次软件开发大赛高手如林,王刚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自己的基本技能虽然过硬,但身无长物,如何取胜?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的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中肯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B、本着可读性强,便于学生接受的原则,《下一代》杂志首家推出《学习三个代表,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刊。
    C、李校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时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
    D、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贪欲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的进取;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____________,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的见识。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① 他们只会穷兵黩武
    ②他们只会浅尝辄止
    ③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 2008-2009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意有所(极点),梦亦同(同“趋”,往)
    B、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才)指(以……为异)之
    C、(顺着)染溪,(砍)榛莽,焚茅茷
    D、(环绕)青缭白,外与天(接合)
    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到披草而坐 更相枕以卧
    B、则施施 漫漫
    C、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穷山之高
    D、则凡数州土壤 其高下
    3、从句式角度看,和“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相同的一项是
    [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D、大王来何操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来映衬出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B、本文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了作者的傲世情怀。
    C、西山的胜处,作者是通过远观得来,又是从宏观着笔叙写的。
    D、本文与《小石城山记》一样,记游的都是永州的山川景物,但《小石城山记》更偏重于主观感受,而本文更偏重于客观描写,流露出了陶渊明式的归隐田园思想。
    5、请用“/”给文中的划线文字断句。
     心 凝 形 释 与 万 化 冥 合 然 后 知 吾 向 之 未 始 游 游 于  是 乎 始 故 为 之  文 以 志
    6、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注:培塿,指小土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①此诗是作者46岁中进士后写的一首诗。②龌龊:不得意。③放荡:自由,无拘束。
    (1)解释第一、二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句,“疾” 、“尽”最妙,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亦欲以______________,通古今之变,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_________________,而刘病日笃;_____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络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产,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1、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2、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活动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解与支持。
    C、相对于长城、故宫和天安门来说,中秋节、除夕等传统节日更能反映中华民族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
    D、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在对待中秋节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还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积极。
    E、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3、作者为什么说“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了“节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中秋文化内涵的本质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8-2009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东山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洛阳诗韵
    叶文玲
      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写下这句话,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
      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了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的一颗。
      洛阳一似黄河激扬雄浑的音符,洛阳又像春之神明媚动人的笑靥。不不,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从洛阳发掘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在河南的二十四载中,洛阳是我去得最勤的地方,特殊的机遇和亲缘,使我对洛阳十分偏爱。我总觉得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不然的话,历代文人墨客,也不会把对洛阳的赞赏,写进千首万阕诗词里了。
      “陆机入洛,噪起才名。”——三十年前,我曾抄录这一古句,慰勉当时发落邙山的兄长。我对这个东汉、魏晋、隋唐时代的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笃诚的崇拜。洛阳,光名字就是古色古香,充满文情和诗意的;洛阳,历代才俊辈出,在东汉时就有过3万多太学生呐!
      二十四年前,我初访洛阳,就觉得她名不虚传。二十四年中多次去洛阳,一次比一次深地感受到她的古美和奇绝。
      洛阳古,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许多城市的风景点,常常冠以“天下第一”的美称,但都没有白马寺这个“第一”教我感到真切实在。
      据史书记载:东汉永平八年,明帝遣使去天竺国求佛经,得贝叶经四十二章和佛像,用白马驮回,天竺沙门摄摩腾、竺法兰护送至京师,遂建成了中国佛教之源的白马寺。白马寺门口那匹粗拙的石塑白马,便是文化使者的象征;寺后墓园中,摄摩腾和竺法兰的大圆坟,年年芳草青青,更使历史和现实贴近。
      洛阳美,她有群芳之冠的牡丹,聪明的洛阳人古戏今做,把传说中不肯献媚而被武则天贬谪的牡丹奉为市花,在花事烂漫的五月,年年举行规模空前的牡丹花会。而今,洛水之畔看牡丹,已成了域外海内的盛事。花会期间,洛阳城日日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洛阳绝,她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这种用赭、白、绿色铅釉烧制的三彩陶名扬天下。其中造型最优美的马和骆驼,已成了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而今,唐三彩驼、马,已带着它们特有的明光丽色,“走”向世界各地;我在不止一个外国朋友的柜橱中,看到了它们的丰姿。去年,当我告别中原时,谙熟我心思的哥哥,一下为我“牵”来了五匹大小不同的唐三彩马,真是“愿借明驼千里足”送我还故乡呢!
      洛阳奇,更因为它有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这个在洛阳市南12公里去处,有与洛阳同样古色古香的名字:伊阙。
      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夹峙伊水,岚气氤氲,翠峰如簇,北流入洛的伊河,烟柳重,春雾薄,鱼浪起,千片雪。看惯了黄河的浊黄,你定要惊异这伊水怎会如此澄碧;见多了黄土地的苍凉,你更会讶然这龙门两山竟夺得千峰翠色,春意乱生;而教你真正称奇的,当然还是那浩大辉煌的石窟。
      据记载,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的龙门石窟,延续至唐代,历时400余年。令人心痛的是,十之八九的小佛像,头部已遭损毁,最著名的《帝后礼佛图》浮雕也被盗凿。但是,残留的佛像形态乃至每块衣袂,都刀法圆熟,极其传神。现存的1352个石窟,785个龛,9.7万余尊造像,3680种题记,凝结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
      龙门石窟最雄奇的是奉先寺。卢舍那的塑像是我所见各地佛像中最美的一尊。那婉约端丽的姿态,那摄人心魂的慧眼美目,那浅笑盈盈的秀美双唇,真是集美之大成。
      到洛阳,游龙门,不拘四季,无论晨昏,一棹碧涛春水路,龙门石窟永远向你展示着壮美的大观。而当你沿着香山寺、白居易墓、宾阳洞、药方洞、万佛洞、奉先寺--游赏时,你将会如品诗韵,如临仙境,一轴六代九朝的画卷,一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正徐徐向你展开……
    1、文章在写唐三彩时有一句话:“而今,唐三彩驼、马,已带着它们特有的明光丽色,‘走’向世界各地。”这个“走”应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年,当我告别中原时,谙熟我心思的哥哥,一下为我‘牵’来了五匹大小不同的唐三彩马,真是‘愿借明驼千里足’送我还故乡呢!”这一内容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你认为作者的“心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请你谈谈文章标题“洛阳诗韵”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哉黄伯云
      200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2005年3月28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2004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红灿灿证书,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黄伯云院士和远在长沙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60多名成员心潮澎湃,激动万分。20年的努力,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终于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上述领域跨进世界前沿。
    “我的根在中国!”
      飞机的起降和滑行离不开刹车副。目前,国际上使用的航空刹车副有金属盘和炭/炭盘两种,用炭/炭复合材料制造的炭盘,具有重量轻、性能好、耐高温、寿命长等特点,使用寿命是金属传统材料的4倍,重量是金属传统材料的1/4,被西方国家称为“黑色的金子”。八十年代中期,美、英、法3国已生产出该材料,垄断着生产制备技术。多年来,我国大量的飞机依靠进口。这些飞机所采用的炭/炭复合刹车装置是消耗性器材,全部依赖进口,每年国家要花费大量外汇,而且还得受制于人。
    尽快掌握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成为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课题,也牵动着中南工业大学一批教授、专家的心。1986年,当时的中南工业大学粉末研究所就着手这一重大技术的准备工作。
      黄伯云,1969年从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留校从事材料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0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8年里,他先后完成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学习,相继发表10多篇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受到美、日、法等国科学家的高度评价。1988年,黄伯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后,美国一些大公司、大学和科研机构争相高薪聘请他去工作,并许诺帮他及全家拿到“绿卡”。当时,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到了美国,女儿渴望继续在美学习。面对着祖国和个人利益的选择,黄伯云说:“我的根在中国!”1988年5月,黄伯云义无反顾地回到岳麓山下的母校中南工业大学。当时,他是以博士后身份回国的第一人。
      90年代初,他投入炭/炭复合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将60多名材料、化学、冶金、机械、电子、航空6大类的工程技术人员吸引进课题组。
    “我们必须抢时间加快研究速度”
      夏天,长沙的室外温度常常在38-39摄氏度.实验室没有空调,实验炉内的温度在1000多摄氏度以上,实验室的温度在45摄氏度以上。课题组的成员舍 不得用有限的经费为办公室、实验室买一台空调,冒着酷暑坚持研究。
      作为项目主帅,黄伯云年过半百,肩负国家“863”高新材料领域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校长等职,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达12个小时,时常通宵达旦。2000年夏的一天,医生刚给他做完肠内小肿瘤切除手术,他就马上赶回学校,投入炭/炭复合材料的实验。突然,他感到腹部胀痛,裤腿湿润。到卫生间一看,原来是肛门出血,鲜血染红了两腿。他到医院作了简单处理后,不顾医生要他卧床休息的要求,立即返回实验室工作。课题组的同事劝他回家休息,他说:“国外炭/炭复合材料研究形势逼人,我们必须抢时间加快研究进度。”
    “敢于技术创新,敢于冒险”
      炭/炭航空制动材料是以炭纤维为增强体、炭为基体的先进复合材料。炭纤维好像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碳原子好像铜筋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炭纤维只有人的头发丝的1/10粗,碳原子则看不见、摸不着。制备过程需要难以计数的碳原子有序排列在炭纤维之间,并使排列结构、过程可控制,技术难度难以想象。掌握这项技术的几个国家对该技术实行严密封锁和高度保密。
      黄伯云率领的课题组成员咬紧牙关.查阅了大量的与炭/炭复合制动材料密切相关的文章、资料。当时,世界上制造炭/炭复合材料的生产都是采用均温式炉。炭/炭复合材料的工业生产实验炉,究竟是采用均温式炉,还是梯度式炉?均温式炉,设备简单,沉积速度慢,已经明显落后,但它是一项成熟的技术。热梯度炉,当时只能应用于航天制动材料,不能用于生产航空制动材料,但它容易应用于工业生产。采用它,存在巨大风险。经过反复的权衡,黄伯云觉得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抛开个人得失,敢于为祖国的强大进行技术创新!他说:“发现人家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还要跟着人家后面走,即使成功了,只会永远落后。为了国家,我们要敢于技术创新,敢于冒险,即使失败也在所不惜。”
      经过几年努力,课题组终于攻克一系列难题。2003年1月20日、2003年9月20日,他们研制的某型号大型客机国产炭/炭刹车副装机试飞先后成功。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中南大学研制成功的炭/炭刹车副使用强度提高30%,耐磨性提高10%,综合成本降低21%。而且在此过程中,共形成11项国家专利,其中已授权9项,同时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大类30多台(套)成套关键工艺设备。 (摘自新华网《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文章三部分内容均以黄伯云的话作小标题,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你怎样理解“大哉”二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篇传记,你对黄伯云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全新闻的标题,使之对称,并分析这样拟写标题的妙处。
      中国足球队赴新加坡参加第14届世界杯外围赛,最后一战与卡塔尔队对阵,领先一球至87分钟,眼看就要“冲出亚洲,跨进罗马”,却后劲不足,上演“黑色三分钟”。第二天国内各报纸均以显著位置、醒目标题刊发消息、评论。某报社的编辑绞尽脑汁,给有关报道拟定了《泪洒新加坡,_________》的标题,该标题在读者中受到广泛好评。
    (1)标题是:泪洒新加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拟写标题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记者随机抽取了1000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他们的通讯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请阅读此表,归纳出两点结论。
    调查对象 中学生 大学生 研究生
    固定电话 85.37% 97.32% 94.52%
    移动电话 12.52% 33.06% 97.46%
    E-mail 14.78% 54.96% 98.62%
    书信 31.71% 30.57% 28.12%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什么是悲悯?悲是慈悲,悯是体恤。悲悯之心就是指悲悯、哀怜、怜悯他人的情感、态度。
      人应该常怀悲悯之心,一个不具有悲悯之心的人,是断不会懂得珍爱自己,更谈不上去关爱和扶助别人的。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点点丢掉它的悲悯之心,最终丢掉的将是社会良知和道德文化的灵魂。我们不能对人类的不幸和苦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应该常怀悲悯之心,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相互扶持,彼此慰藉。
      请以“常怀悲悯之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